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毛目

食毛目

食毛目有翅亞綱的1目。無翅、口器咀嚼式但多有特化的昆蟲。在鳥獸體外寄生。本目昆蟲俗稱羽虱、鳥虱。全世界已知約有4500種和亞種。中國已記載有120種。寄生於260多種哺乳動物和各種鳥類的羽毛或毛間,以宿生的羽毛、皮膚分泌物為食。

基本信息

簡介

食毛目毛目
有翅亞綱的1目。無翅、口器咀嚼式但多有特化的昆蟲。在鳥獸體外寄生。本目昆蟲俗稱羽虱鳥虱。全世界已知約有4500種和亞種。中國已記載有 120種。寄生於260多種哺乳動物和各種鳥類的羽毛或毛間,以宿生的羽毛、皮膚分泌物為食。

形態

食毛目食毛目
本目昆蟲體小,扁平,長0.5~10毫米。頭大而扁;能活動。口器為特化的咀嚼式。有1對骨化很強的上顎。顎上有齒,用以刮取宿主羽毛和皮膚產物,並起固著在宿主羽毛上的作用。上顎著生的位置因亞目而異。鈍角亞目的上顎呈水平位置,絲角亞目則呈垂直位置。下顎退化為單片狀,著生在下唇兩側。鈍角亞目的下顎須有4節;絲角亞目的下顎須消失。下唇須退化,食道有骨化很強的食道骨片。舌發達,有明顯骨化的長形叉狀構造,前端有1對卵圓形的葉片,稱舌腺。複眼小或退化,無單眼。觸角短小,3~5節,在鈍角亞目中呈頭狀,隱藏在頭側的觸角窩中;在絲角亞目中呈絲狀,顯露於外。
原始種類的羽虱,前、中、後胸3節分界明顯;多數種類中、後胸2節癒合,分界不清。無翅。足短小,3對相似,跗節1~2節,具1~2爪,寄生於哺乳動物者有1爪,適於抓握、攀爬和步行。胸部氣門位於腹側。腹部11節,因1、2節或8、9節常彼此癒合,可見的僅有8~9節,腹部3~8節有氣孔,無尾須。雌、雄性生殖孔均開口於體臂內陷而成的腔室中。雌蟲無產卵器,雄蟲的陽莖結構複雜,變化多樣,是鑑別種的主要特徵之一。

習性

漸變態。卵單產,粘附於宿主的鳥獸羽、毛的基部,2~4天孵化、若蟲有3個齡期,約3周后達成蟲期。若蟲外形與成蟲相似,僅體形大小、皮膚骨化和生殖器官發育的程度有所不同。常1年多代,且世代重疊。
本目昆蟲終生棲息於宿主體上,一般脫離宿主2~3小時或至多2~3天即死亡。羽虱的傳播一般是通過宿主間的接觸,偶有附著在虱蠅等寄生性昆蟲上來完成。
一般對宿主均是專一性的,不同種群的鳥類常具有不同羽虱的種類。宿主體上的生態環境是相對穩定的,因而決定了羽虱的分布。每種鳥類上發現的羽虱從 2種到10多種,一般有5種,各自占據一定的小生境。在不同小生境中生活的羽虱,其形態、習性也有差異。
鳥類因受地理分布、自然環境因素變化的影響,進化速度較快。食毛目昆蟲由於適應宿主的小生境,所需食物、溫度和濕度(存在於宿主體表)比較穩定,自然環境因素的變化對它們的影響也比對宿主的影響小,所以演化速度較慢。一般來說,同一種的鳥虱限定在一種宿主上,有時雖然在同一種宿主上發現原發生的和次生性的種類,這也是由於宿主在進化過程中不同時期發生的現象。通過對食毛目分類系統的研究,可進一步確定鳥類種級、屬級、甚至科級的親緣關係。如樹鴨鳥虱均寄生在和樹鴨屬親緣關係較近的鳥類上。黑雁屬、鴿雁屬、雁屬和雪雁屬之間的親緣關係也是由於都有黑雁鳥虱寄生而得到證實的。

分類

根據食毛目昆蟲頭部的形狀、觸角和口器的構造、跗爪的數目,下分鈍角亞目(Amblycera)(圖1、圖2)、絲角亞目(Ischnocera)和象虱亞目 (Rhynchophthirina)3個亞目,包括14個科,300餘屬。鈍角亞目的種類多寄生在宿主全身各部,如吐綬雞羽虱能刺破宿主的皮膚,吸取其血液。絲角亞目的種類通常固著在宿主的頭、頸、翅和背部的羽毛間,在寄生數量多的時候,常引致宿主羽毛脫落,焦躁不安,飲食減退,體重減輕,易染疾病。這是養禽業的重要害蟲。
食毛目食毛目
食毛目食毛目

常見的主要科有:①短角鳥虱科,種類多,分布廣,野生鳥類和家禽多有寄生。觸角4節,端節膨大,具2爪。其中雞虱吐綬雞虱為害嚴重。 雞虱體小、 雄蟲體長1.7~1.9毫米,雌蟲1.8~2.1毫米。頭部有赤褐色斑紋。主要寄生在雞、珍珠雞、鴨等家禽的羽軸上,以羽毛和皮膚分泌物為食。嚴重時使宿主不得安寧,發育停止。吐綬雞虱體較長,雄蟲長2.7~3毫米,雌蟲2.9~3.3毫米。主要為害吐綬雞。吐綬雞虱大量孳生時,在1隻雞身上能採到8000隻。②長角鳥虱科,食毛目中最大的一種。幾乎在各種陸棲和水棲鳥類中都有寄生,是為害野生鳥類和家禽的重要害蟲。本科種類的觸角5節,絲狀,爪2個。主要有長角雞虱,體細長、頭部在觸角前呈半圓形,兩性觸角不同,雄蟲觸角第1節很大,第3節有1角狀突起,主要為害家雞和雉等。其他有大圓雞鳥虱,體寬腹圓,長3~4毫米。兩性觸角相似,雄蟲的第3節無角狀突起。細鴨鳥虱體長形,長2.5~3.5毫米,頭圓錐形,主要為害鴨類。長鴿虱體長1.9~2.5毫米。頭細長,唇基背前緣有2對粗刺。兩性觸角不同,雄蟲的第1節擴大,第3節端部呈角狀突起,主要侵襲家鴿。③獸鳥虱科,觸角3節,跗爪1個,寄生於哺乳動物,主要為害家畜。常見種有牛鳥虱寄生在牛的頸、肩和尾根處。 體長1.5毫米。淡紅色,腹部有一橫斑,體表被短毛。兩性觸角相似,雌蟲唇基前緣中央稍凹陷,馬鳥虱寄生在馬身上,體長1.6~2毫米。兩性觸角不同,雄蟲第1節甚膨大。前後胸長寬相等,腹部卵形,背部有暗紅色橫帶。綿羊鳥虱寄生在羊身上。兩性觸角不同。腹部有側板。犬鳥虱寄生在狗身上,體長1.2~1.4毫米。觸角兩性不同,雄蟲觸角比頭短。腹部有 6對氣孔。主要為害狗等犬科動物。貓鳥虱寄生在貓身上,體長1~1.2毫米,頭呈三角形,唇基前緣有一凹陷。腹部有3對氣孔。雄蟲觸角第2節比基節長。象虱亞目的象鳥虱寄生在非洲象和亞洲象身上,其頭向前延伸成吻狀,猶如象鼻,端部為口器。觸角絲狀,5節。

防治

本目昆蟲是寄生於鳥獸體外的害蟲,尤以鳥類受害最重,常造成養禽業的經濟損失。一般採用沙浴法防治,將細沙和菸草粉混合,放入雞舍附近有陽光處的木箱內,雞在箱內沙浴,可驅殺羽毛間的鳥虱。用魚藤粉、除蟲菊粉或氟化鈉粉等撒在宿主羽毛間,也很有效。在雞舍內用石灰硫磺合劑消毒,也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鳥虱能否傳播疾病,目前所知尚少,據報導,一些鳥虱是褐雨燕絲蟲病、狗絲蟲病和狗絛蟲病的中間宿主。此外,尚曾從鳥虱上分離出一種東方馬脊髓炎病毒。

昆蟲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