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後期

蜀道後期

一個接受任務到遠地辦事的人,總是懷著對親人的眷戀,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盤算著回歸的日期,這種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張說能把這種幽隱的心情“發而為詩”,而且壓縮在兩句話里,卻不簡單。這一筆,妙在避開了率直無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風形容為“無情的秋風”。這秋風先至,自然要引起許多煩惱。可以試想,秋風一至洛陽,親人們必然要翹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約的苦衷就更不用說了。淡淡一筆,情致雋永深厚。秋風本是按時而起,無所謂“先”;只因詩人歸期“後”了,便顯出秋風的“先”來。兩首合看,於詩中的情味當有更深的體會。

蜀道後期

作者: 張說
簡介
張說
(667~730),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人。唐玄宗時張說為中書令,封燕國公,後為集賢院學士、尚書左丞相。張說能文辭,時號“燕許大手筆”。其文有意矯正陳隋以來浮麗的風氣,講究實用,重視風骨。好做詩,篇什不少,但應制之作占了很大比重。他的詩不追求華麗,抒情的作品往往淒婉。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字: 唐詩
欄目關鍵字: 唐詩
體裁: 詩
年代: 盛唐 內容介紹
原文
蜀道後期
張說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①。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注釋
[注釋]
①客心:旅外遊子的心。爭日月:爭取時間。預期程:預先定下期限。

賞析

[賞析]
這首詩寫作者從四川回歸洛陽,落後於預定的日期。作者來往旅途本來是抓緊時間,預定期限的。一個“預”字把作者當時面臨的客觀情況,心裡的籌劃、惦量,都寫出來了,簡煉明白,又為下文伏下一筆。作者力爭按時回到洛陽,不料情況突變,秋前回洛陽的希望落空了。心中悵惘,可想而知,作者卻繞開一筆,埋怨秋風無情,不等自己搶先到洛陽去了。這樣就避開了率直無味的毛病,把本來無情的秋風人格化了,借抱怨秋風,抒發心中煩惱,含蓄委婉,耐人尋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