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陽鎮

螺陽鎮

螺陽鎮是惠安縣轄鎮。位於縣境東南,截止至2009年,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9萬。漳福古驛道縱貫南北。有明·康朗家廟、唐·王潮墓、錦東靈山寺、五音崧洋山等勝跡。

基本信息

地名含義

因該鄉轄屬的大部分村委會居於螺山之陽,故命名為螺陽。

鄉鎮概況

螺陽鎮位於惠安城南郊,交通便捷,福廈公路和崇黃公路貫穿全境,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區域面積49.5公里,轄25個行政村,128個自然村,總人口7.5萬人,耕地面積2.9萬畝,山地面積1.5萬畝。

歷史沿革

清屬惠安縣城廂下蓮、朝天,東路瓊田、崧林,北路王孫、龍盤、東平諸鋪。民國時期分屬螺城鎮、輞川鄉、塗寨鄉。主要姓氏為林、陳。

1958年置紅旗公社。

1961年更名城關公社。

1981年更名螺陽公社。

1984年改鄉。

1992年改鎮。

行政區劃

轄25個行政村:洋坑村、霞光村、錦水村、錦東村、梧宅村、上坂村、蔡厝村、錦豐村、後田村、五音村、僑群村、溪西村、盤龍村、下埔村、東風村、錢塘村、聯群村、金山村、尾透村、松光村、松星村、工農村、蔣吳村、村下村、錦里村。

錦水行政村轄水覍、上塘、上崛、長箱尾、許單等5個自然村。

錦東行政村轄前崎坑、後崎坑、東山等3個自然村。
梧宅行政村轄梧宅、店仔頭等2個自然村。
錦峰行政村轄前康、官宅、田厝等3個自然村。
蔡厝行政村轄蔡厝、塔埔、山下等3個自然村。
上坂行政村轄東鄉、南頭、北頭、垵柄、港邊等5個自然村。
後田行政村轄頂後田、下後田、樟坑、院東等4個自然村。
五音行政村轄坑柄頂村、坑柄下村、東間、堂廂、東山、橋頭、洋塘等7個自然村。
聯群行政村轄莊林柄、溪前、後申厝、竹腳、官林、陳坑底等6個自然村。
僑群行政村轄赤塗、豆溫林、塘邊、上村仔、井上等5個自然村。
溪西行政村轄溪西、溪東、竹坑塘、詩口、下星等5個自然村。
盤龍行政村轄盤龍、土樓等2個自然村。
下埔行政村轄下埭、廖厝前、溪仔墘等3個自然村。
東風行政村轄前窟、嶺下、沈厝、山前、前吳、蔡村、後厝、厝斗、前宅、上村等10個自然村。
霞光行政村轄教場頭、官林、後亭、官塘、後窯、後埔、洪厝、茂前、東園等9個自然村。
新霞行政村轄下廖、山兜、吳厝圍、新店頭、新亭尾、九垵、企塘等7個自然村。
霞東行政村轄東井、東蓮、後塘、林柄等4個自然村。
洋坑行政村轄洋坑1個自然村。
錢塘行政村轄前塘頂村、前塘下村、塘墘、蘇坑等4個自然村。
金山行政村轄金山邊、墩後、古湖、埔上、梧塘等5個自然村。
尾透行政村轄尾透、劉厝、奎坑等3個自然村。
松光行政村轄後蘇、草柄、塗潭、宮兜、青晚田、尾厝等6個自然村。
松星行政村轄上店、後店、後康、泗洲、巷內、大林、厝仔等7個自然村。
工農行政村轄許塘、杜厝、社壩頭、陳林柄、溪邊、下堡、東溪等7個自然村。
蔣吳行政村轄蔣厝、吳厝、小後蘇、進士、山頭、後埕、店仔、路下、溪西等9個自然村。
村下行政村轄村下、庵兜、後底、赤厝、梁厝、高厝等6個自然村。
前型行政村轄前型1個自然村。
錦里行政村轄田邊、後坊2個自然村。
霞張行政村轄下張、上園、下園、下社溪、頂山富、下山富等6個自然村。
南洲行政村轄南頭、四洲等2個自然村。
梅山行政村轄竹坑、過溪、石盤、草厝、尖西嶺、集百家、田墘、後館、大壩內、後仁等10個自然村。

經濟發展

螺陽鎮地處亞熱帶地區,林輞溪繞經14個行政村,是惠安縣農業主要產區之一,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地瓜、花生、大豆、大小麥等,擁有果樹4000畝。

主要企業有石材石雕、金木雕、服裝、製鞋等廠。金木雕雕像、石雕工藝品銷往東南亞各國。

近幾年來,螺陽鎮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經濟綜合實力和文化建設發展居全縣前列。先後獲省文明鎮、省雙擁工作先進單位、市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鎮、市農村工作先進單位、市計生“三為主”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培育壯大了以服裝、箱包、鞋帽為主的城南省級工業園區,被省政府授予“鄉鎮企業百強鎮”稱號。

文化教育

區域內有省二級達標高中、省科技教育示範性重點中學——惠安二中,國中校2所,國小14所,被省政府評為“科技示範鎮”,鎮文化技術學校被評為國家級“先進文技校”,中心國小被評為“省農村示範國小”。

旅遊資源

螺陽靈山仙境

螺陽靈山仙境位於螺陽鎮錦東村坑內,與張坂鎮交界。景區怪石

螺陽鎮鎮旁大橋 螺陽鎮鎮旁大橋

林立,風景秀麗。惠安縣誌有“平山寺仲聲傳靈山”的記載。明末惠安知縣陳玉成“賜進士”,棄官出家,於靈山寺 題下“孝泣幽明”四字。這裡的“仙公祠”傳說更為神奇。

螺陽王潮墓

螺陽王潮墓位於盤龍村西北800米處的鳳旗山東麓。墓依山為陵,呈“乾”字形石構地宮,在閩南一帶極為罕見。墓的主人是河南光州固始人王信臣,公元885年,王潮與其弟王審知隨河南人王緒的部隊南下福建,893年歸降於唐,後授其泉州觀察使、工部、戶部尚書,敕拜福建觀察使,授威武軍節度史,死後封為秦國公。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雕藝城

中國雕藝城地處國道324線福州至廈門段的中心位置,占地108畝,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集雕刻藝術品開發、生產、展示、商貿、旅遊於一體的大型專業市場,設有石雕工藝精品、影雕加工區及配套的展示館和多功能商務中心。惠安中國雕藝城已被確定為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推薦點。

崧洋山

崧洋山位於惠安螺陽鎮五音村,惠安縣城南十里許的許坑柄村之東南,為縣之主山。本縣東南沿海最高峰。

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99·福建5·泉州府·惠安縣》:“松洋山,在縣東南三十餘里。高大甲於縣境諸山,為一方巨鎮。山北有洞,亦曰松洋洞,洞口僅容一人,中寬廣容二三百人。宋、元之季,民常避難於此。”

山之絕頂呈弧形隆起,全由花崗岩構成。石坡“飛爐古地”的石磐上,有圓形巨石二塊,相距30米,從遠處眺望, 宛如“蟹眼”,晶瑩如生,俗呼蟹目嶺。雙眼之間,有一直徑50厘米之圓洞,深不可測,泉水源源自內溢出,名曰“蟹眼吐涎”,據傳直通東海,為古時祈雨之處。磐石宮的兩側兩塊大石頭對峙,謂之“蟹谷”。

明·康朗幼時於此山築室讀書,甚簡陋。明代襄惠公謂崧洋山“此山磐迂迴環,當出名賢”。康朗號磐峰。縣誌所載“飛爐古地”,就是指石磐宮的香爐飛人康家而康朗出生一事。

五音石塔在康朗家廟南側水溝邊。此塔四方形,高約4米,底寬2米左右,四周用條石砌成,塔頂橫置五條以“金龜石”開採來的石板。當敲打這些石板,石板便發出宮、商、角、徵、羽五種不同聲音。原康朗宗祠(後改為家廟)有“燕子穴”和“金龜石”,古人傳說:“金龜塞水口,紗帽九十九。”明·嘉靖年,康朗受黎太爺之騙,雇用工人打金龜石造了五音塔。五音村因此而得名。

崧洋洞在崧洋山之陽。洞口僅容一人側入,中乃廓然,可容200餘人。洞口石罅有老藤,直垂三丈余,入者縋以下,不枯不萌,亦一奇觀。

唐末著名詩人韓偓入閩居泉避亂,嘗隱崧洋山,賦有一詩,後人把這首詩刻於崧洋洞石壁:

“微茫煙水碧雲間,拄杖南來渡遠山。

冠履莫教親紫閣,衲衣且上傍玄關。

青邱有地榛苓茂,故國內堦麥黍繁。

午夜鐘聲聞北闕,六龍繞殿幾時攀?”

《惠安縣誌·石刻志》載:該詩刻位於惠安縣崧洋山崧洋洞。然所尋無所獲,崧洋洞未發現石刻痕跡,且《全唐詩》亦未收本詩,故僅存疑。

崧洋山峰巒疊翠,奇石嶙峋,景點殊多,人稱五音二十四景,如“文房四寶”、“八仙圍棋”、“兩鵬朝天”、“神蛙含露”、“金雞孵蛋”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