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科學的世界-蝙蝠環志
張樹義 著
四川少兒 2004年11月 出版
原價:28.0
開本:16
裝幀:平裝
內容提要
本書是作者在貴州、廣西等地搜尋各個種類蝙蝠的真實經歷,它披露了在北京發現和研究“我國首次發現”的食魚蝙蝠的過程,介紹了參與解決山西佛光寺、天津獨樂寺由蝙蝠造成古建築和文物毀壞問題的故事,等等。書中包含了關於蝙蝠的大量知識,如蝙蝠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如何,雷達的發明與蝙蝠有沒有關係等。近年,有的蝙蝠給人類帶來了比較大的危害,比如我國華南地區的果蝠吃掉了大量的荔枝、龍眼等水果,據測算,造成的損失達人民幣2億元以上。不過,作者並不主張人類對果蝠大開殺戒,他建議,為了控制其種群數量,可以採用避孕等比較人道的辦法。“果蝠與人類和平共處之門的鑰匙,主要還是掌握在人類手中。”
編輯推薦
張樹義博士曾經長期在亞馬列、熱帶雨林研究野生動物行為生態學及其與植物之間的協同進化關係。最近幾年,他本人以及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深入地探索翼手目動物的奧秘——這是一個人們都似乎知道、但又相當不熟悉的動物類群。蝙蝠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一千多個形態各異、行為多樣的物種,約占哺乳動物 1/4的種類,遍布地球的各個大陸板塊。同時,它們又至少在全書四個方面與人類社會發生密切的關係: 第一,蝙蝠在生態系統中起的作用相當重要,是關鍵。 第二,蝙蝠在很多方面給人類以重要的啟示。 第三,蝙蝠是數十種病毒的自然宿主,其中不乏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狂犬病等烈性病毒。 第四,由於人口數量急劇增加,不斷侵入原本屬於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使得野生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日益複雜。
作者簡介
張樹義,1964年出生於吉林省臨江市;1994年獲法國居里大學生態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生物學聯合會中國全國委員會委員,國際靈長類學會保護委員會地區專家。 張樹義是我國第一個到亞馬遜熱帶雨林進行野外研究與考察的生態學者。他曾在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位於法屬蓋亞那原始森林裡的生態站工作19個月,研究新大陸靈長類動物的行為生態以及南美熱帶雨林中的動植物協同進化關係。其中發表在熱帶生態學研究的權威刊物《Journal of Tropical Ecology》上的關於在熱帶雨林中果實產量測量方法的文章被美國Duke大學教授,國際著名熱帶生態學家和靈長類學家Terborgh先生稱為是“在該領域裡特別有價值、使野外研究方法標準化的工作”。博士論文《法屬蓋亞那棕色捲尾猴的領域利用行為,取食行為及其對種子的傳播作用》被評為居里大學優秀論文。留學期間的野外考察和科研工作曾多次被新聞媒體,如《費加羅報》、《歐洲時報》、《法屬蓋亞那日報》、法國國家廣播電台以及國內的許多新聞機構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