蚋叮咬

蚋叮咬後不久局部有癢感和劇痛。 採取綜合防治措施,消滅蚋,力爭滅早、滅小、滅了。 4.皮膚上塗驅蚊藥水、驅蚊油等防止蚋叮咬。

概述

蚋叮咬後不久局部有癢感和劇痛。叮咬處有小出血點,24小時內出現紅斑,丘疹和水皰,繼發感染後潰爛和壞死,病程約數周。虻叮咬:虻俗稱“牛虻”。叮咬後刺痛,中央有叮咬痕跡,局部出現紅斑、丘疹和風團,可繼發感染。

描述

蚋屬於昆蟲綱,雙翅目,蚋科,成蟲體小約1~5mm,呈褐色或黑色,故又名“黑蠅”,東北地區稱“挖背”,是東北林區常見的吸血昆蟲之一。全世界已知有1 000餘種,我國已發現50多種。為刺吸式口器,它的生活史分卵、幼蟲、蛹、成蟲四期。雌蟲產卵於清潔的流水中,如山泉、溪流、河水及路旁清潔的流水溝內,卵附著於水草、樹枝、葉片、石塊上,孵化為幼蟲,幼蟲必須在氧氣充足的流動清水內才能生活,若在靜水中則很快死亡。卵或幼蟲在水中或冰下越冬,翌年春化為蛹變為成蟲,雄蚋壽命短,交配後幾天內即死亡,雌蚋可活3~4周以上。

原因

蚋屬於野棲,飛行力很強,活動在室外,很少進入室內。雄蚋不吸血,吸吮植物的葉汁為食,雌蚋吸食人、牲畜及鳥類的血液。

生理變化

日出日落是蚋活動的高峰期,進入夜間則靜止不動,蚋均在白天吸吮血液。羽化後的雌蚋待其唾液腺發達之後即開始吸血活動,它不僅是騷擾性的吸血,在北美、非洲等地是傳染盤尾絲蟲病的媒介。

症狀體徵

蚋以喙器刺入皮膚吸吮血液,多見於小腿等露出部位,引起皮膚瘙癢和刺痛,被咬處有小的出血點,3~24h局部出現紅斑、丘疹、水皰,有的可形成濕疹樣變。後期可形成硬結性損害,常因搔抓或下田勞動的刺激而繼發感染形成潰爛壞死,病程可遷延數周不愈。

治療方案

局部塗搽各種止癢劑如1%酚或薄荷爐甘石洗劑,也可搽樟酚搽劑等。瘙癢明顯或皮疹嚴重者可斟情使用抗組胺藥。此外,要避免搔抓,以防細菌繼發感染。近年來國外套用索蟲和蘇雲金桿菌防治蚋的幼蟲取得可喜的成果,為生物防治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預防

採取綜合防治措施,消滅蚋,力爭滅早、滅小、滅了。
1.首先做到搞好環境衛生,清除積水污水以消除蚋的孽生場所。對蚋較多的地方可用網捕或粘捕群舞的蚋。河中養魚放鴨以吞食孑孓。
2.保護自然界中食蚊的動物,如青蛙、柳條魚、蝙蝠及某些鳥類。
3.室內可噴灑5%滴滴涕或0.5%敵敵畏或凱素靈、倍硫磷、敵百蟲、六氯苯等殺蚊劑,或點燃蚊香,驅散蚊蟲。有條件的安裝紗門紗窗、掛蚊帳等防蚊蟲叮咬。
4.皮膚上塗驅蚊藥水、驅蚊油等防止蚋叮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