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血汗
英文名稱:bloody sweating
定義:以汗出色淡紅如血為主要表現的汗證。
套用學科:中醫內科婦科兒科(一級學科);內科(二級學科)
編輯本段釋義
詞目:血汗
拼音:xuè hàn
基本解釋
[blood and sweat;sweat and toil] 血和汗,比喻辛勤的勞動
詳細解釋
1. 血和汗水。指辛勤的勞動。
郭沫若 《一隻手》一:“他們的血汗是被有錢的人榨取了去。”劉大白 《金錢》詩:“喔!哪兒來的金錢?--還不是勞工們血汗底結晶片!”
2. 古代 大宛國 出良馬,汗從前肩髆出,如血,名“汗血馬”。後因以指駿馬身上的汗。
南朝 陳張正見 《君馬黃》詩:“血汗染龍花,胡鞍抱秋月。” 宋黃庭堅 《晁張和答秦覯五言予亦次韻》:“ 秦君 銳本學,驥子已血汗。”
3. 症候名。中醫指出汗淡紅如血。多由火熱熾盛,迫血外溢所致。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主治一·吐血衄血》:“膚血曰血汗。”
血汗
證名。汗出色淡紅如血。見《奇效良方·諸血門》。又名紅汗、汗血、肌衄。多由火熱熾盛,迫血外溢所致。《血證論·汗血》:“則知陽乘陰而外泄者,發為皮膚血汗矣。”《雜病源流犀燭·諸汗源流》:“有血汗者,汗出污衣,甚如蘇木水湔染,即《內經》之蔑症,則由膽經受熱,血遂妄行,又與手少陰氣並,故成此症。”《惠直堂經驗方》卷四:“血汗,出汗紅色也,血自毛孔中出。即肌衄,又名脈溢。乃虛弱極有火之症也。”火熱熾盛者,治宜清熱瀉火。辨別心火、肝火、胃火、肺熱、膽熱之不同,選用涼血地黃湯、當歸蘆薈丸、竹葉石膏湯、人參清肺湯、定命散等方。如因氣虛血少者,用當歸補血湯加味。產後血汗,宜蝟皮散。大喜傷心,血隨氣行者,用黃芪建中湯兼用小麥、麥門冬,煎湯調下妙香散。參見紅汗、汗血、肌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