臨床意義
血漿中的銅以兩種形式存在,約90%是牢固地鍵合在銅藍蛋白上,它與血漿中鐵與轉鐵蛋白的結合以及鐵的利用有關。10%左右與白蛋白疏鬆結合,白蛋白可作為血漿銅的載體。
1.血清銅增高
(1)急性和慢性感染,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等。
(2)腫瘤,如淋巴瘤、霍奇金病等。
(3)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貧血、缺鐵性貧血、鐮刀狀紅細胞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等。
(4)其他,血紅蛋白沉著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口服避孕藥、雌激素治療、創傷、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膠原性疾病。
2.血清銅減低
(1)肝豆狀核變性:因體內α-球蛋白缺乏,血清結合銅的能力降低,使游離銅進入組織沉積,血清銅降低。
(2)Menke捲髮綜合徵:先天性腸道吸收銅障礙,銅在組織中分布不平衡,血清、尿、肺、毛髮、腦和肝中含量低,腎、脾、十二指腸、胰的含量高,腎皮質銅的含量特別高。
(3)低蛋白血症:如惡性營養不良、吸收不良、腎病綜合徵等。
(4)其他:嬰兒口炎性腹瀉、嬰兒自發性低蛋白症、燒傷、蛋白質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等。
適應證
可適用於以下情況:①懷疑先天性銅代謝異常;②營養狀態不良;③肝豆狀核變性、膽道疾病、觀察貧血的治療效果。
正常值參考範圍
成年男性:11.0~22.0μmol/L
女性:12.6~24.3μmol/L
兒童:14.1~29.9μ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