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蛋白質不耐受性簡介
大約20%的小嬰兒會對奶蛋白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現象,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濕疹,嚴重時可出現腹瀉,甚至便血。一般嬰兒只是對牛奶蛋白不耐受,但個別孩子對母乳蛋白也不耐受。這種不耐受表現多於生後1-2月開始,逐漸加重。生後4個月左右往往達到高峰。隨著輔食的添加,情況多開始好轉,一般2歲左右逐漸消失。但有些孩子皮疹會越來越重,今後出現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甚至過敏性哮喘。
蛋白質不耐受性原因
(1)一般來說,一個月以內的新生兒因為身體裡有從母體帶出的蛋白酶,所以能夠分解蛋白質。但一個月以後,自己體內產生不了蛋白酶,無法分解乳汁或牛奶中的蛋白,加上大腸也沒有發育好,所以出現蛋白不耐受,使其損傷腸壁。
(2)母乳蛋白餵養不耐受主要是母乳中的大分子蛋白累積刺激腸道,形成相應抗體,而發生過敏反應。刺激反應的時間大約6個月,即如果過敏,一般都會在6個月出現症狀。
蛋白質不耐受性的臨床表現
腹瀉、便血、嘔吐、腹絞痛、濕疹、便秘等。
蛋白質不耐受性治療方法
(1)避食,母親首先避免進食動物蛋白,效果不好繼續避免進食植物蛋白。常見過敏原雞蛋、羊奶、豆奶、魚、貝殼、花生,堅果及小麥等。
(2)低敏奶粉分為三大類:游離胺基酸、深度水解蛋白、部分水解蛋白,前兩者用於嚴重蛋白過敏的治,後者主要用於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