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首寺村

虎首寺村原屬松滋市王家橋鎮管轄1958年成立花園公社。1976年改為王家橋公社,1987年建鎮。2001年,麻水鄉併入王家橋鎮

"虎首寺村"原屬松滋市王家橋鎮管轄,
王家橋鎮 面積:159平方千米 人口:46088人 代碼:421087106
全鎮轄2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王家橋、麻水、高家榜、楊樹河、花園橋、民主、龍王井、雙河、店子嶺、土橋、關洲、聯合、圍嶺、獨松樹、陶家沖、太陽紅、黃金堂、高河、簸箕岩、八眼泉、椏杈鋪、磚橋、中水橋。鎮政府駐王家橋。
1958年成立花園公社。1976年改為王家橋公社,1987年建鎮。2001年,麻水鄉併入王家橋鎮。
松滋古屬荊州,戰國屬楚,秦屬南郡。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設縣,名高成。東漢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併入孱陵(今公安縣)。三國時屬吳,隸於孱陵,但設樂鄉督治。東晉鹹康3年(公元337年)廬江郡松滋肥(今安徽霍丘縣)流民避兵亂到此,僑置松滋縣,從此縣名延續到今。 民國元年(1912年),裁荊州府,松滋屬省直轄。二年,湖北分道,松滋屬荊宜施鶴道。三年,改為荊南道,松滋屬之。四年,屬荊宜道。十六年,又屬省轄。二十一年,屬省第七行政督察區。二十五年,改屬省第四行政督察區。二十二年八月,縣治遷磨盤洲,月底遷回松滋城。二十九年七月,縣治遷車家沖,八月遷麻水平。三十四年九月遷新江口。 新中國成立後,屬湖北省荊州地區行政公署。縣治新江口。1995年12月撤縣建設市。
松滋地處巫山山系荊門分支余脈和武陵山系石門分支余脈向江漢平原延伸的過渡地帶。市域地形西高東低。以枝柳鐵路為界:其西為鄂西山地,向江漢平原呈四級階梯遞降;其東為丘陵平原,平原地勢則由北向南微傾,形成了山地—丘崗—平原兼有的地貌特徵,可概括為“六山一水三分田”。平原82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7.7%;崗地1093平方公里,占50.2%;丘陵203平方公里,占9.3%;低山60平方公里,占2.8%。 西南山地較高區海拔600到800米,低山區海拔在200至600米之間,峰巒起伏、溝壑縱橫;最高點在西部卸甲坪大嶺,海拔815.1米。西北部和中部為廣闊的丘陵崗地,海拔在100至200米之間,丘岡綿延,寬谷低丘。平原湖區海拔在50米以下,平展寬廣,河渠縱橫,間有湖泊。最低點在南部王家大湖蘆葦場,海拔34.2米。
松滋地處亞熱帶過渡性季風氣候區內,四季氣候分明;春季冷暖多變,雨量遞增;夏季炎熱潮濕,雨量不均;冬季較長。 松滋地形複雜,高低懸殊,空間氣候差異較大。山區冬暖夏涼,江漢平原冬冷夏熱。西南山地垂直氣候差異明顯:山間盆地水熱條件為全縣最優,而山上的氣候則為全縣最劣,山腰南坡有逆瘟層存在。縣境中部和東部的光、熱、水資源充裕。 市域多年平均氣溫14℃—16.9℃,最高氣溫為39.5℃,最低氣溫為-10.9℃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00—190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為100—106.4t千卡。全年無霜期為260天,年降水量為1050—1300毫米。相對濕度在74—83%之間,年均濕度為78%。主導風向為北風和東北風,冬春多寒潮和西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即梅雨季節南洋風),時有東南風。歷年均風速為2.4米/秒之間。
松滋市區地處松滋腹地,位於巫山余脈於江漢平原的交匯處,北枕長江支流松滋河,是長江通往洞庭湖的黃金水道;南靠國家級森林公園洈水風景區;西毗松滋火車站;近鄰沙市、三峽飛機場,兩條省道在此交匯,是鄂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經濟重鎮。市區版圖面積89.8平方公里。2000年市區行政範圍內人口9.56萬人。轄2區、6個居委會、22個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