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微粒子病

蜜蜂微粒子病

蜜蜂微粒子病是蜜蜂的一種常見消化道傳染病。歐美一些國家發生較普遍,在我國一些地區也有不同程度地發生,東北地區蜂群越冬時間長,發病較普遍而且嚴重。

概述

患病蜜蜂患病蜜蜂
蜂孢子蟲病又叫"微粒子病",是蜜蜂的一種常見消化道傳染病。歐美一些國家發生較普遍,在我國一些地區也有不同程度地發生,東北地區蜂群越冬時間長,發病較普遍而且嚴重。患孢子蟲病的蜜蜂壽命縮短,產蜜及產王漿能力明顯下降。

病原

蜜蜂孢子蟲病是由蜜蜂孢子蟲寄生於蜜蜂中腸上皮細胞引起成年蜂中腸上皮細胞病變為特徵的原蟲病。其生活史有二種生殖形態,即無性裂殖孢子生殖。在蜜蜂體外以孢子形態存活。
在巢脾上可存活3個月至2年。孢子對外界不良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在蜜蜂的糞便中可存活2年;孢子蟲在直射陽光下,經15~32小時才能殺死;在10%的漂白粉溶液里,需10~12小時;而在1%的石炭酸溶液中,只需10分鐘就可將其殺死。

症狀

病初行動緩慢,萎靡不振。後期則完全失去飛行能力。病蜂常集中在巢脾下面邊緣和蜂箱底部,也有的病蜂爬在巢脾框樑上。由於病蜂常受到健康蜂的驅逐,致有些病蜂的翅邊緣出現缺裂。也有的病蜂在蜂箱巢門前和場地上無力爬行。病蜂體色較正常蜂暗淡,以義大利蜂為例,病蜂腹部末端暗黑色,故又稱“黑尾病”。病蜂體內白細胞通常較正常蜜蜂減少50%左右。

診斷方法

蜜蜂的檢驗

取10隻病工蜂,拉出消化道,剪取中腸,放入研缽內加10毫升蒸餾水研磨,製備懸浮液,取1滴塗於載玻片上加蓋片,置450~600倍顯微鏡下觀察。如發現長橢圓形孢子,則可確診為孢子蟲病。

蜂王的檢驗

檢驗蜂王是否患病,採取活體檢驗法。抓取蜂王,將其扣在小玻璃杯內或紗籠中,下面鋪張白紙,使蜂王排泄糞便,然後再將蜂王送回原群,取少許糞便塗片,加1滴蒸餾水蓋片鏡檢。

蜂蜜的檢驗

取待檢樣品蜜l份,用9份水稀釋,混勻後,以4000轉/分離心5分鐘,取沉澱物塗片鏡檢。

孢子蟲孢子與其類似物的區分

用蘇丹Ⅲ染色液處理,以區分孢子蟲和真菌孢子脂肪球花粉粒:塗片製備液加幾滴蘇丹Ⅲ染色液,數分鐘後鏡檢,結果是孢子蟲孢子無色,真菌孢子染成濃淡不等的紅色,脂肪球橙黃色,花粉粒呈藍黑色。

流行特點

發病規律

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發病高峰期出現在春季。江蘇、浙江發病高峰期為3~4月份,華北、東北和西北為5~6月份,而廣東、廣西、雲南和四川發病高峰期出現在l~2月份。發病輕微的蜂群如遇豐富的蜜源條件,病情可暫時得到控制。

與發病相關因素 

蜂群越冬飼料不良,尤其是在蜂蜜中含有甘露蜜的情況下,易引起蜜蜂消化不良,促使孢子蟲病發生,工蜂感染率最高,其次是蜂王,在工蜂中又以青壯年蜂感染率最高,而幼年蜂和老齡蜂較低;幼蟲和蜂蛹則不感染。在蜂種之間,存在抗病性差異,西方蜜蜂發生較普遍,而東方蜜蜂很少發病。

傳播途徑

蜜蜂孢子蟲病傳染的唯一途徑是消化道感染。被病蜂污染的飼料和巢脾是病害傳染的主要來源。孢子蟲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蜂箱、巢脾、蜂蜜、花粉及水源,尤其是當病蜂伴有下痢症狀時,污染更為嚴重,孢子便經蜜蜂口器進入消化道,並在腸道內發育繁殖,新的孢子體與腸壁壞死細胞一起脫落,排出體外,由此繼續傳播蔓延。

防治方法

加強飼養管理

蜂群越冬需要優質的飼料,越冬蜜中不能含有甘露蜜;北方蜂群越冬室溫以2~4℃為宜,並具有乾燥和通風的環境條件;早春應及時更換病蜂群中的蜂王。

嚴格消毒

對養蜂用具、蜂箱及巢脾等,在春季蜂群陳列以後要徹底消毒;蜂箱及巢框用火焰噴燈灼燒;巢脾可用4%甲醛溶液或冰醋酸消毒。

藥物防治

藥物預防
根據孢子蟲在酸性溶液中受到抑制的特性,選擇檸檬酸、米醋、山楂水,分別製成酸性糖漿,濃度是1千克糖漿內加檸檬酸1克、米醋50毫升、山楂水50毫升,早春結合對蜂群獎勵飼喂,任選其中一種餵蜂。
藥物治療
保蜂健粉劑,使用濃度為0.2%。將藥粉1包溶於500毫升糖漿內,傍晚對蜂群噴喂,隔日1次,3次為一療程,可防治2~4群(10框群)。間隔10~15天可再進行第二個療程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