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尾絲蟲

盤尾絲蟲

盤尾絲蟲是引起盤尾絲蟲病的病原,成蟲線狀,白色,兩端漸細而鈍圓。主要臨床特徵為眼部損害,可致失明,又稱河盲症。

簡介

盤尾絲蟲病(onchocerciasis)是由鏇盤尾絲蟲寄生於眼部或皮下組織的一種寄生蟲病。主要臨床特徵為眼部損害,可致失明,故又稱河盲症(riverblindness)。

症狀體徵

盤尾絲蟲盤尾絲蟲
潛伏期不詳,從1歲以下嬰兒可查見成蟲所致結節來看,估計最多1年。成蟲和微絲蚴對人均有致病作用,尤以後者為重。
1.皮膚損害成蟲寄生於皮下組織中的淋巴管匯合處,局部引起炎症反應,纖維組織增生,形成包圍蟲體的纖維結節,結節直徑為2~25mm,或更大些,不痛,質較硬,其內含兩至數條成蟲及許多微絲蚴。結節數多為3~6個,亦有上百個者,可見於身體任何部位。微絲蚴的代謝產物或其死亡後的毒性物質可引起皮膚過敏反應,並可導致嚴重皮炎。皮疹可發生於臉、頸、肩等部位,初劇癢,伴色素沉著,呈現色素沉著區或色素沉著消失區,外觀形似豹皮,故又稱豹皮症。繼之皮膚增厚、變色、裂口,最後皮膚失去彈性,皺縮如老人。
2.淋巴結病變淋巴結可腫大,堅實而不痛,內含微絲蚴。在非洲某些地區,有的患者出現“懸垂性腹股溝”(hanginggroin),這是皮膚失去彈性引起腹股溝下垂而形成懸垂的囊,內含增大的纖維化的淋巴結。此外,尚可引起陰囊鞘膜積液、外生殖器象皮腫、疝氣(特別是股疝)。
3.眼部損害最為嚴重,此系微絲蚴從鄰近組織進入眼部,活微絲蚴機械性損害。微絲蚴的分泌物或其死亡後的抗原性物質和毒性物質等引起眼部損害,發展較緩慢。非洲某些地區患者眼部損害高達30%~50%。微絲蚴侵犯角膜,可導致角膜混濁,影響視力,嚴重者發生纖維化,可致失明。微絲蚴可在眼房內自由移動,亦可侵入眼球深部,引起虹膜、睫狀體、視網膜及脈絡膜炎症,或侵犯視神經造成部分或全部失明。成人患“河盲症”者可達5%~20%。
4.侏儒症在烏干達發現由微絲蚴直接或間接損壞垂體所致的侏儒症。

病因

成蟲線狀,白色,兩端漸細而鈍圓。雌蟲長33.5~50mm,寬0.27~0.40mm,雄蟲長19~42mm,寬0.13~0.21mm。微絲蚴活動性強,無鞘膜。微絲蚴有大小兩種,大者長、寬為(285~368)μm×(6~9)μm;小者長、寬為(150~287)μm×(5~7)μm。很少見於外周血液,主要見於雌蟲附近的結締組織和皮膚的淋巴管內,眼組織及尿內亦可查見,周期性不明顯,可存活約30個月。當中間宿主蚋(Simulium)叮人時,不僅吸血並且吸取皮膚組織液,微絲蚴即隨組織液被蚋吞入,到達胸肌,約6~7天后發育成感染期幼蟲,並移行至蚋的下唇,當蚋再叮人時,幼蟲即進入人體使人感染。幼蟲發育為成蟲約1年。成蟲壽命不超過18年,一般8~10年。

病理生理

成蟲及微絲蚴均有致病作用。成蟲寄生於皮下組織淋巴管匯合處。本病最基本病損發生於皮膚、淋巴結和眼組織。在皮膚,表現為輕度慢性炎症過程,後期彈性纖維減少、萎縮和纖維化。可形成皮下纖維性結節,結節內含有成蟲。病理檢查發現蟲體周圍有肉芽腫組織、纖維組織以及嗜酸性粒細胞、巨細胞、漿細胞等浸潤。淋巴結病變以慢性炎症改變為主。眼組織常有慢性非肉芽腫炎症改變。微絲蚴可引起點狀角膜炎或角膜混濁,也可發生虹膜炎或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導致盲目。

診斷檢查

盤尾絲蟲盤尾絲蟲
診斷:從腫物穿刺液,或用皮樣活檢夾,取少量表皮置於載玻片上加生理鹽水進行活檢,查見微絲蚴,或用裂隙燈、檢眼鏡直接查見眼前房中的微絲蚴,或外科手術摘除皮下結節中查見成蟲均可確立診斷。此外,微絲蚴偶可在尿及血液中找到。迄今各種免疫診斷方法,實用意義不大,尚需進一步研究。在盤尾絲蟲的基因組中,有一段長為150kb基因系列屬於鏇盤尾絲蟲蟲種所特有,套用PCR技術擴增此段基因,在盤尾絲蟲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實驗室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裂隙燈、檢眼鏡直接查見眼前房中的微絲蚴,或外科手術摘除皮下結節中查見成蟲。

鑑別診斷

疥瘡和皮癬是熱帶地區常見的刺激性皮膚損害,需與本病鑑別。

治療方案

1.伊維菌素(ivermectin)本品對成蟲無作用,但對微絲蚴和在子宮內正在發育的微絲蚴胚胎有較強作用。劑量150μg/kg體重,空腹頓服,1年1次或6個月1次。1次服藥後在1個月內微絲蚴幾乎全部消失,並維持低密度達半年,以後微絲蚴數量又逐漸上升。因此,在流行區需要1次/年治療。副作用表現為頭痛、肌痛、發熱、厭食、失眠等,不經處理24h內症狀自行消失。副作用的產生與治前微絲蚴的密度有關,宿主對垂死的微絲蚴的炎症反應是引起副作用的主要原因。孕婦、有嚴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急性疾病、5歲以下兒童或小於15kg體重者、產後1周內哺乳婦女禁用。
2.乙胺嗪效果好,但副作用大,可作為不能使用伊維菌素治療者的藥物。乙胺嗪可殺死微絲蚴,劑量0.5mg/kg,第1天服1次,第2天相同劑量2次,如副作用不嚴重,增至2mg/kg,3次/d,連續服l0天。
3.舒拉明鈉(蘇拉明)本品雖能殺死成蟲,但毒性大,除少數病例外,不能作為常規套用。一般成人首次量為0.5g,以後1g/周,總量不超過4.5~5.5g,均為靜脈緩慢注射。副作用為發熱、肌痛、皮炎,嚴重者可發生腎損害。皮下結節可用手術摘除。

併發症

侏儒症股疝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等。

預後及預防

預後:盤尾絲蟲病對生命危害不大,嚴重眼部病變常致失明。
預防:治療患者以消滅傳染源,並用藥物或改變環境以消滅蚋。對短期入疫區者,可塗驅避劑,以防蚋叮咬。

流行病學

本病流行於非洲中、西部以及墨西哥、瓜地馬拉等中美國家,南美呈散發流行。全世界受感染者1800萬。從國外歸國人員中已有發現感染者。患者為本病的傳染源,自然感染曾見於蛛猴及大猩猩,尚未發現有家畜保蟲宿主。傳播媒介為蚋,其種類因地而異,當地居民飲用、洗澡、捕食都與河水關係密切,因此有很多機會受到蚋的叮咬而遭感染。

相關藥品

伊維菌素乙胺嗪舒拉明鈉

相關疾病

疥瘡皮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