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病病因不明,屬於皮膚乳頭瘤病。原先把它視為一種角化性皮膚病,可能與遺傳有關。現在看來為真菌性皮膚病。融合性網狀乳頭瘤病(confluent and reticulate papillomatosis)又名皮膚乳頭瘤病(cutaneous papillomatosis)、Gougerot-Carteaud綜合徵,1932年首先由Gougerot和Carteaud描述,他們將本病分為3個類型。斑點狀乳頭瘤病、融合性網狀乳頭瘤病和錢幣狀融合性網狀乳頭瘤病。好發於雙乳房間,皮損為扁平疣狀色素性角化丘疹,部分融合成網狀。
臨床症狀
本病多見於青春發育期的男女青年。女性比男性多見。好發於胸部、腹部或後背肩胛間區。皮損為1-2mm直徑淡紅色小丘疹,互相融合成網紋狀。逐漸擴大為4-5mm之棕灰色扁平或半球形丘疹,密集融合成大片狀。皮損境界不清,稍稍高起,可有輕度瘙癢,直接真菌鏡檢陰性。組織病理為角化過度,乳頭瘤樣增生,輕度棘層肥厚。用特殊染色可能找到糠秕孢子菌。
治療
本病無有效治療方法。可口服維生素A,外用水楊酸、維甲酸或尿素軟膏等。也可以外用阿爾法羥酸軟膏。在治療方面,局部外用角質溶解劑可減輕症狀,肥胖者減輕體重可暫時緩解症狀。維甲酸類藥物有抗角化,抗增生作用,故給予口服迪銀片,外用0.1%迪維霜。我認為,維甲酸類藥物對本病有較好的療效。有文獻報導口服米諾環素有較好的療效。
一般病理改變
a 表皮輕度角化過度,輕度乳頭瘤樣增生,表皮突向下延長,
b 棘層肥厚只限於兩個延伸的乳頭間,
c 可有角化不全,
d 基底層色素輕度增加,
e 真皮中上部有時可見到彈力纖維碎片,
f 真皮血管輕度擴張,輕度真皮乳頭水腫,血管周少量淋巴細胞浸潤。
臨床特點
a 大多數青少年發病,女性占2/3,
b 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或卵圓形糠秕孢子菌有關,
c 好發生於乳房之間、上腹部、肩胛間,
d 皮損初為淡紅色丘疹後,轉為灰、褐、棕色,疣狀或乳頭瘤樣,酷似扁平疣,丘疹成片,中央互相融合,周圍排列成網狀或不規則狀,
e 一般無自覺症狀 ,
f 病程長,無自愈傾向。
臨床鑑別診斷
需與下列疾病鑑別:
1.花斑癬 皮損外觀有時與本病類似,真菌鏡檢陽性,抗真菌治療有效。
2.黑棘皮病 好發於皮膚皺褶部位,皮膚增厚,皮紋加深,色素沉著明顯。
3.疣狀表皮發育不良 單個皮損似扁平疣,皮損泛發,多見於手足背及軀幹。
別名
皮膚乳頭瘤病(Cutaneous papillomatosis)
錢幣狀融合性乳頭瘤病(Nummular confluent cutaneous papillomatosis)
光澤性角化不全(Parakeratosa brillia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