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蚋亦稱水牛蚋(buffalo gnat)或火雞蚋(turkey gnat)。
雙翅目蚋科(Simuliidae)昆蟲。成蟲形似蠅而小,深褐色或黑色,俗稱“黑蠅”。因背駝,又稱“挖背”。對人的危害主要是叮吸人血,被刺叮處常出現局部紅腫、疼痛、奇癢以及炎症與繼發性感染。蚋可作為盤尾絲蟲病的媒介
。全世界已知1270餘種,主要分布於北溫帶及亞北極地區,中國已有百餘種,主要種為北蚋(Simulium subvariegatum)和毛足原蚋(Prosimuliumhirtipes)。觸角和足粗壯,口器短,適於吸血,翅薄如紗羅。
幼蟲和蛹生活在流水中。羽化時出蛹殼,隨氣泡升到水面而飛去。成蟲體長約2~5mm,翅大,足短。雌蚋兩複眼分離,雄蚋兩複眼幾乎相接。口器刺吸式。中胸發達,背面隆起如駝背。
繁殖衍生
蚋的發育為完全變態(見右圖),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時期。卵、幼蟲和蛹在水中發育,成蟲在空中生活。完成生活史需3~5周到5~6個月,
主要取決於水溫。整個生活史2~3.5個月。雌蚋壽命約2個月。
卵:略呈圓三角形,在20~25℃,約5天孵化。卵產於清潔流水中的水草、落葉、樹枝或石塊上,成堆或排列成鱗片狀。每一雌蟲平均產卵150~500粒,最多達800粒。
幼蟲:呈圓柱形,後端膨大。有6~9齡,剛孵出的幼蟲長約0.2mm,淡黃色,以後顏色變暗,成熟幼蟲4~15mm。幼蟲藉助其涎腺分泌的細絲粘著於棲附處,以免被急流沖走,以水中微生物為食,多次蛻皮後結繭化蛹。頭部前端有1對放射狀排列的剛毛,稱口扇;前胸腹面中部有一隻具小鉤的胸足;腹部尾端有一個具小鉤的吸盤和一個可伸縮的肛鰓。幼蟲以水中微小生物為食,約3~10周發育成熟。
蛹:成熟幼蟲在一個前端開口的繭內化蛹。繭體的後端粘附於水中石塊或植物上,約1~4周羽化。
成蟲:初羽化的成蟲棲於孳生地附近的草叢和灌木叢里,不久,雌蚋交配後開始吸血,吸血後卵巢內的卵方成熟。蚋每年繁殖的代數視種類和水溫度而異,有的一、兩代,也有的至五、六代。以卵或幼蟲在水下或冰下越冬。
生存習性
雌蚋交配後開始吸血,雄蚋不吸血,多數吸家畜血,也吸人和其他哺乳類動物及鳥類的血。通常白晝吸血,且在日出和日落前後出現 2個刺叮高峰。多數種類的雄性亦吸植物汁液,其口器不適於深刺,故叮刺吸血過程中亦吮食組織液蚋棲息於野草上及河邊灌木叢,有泉水、溪流或河流的地方,產卵在山泉、溪流、河水以及路旁清潔流水溝內的水草、樹枝、葉片或石塊上。成蟲飛行力強,白天活動。飛行距離達2~10km。蚋出現於春、夏、秋三季,以6~7月為活動高峰。
傳染危害
雌蚋叮人吸血可傳播盤尾絲蟲病 ,造成失明或皮下結節。人被蚋刺叮
後1分鐘始感疼痛,局部紅腫發癢,甚至發炎、潰爛,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特別是大量刺叮可引起皮炎,可有強烈的過敏性反應,繼發感染淋巴腺炎,淋巴管炎及“蚋熱”等。
巴西的亞馬孫蚋傳播歐氏絲蟲。還有些種類能傳播家禽的白血球孢子病。有記載,馬、騾可因蚋的叮咬或因大群的蚋堵塞鼻孔而窒息死亡。
種群分布
拉丁美洲、非洲:惡蚋、蟹蚋、淡黃蚋、金蚋
巴西:亞馬孫蚋
中國北方常見種類有:斑大蚋(Titanopteryx maculata)、亮胸吉蚋(Gnus jacuticum)、褐足維蚋(Wilhelmia turgaica)巨特蚋(Tetisimulium alagensis)等。
防護措施
防制可參考“蠓”
1.在有蚋地帶野外作業的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
可塗擦驅避劑,或可燃點艾草、樹枝,以煙驅蚋。
2.在人口聚居區,應搞好環境衛生,填平窪地,消滅孳生場所;對成蚋出入的人房、畜舍和幼蟲孳生地的溝、塘、水坑等環境用敵敵畏和蘇雲金桿菌血清型H-14製劑、二二三、馬拉硫磷或溴氰菊酯等進行滯留噴灑,等噴灑溪流、泉水或草叢林木可消滅蚋的幼蟲和成蟲。
3.出現局部腫、癢時,可用10%鹼水或氨水或用清涼油擦拭。
加強個人防護,用驅避劑。塗擦避蚊胺等驅避藥可防蚋的叮咬。在西非和加拿大用以索蟲科線蟲和微孢子蟲進行殺滅蚋幼蟲的研究,已獲初步成效。
拼音是rui的漢字
昆蟲綱
昆蟲綱:截肢動物門的1綱。整個動物界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個綱。 | |||
無翅亞綱 | 增節變態類 | 原尾目:原尾蟲 | |
表變態類 | 纓尾目 | ||
雙尾目 | |||
彈尾目 | 節腹亞目 | ||
愈腹亞目 | |||
有翅亞綱 | 原變態類 | 蜉蝣目 | |
不全變態類 | 蜻蜓目 | 均翅亞目:蟌 | |
間翅亞目:蜓蟌 | |||
差翅亞目:蜻蜓 | |||
襀翅目:石蠅 | |||
蜚蠊目:蜚蠊 | |||
直翅目 | 螳螂亞目:螳螂 | ||
蛩蠊亞目:蛩蠊 | |||
跳躍亞目:蝗蟲、螽蟖、蟋蟀、螻蛄 | |||
竹節蟲亞目:竹節蟲 | |||
革翅目 | 蠼螋亞目 | ||
蝠螋亞目 | |||
鼠螋亞目 | |||
紡足目:足絲蟻 | |||
等翅目:白蟻 | |||
囓蟲目 | |||
缺翅目:缺翅蟲 | |||
食毛目:咬虱類 | 鈍角亞目 | ||
絲角亞目 | |||
纓翅目 | 錐尾亞目 | ||
管尾亞目 | |||
半翅目 | 同翅亞目:蟬、蚜、蚧 | ||
異翅亞目:蝽 | |||
全變態類 | 虱目:吸虱類 | ||
脈翅目 | 泥蛉亞目 | ||
蛇蛉亞目 | |||
蛟蛉亞目 | |||
長翅目:蠍蛉 | 原長翅亞目 | ||
真長翅亞目 | |||
毛翅目:石蛾 | |||
鱗翅目 | 同脈亞目 | ||
異脈亞目 | |||
雙翅目 | 長角亞目:蚊、蜢、蚋 | ||
短角亞目:蠅、虻 | |||
蚤目 | |||
鞘翅目:甲蟲 | 肉食亞目 | ||
多食亞目 | |||
捻翅目 | |||
膜翅目 | 廣腰亞目:葉蜂、樹蜂 | ||
細腰亞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