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由來

獎項設定

“蝸牛獎”包含的範圍廣泛而全面,不是光對城市建設,是對重大政府投資項目,包括城市建設,也包括重大項目推進過程當中政府的服務,也包括民眾的呼聲,給政府熱線打電話、寫信,都算在內。
凡是拿到獎的,效能辦都要回訪跟蹤、督促整改。凡是整改不力、變化不大的,要下決心予以調整。堅決換人,各級都換人。不是簡單地換局長,責任要大家擔起來。比如,有些工作推進中存在問題,第一道環節就卡殼了,但他不報告,也不想辦法,等到再去查點時,發現已經卡緊了。
泰州2016年的作風建設,要把“蝸牛獎”用起來,使得全市各級領導幹部感受到壓力和責任,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並推行“一線工作法”,做到“五個一線”:領導在一線指揮、情況在一線了解、矛盾在一線處理、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推進。
網友熱議

泰州各個縣區的網友們則毫不客氣地點出了當地一些推進慢如蝸牛的項目,想看看誰會領到第一個蝸牛獎。網友“往事如風”專門賦了一首打油詩:得了蝸牛獎,想都不敢想,脊背拔拔涼,冷汗滿臉淌。
但網友“王小軍”表示,認真工作,努力幹事,把老百姓的事當作事,永遠不會拿“蝸牛獎”。
設立“蝸牛獎”是否有用,成為了人們熱議的重點。“蝸牛獎”,本意是治懶,但“蝸牛獎”的懲戒效果可能極其有限,畢竟沒有涉及職位撤換,也沒有與工資掛鈎。最關鍵的是,對於“有幸”拿到此獎的公職人員,在整改之後,如果依然故我,“蝸牛獎”又成了一紙空文。[1]
社會影響
2018年12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與《咬文嚼字》編輯部利用大數據搜尋,聯合發布2018年度十大反腐熱詞。蝸牛獎入選2018年度十大反腐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