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皮癬

蛇皮癬

蛇皮癬(皮膚性病科),又稱魚鱗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皮膚角化病,舊稱魚鱗癬,中醫稱蛇皮癬。主要表現為四肢伸側或軀幹部皮膚乾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鱗屑,外觀如魚鱗狀或蛇皮狀,因遺傳方式不同,可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尋常性魚鱗病、性聯遺傳尋常性魚鱗病、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及板層狀魚鱗病。

病理

多因血虛生風 ,風邪搏於肌膚而發。本病以四肢伸側為多見,嚴重者幾可遍及全身,得病後患部皮市漸變成灰色,乾燥,粗糙,皮膚角化有鱗屑,摸之微有 刺手感。冬季易發作,纏綿頑固,不易痊癒。

魚鱗病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根據調查研究發現,遺傳因素可導致體內某種與皮膚親和力較強的物質代謝障礙積聚在體內,當在體內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就逐漸通過皮脂腺、汗腺分泌到體外,在此過程中損害人體皮膚黏膜,從而導致魚鱗病的發病。

症狀表現

魚鱗病魚鱗病

按症狀和體徵可分四型:

1、顯性尋常型魚鱗病

(1) 出生後3月-5歲之間發病;

(2) 皮膚乾燥、上覆灰白色至淡棕色菱形或多角形鱗屑,周邊翹起,中央緊貼皮膚;

(3) 主要分布在四肢伸側、背部;

2、性聯尋常型魚鱗病

(1) 出生後3個月內發病,僅男性受累;

(2) 皮膚乾燥粗厚,上覆大而深棕色鱗屑,冬重夏輕。隨年齡增長,損害不變,甚至加劇;

(3) 皮損分布全身,以頭面、側面、前、受累最重。屈側常被累及。

3、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

(1) 出生時全身即有鎧甲樣多層鱗屑,脫落後出現粗糙濕潤面,可有鬆弛性大皰;

(2) 嚴重者手足呈爪形;

(3)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4、層板狀魚鱗病

(1) 嬰兒全身生後為一層廣泛火棉膠狀膜緊緊包裹,數日後該膜脫落,皮膚廣泛潮紅,上有大片多角鱗屑,中央粘著,邊緣游離;

(2) 掌蹠角化過度,指甲及毛髮過度生長;

(3) 2/3患者有瞼外翻。

診斷依據

1、遺傳性疾病;

2、四型的皮損表現;

3、組織病理改變

(1) 顯性遺傳性魚鱗病:表皮中度角化過度,伴顆粒層變薄或消失;

(2) 性聯尋常型魚鱗病:角化過度,顆粒層正常或稍厚;

(3) 表皮鬆解角化過度魚鱗病:角化過度,表皮細胞松解,顆粒變性

治療原則

1、目前無根治方法,治療目的是緩解症狀,增加角質層含水量和促進正常角化;

2、全身治療,可試用維生素A,13-順維甲酸、銀屑靈或氨甲蝶呤;

3、局部可用增加角質層含水量,去除過度角化的物質,如尿素霜、維甲酸、水楊酸等;

4、有感染可外用抗菌素軟膏。

用藥原則

1、輕型魚鱗病以口服維生素A、外用尿素霜、水楊酸及維甲酸製劑;

2、外用抗菌素軟膏可消除感染或除去臭味;

3、重型魚鱗病可試用銀屑靈,13-順維甲酸或氨甲喋呤。

預防常識

本病無特效治療,輕症魚鱗病對健康無大影響,僅冬天皮膚瘙癢或乾燥,可於洗澡後外搽尿素霜等水合劑。注意個人衛生,減少臭味,重症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甲酸類藥物,表皮鬆解性角化過度魚鱗病可有智力遲鈍應注意開發智力。

中醫解釋

又名「魚鱗癬」。以患部皮膚如蛇皮狀或魚鱗狀,故名。多因血虛生風 ,風邪搏於肌膚而發。本病以四肢伸側為多見,嚴重者幾可遍及全身,得病後患部皮市漸變成灰色,乾燥,粗糙,皮膚角化有鱗屑,摸之微有 刺手感。冬季易發作,纏綿頑固,不易痊癒。

中醫治療

本病與中醫之“蛇身”、“蛇皮”相似。
1、內服藥可分兩型辨證論治。
① 腎陰虧損型:多自幼發病,有家族史,鱗屑色較黑或深褐。治宜滋陰補腎,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② 血虛風燥型:發病較晚,可無家族史,鱗屑淡褐或灰褐。治宜養血活血、祛風潤燥。方用潤膚丸加減。
2、中醫治療
① 內服法:血虛風燥證 無家族史,幼年發病,皮膚乾燥,體質素虛者,服十全大補丸配蒼朮膏;瘀血阻滯證 有家族史,自幼發病,皮膚乾燥、粗糙,皸裂,兩目黯黑者,服血府逐瘀口服液
② 外治法:血虛風燥證可用杏仁60g,研碎煎湯外洗,然後將胡桃90g,乳汁10g,搗爛和成膏外用;瘀血阻滯證可用大黃15g,桂枝20g,桃仁30g,煎湯外洗,然後外搽當歸膏(當歸20g,香油50g,黃蠟6g,先將香油熬開,入當歸煎至焦枯,去渣令溫,加入黃蠟成膏)。
3、外用藥可用三油合劑(蛋黃油、大楓子油、甘草油等量混勻)塗擦。

藥浴治療

藥浴是中醫內病外治方法之一,藥浴療法能將藥物直接作用於皮膚、孔竅、俞穴等,能迅速直達病所,取得良好療效,同時由於藥浴療法,可以避免藥物直接進入人體大循環,從而可以減少對肝臟、腎臟等器官的毒副作用。
藥浴原理是借水的溫度、水的機械刺激和藥物的作用,對機體發揮治療效能的。當利用熱藥液在皮膚或患處熏洗時,由於溫熱刺激,引起皮膚各處的血管擴張,能促進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和淋巴循環,使新陳代謝旺盛,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和全身機能,並能疏通經絡,促進經絡的調節活動功能。藥液又能刺激皮膚的神經末梢感受器,通過神經系統,形成新的反射,從而破壞原有的病理反射聯繫,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