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脈翅目(Neuroptera)主要包括草蛉、粉蛉、蟻蛉、褐蛉、螳蛉等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5000種,中國記載近200種。在分類上與廣翅目、蛇蛉目相近。本目絕大多數種類的成蟲和幼蟲均為肉食性,捕食蚜蟲、葉蟬、粉虱、蚧(介殼蟲)、鱗翅目的幼蟲和卵以及蟻、蟎等,其中不少種類在害蟲的生態控制中起著重要作用。概述
脈翅目是昆蟲綱的一目,通稱蛉。成蟲和幼蟲均捕食害蟲,是一類重要的益蟲。 成蟲最小的體長1毫米,翅展3毫米;大的長達 50毫米,翅展120毫米。頭下口式,複眼大,少數有3個單眼,觸角有各種類型;咀嚼式口器。卵或長或圓,多呈卵形,頂端有精孔器,草蛉等科的卵基部有絲柄;卵單粒散產,或成排成堆集聚。蛹為裸蛹 ,翅芽、足、觸角等明顯外露 ;上顎發達,羽化前破繭爬出,故稱動蛹。
完全變態,1年1至數代,也有2~3年完成1代的;多以老熟幼蟲在繭內越冬,成蟲越冬的其體色常有變化。幼蟲大多陸生,少數 (水蛉科等)幼蟲水生或半水生 。成蟲有撲光習性,脈翅目多捕食蚜蟲、介殼蟲、紅蜘蛛等重要農林害蟲,也捕食蛾蝶幼蟲、甲蟲幼蟲以及蟲卵等,甚至有捕食金龜子、螻蛄等大型害蟲的。近年國際上利用草蛉成功地防治棉蛉蟲等,而使脈翅目成為生物防治中重要的一員。有些脈翅目幼蟲還可以入藥。
主要特點
翅二對,膜質而近似,脈序如網,各脈到翅緣多分為小叉,少數翅脈簡單但體翅覆蓋白粉;頭下口式;咀嚼式口器;觸角細長,線狀或念珠狀,少數為棒狀;足跗節5節,爪2個;卵多有長柄;全變態。
形態特徵
體小至大形。體壁通常柔弱,有時生毛或覆蓋蠟粉。咀嚼式口器。複眼發達。觸角類型多樣。前、後翅均為膜質透
明,翅脈呈網狀。幼蟲一般衣魚型或蠕蟲型,口器適於穿刺或為吸收性咀嚼式。胸足發達。蛹為離蛹,多包在絲質薄繭內。卵圓球形或長卵形,有的種類具絲狀卵柄。
(一) 頭部
成蟲頭部為下口式。複眼大,左右遠離,單眼3個或缺。觸角一般為絲狀、念珠狀、棒狀或球桿狀等。上顎通常較發達,具1強大的端齒,並常具1內齒;下顎可見內顎葉、外顎葉及5節的下顎須;下唇突出,下唇須3節。幼蟲頭部為前口式。口器的外形為咀嚼式,但其上顎和下顎延長成鐮刀狀,相合形成尖銳的長管,以適於捕獲和吮吸獵物體液,故又稱為捕吸式口器或雙刺吸式口器。
(二) 胸部
胸部3節分界明顯,前胸矩形,少數延長(如螳蛉),中、後胸相似。足通常細長,跗節5節,一般具爪1對,少數種類單爪螳蛉的前足特化成類似螳螂的捕捉足。翅通常具翅痣,縱脈和橫脈均發達,構成網狀脈紋;縱脈在翅緣多分叉;翅前緣通常具有1列橫脈。靜息時翅呈屋脊狀覆於體背。少數種類後翅很小。
(三) 腹部
腹部細長,l0節,第1—2節及第9節短形,末節甚小。無尾須。雄蟲末端腹板(肛下板)即為亞生殖板,第9節腹板有1對生殖突基節。雌蟲第8腹板特化為亞生殖板,第9腹板具l對生殖突,有時形成產卵器。腹氣門8對,位於第1—8腹節。
生物學特性
1.變態類型:全變態,蛹為離蛹
2.所有種類成幼蟲均為捕食性
3.成幼蟲均有自相殘殺習性
4.幼蟲寡足型,雙刺吸式口器
卵多呈長卵圓形,有的具長卵柄(草蛉)或具小突起(粉蛉)。幼蟲寡足型,胸足發達。口器為變異咀嚼式,
其上顎和下顎左右嵌合成端部尖銳的長管,用以捕獲獵物並吮吸其體液。幼蟲一般3—5齡,化蛹時老熟幼蟲由肛門抽絲做成圓形或橢圓形小繭。成蟲飛翔力弱,多數具趨光性。多數種類陸生,而水蛉科和翼蛉科幼蟲水生或半水生。許多種類(如草蛉等)是多種農林作物害蟲的重要捕食性天敵,在害蟲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在中國不少地區和單位已成功地利用草蛉防治蚜蟲、蟎類等。
分類
脈翅目全世界已知約4000種,可分為3亞目6總科20科。
廣翅亞目 Megaloptera
泥蛉總科 Sialoidea
魚蛉科 Corydalidae
泥蛉科 Sialidae
蛇蛉亞目 Raphidioptera
蛇蛉總科 Raphidiodea
盲蛇蛉科 Inocelliidae
蛇蛉科 Raphidiidae
草蛉亞目 Planipennia
Ithonoidea
纓蚊科 Ithonidae
姬蛉總科 Hemerobioidea
益蛉科 Sympherobiidae
櫛角蛉科 Dilaridae
蝶蛉科 Psychopsidae
美蛉科 Polystoechotidae
水蛉科 Sisyridae
脈蛉亞科 Neurorthinae
網蛉科 Apochrysidae
鱗蛉科 Berothidae
毛蛉科 Trichomatidae
螳蛉科 Mantispidae
Nemopteroidea
蟻蛉總科 Myrmeleontoidea
廣翅蛉科 Myiodactylidae
細蛉科 Nymphidae
亮翅蛉科 Stilbopterygidae
粉蛉總科 Coniopterygoidea
分類主要依據:
1.前緣橫脈列:前緣脈與亞前緣脈之間的許多橫脈,一般為直的,也有的分叉。
2.緣飾:縱脈到端部分叉,分叉之間的小脈或小毛稱緣飾。
常見科介紹
1、粉蛉科:
體被白粉;翅脈退化,在邊緣不分叉,無前緣橫脈列;體小型,10毫米以下。
2、草蛉科:
全世界有1350種,中國已知100多種,幼蟲稱蚜獅,捕食蚜蟲等,卵具柄,蛹有絲繭,成蟲有趨光性。常見種有大草蛉、中華草蛉、麗草蛉、葉色草蛉等。
3、螳蛉科:
分布熱帶和亞熱帶區。成蟲外表像螳螂歐洲螳蛉(Mantispa styriaca)長12∼20公釐。翅展約25公釐。螳蛉的卵玫瑰
色,產於細柄上。幼蟲有兩型︰一型足發達,行動活潑,頭方形;一型足短,白胖,形似蠐螬;都寄生在狼蛛屬(Lycosa)的卵或幼蛛體內。幼蟲長大後(7∼10公釐長)織一絲繭化蛹而進入第一蛹期。但第二蛹期能活動,無繭。巴西螳蛉(Symphasis varia)寄生在黃蜂體內,在蜂巢中化蛹。
中至大型,很像小螳螂的特異脈翅目昆蟲,前胸延伸數倍於寬,前端大有1對瘤突,前足螳蛉為捕捉式,基節大而長,腿節粗大,腹緣有齒列及1大而粗的刺狀齒,脛節細長而弧彎,跗節短而緊湊。翅兩對相似,翅痣長而特殊,前翅前緣在痣以前弧凸,翅有1或2組階脈,翅基有軛葉。螳蛉的卵具有短柄,聚產在樹皮上多達數百粒;幼蟲尋找蜘蛛亂囊去寄生,少數在胡蜂巢內寄生,大幼蟲體粗而彎,頭部小,胸足的爪單一。螳蛉科世界約400種,廣泛分布各地區,許多屬以至亞科有區域局限性。
小到中型,一般褐色。無單眼,觸角長,念珠狀。翅脈上常多毛,前翅R脈多分支,前緣橫脈分叉。幼蟲長形,每側單眼3個。已知800多種,中國常見的有點線脈褐蛉等。
5、蟻蛉科:
觸角短,等於頭部與胸部長度之和,末端膨大。形態與豆娘很相似,翅狹長,翅痣不明顯,有長形的痣下翅室。幼蟲後足開掘式。大多數種類在地面或埋伏沙土中等待獵物,或在地面追逐獵物。有些種類通過陷阱捕獲獵物,幼蟲隱藏在漏斗狀的陷阱的底部,取食掉進陷阱中的螞蟻和其它昆蟲,所以幼蟲稱蟻獅。幼蟲行動是倒退著走,故又叫“倒退蟲”,可入中藥。中國常見的有蟻蛉、中華東蟻蛉等。
體大,外形極似蜻蜓。觸角棒狀,長於體長的一半。有明顯的翅痣,翅痣下的翅室短。世界已知400多種,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中國常見的有黃花蝶角蛉等。
經濟意義
脈翅目昆蟲包括草蛉、蟻蛉、螳蛉、粉蛉、水蛉等,成蟲和幼蟲大多陸生,均為捕食性,捕食蚜蟲、螞蟻、葉蟎、蚧殼蟲等軟體昆蟲及各種蟲卵,對於控制昆蟲種群、保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十年來,中國和世界上許多其它國家都已將脈翅目昆蟲成功地套用於害蟲的生物防治。
昆蟲綱
昆蟲綱:截肢動物門的1綱。整個動物界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個綱。 | |||
無翅亞綱 | 增節變態類 | 原尾目:原尾蟲 | |
表變態類 | 纓尾目 | ||
雙尾目 | |||
彈尾目 | 節腹亞目 | ||
愈腹亞目 | |||
有翅亞綱 | 原變態類 | 蜉蝣目 | |
不全變態類 | 蜻蜓目 | 均翅亞目:蟌 | |
間翅亞目:蜓蟌 | |||
差翅亞目:蜻蜓 | |||
襀翅目:石蠅 | |||
蜚蠊目:蜚蠊 | |||
直翅目 | 螳螂亞目:螳螂 | ||
蛩蠊亞目:蛩蠊 | |||
跳躍亞目:蝗蟲、螽蟖、蟋蟀、螻蛄 | |||
竹節蟲亞目:竹節蟲 | |||
革翅目 | 蠼螋亞目 | ||
蝠螋亞目 | |||
鼠螋亞目 | |||
紡足目:足絲蟻 | |||
等翅目:白蟻 | |||
囓蟲目 | |||
缺翅目:缺翅蟲 | |||
食毛目:咬虱類 | 鈍角亞目 | ||
絲角亞目 | |||
纓翅目 | 錐尾亞目 | ||
管尾亞目 | |||
半翅目 | 同翅亞目:蟬、蚜、蚧 | ||
異翅亞目:蝽 | |||
全變態類 | 虱目:吸虱類 | ||
脈翅目 | 泥蛉亞目 | ||
蛇蛉亞目 | |||
蛟蛉亞目 | |||
長翅目:蠍蛉 | 原長翅亞目 | ||
真長翅亞目 | |||
毛翅目:石蛾 | |||
鱗翅目 | 同脈亞目 | ||
異脈亞目 | |||
雙翅目 | 長角亞目:蚊、蜢、蚋 | ||
短角亞目:蠅、虻 | |||
蚤目 | |||
鞘翅目:甲蟲 | 肉食亞目 | ||
多食亞目 | |||
捻翅目 | |||
膜翅目 | 廣腰亞目:葉蜂、樹蜂 | ||
細腰亞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