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虎非耶(a1—Khuflyyah)
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四大學派之一。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隱藏的”、“悄聲的”。因該派主張低聲念誦讚詞,故名。為中亞人穆·罕默德·白哈烏丁(1318~1388)所傳,源於納格什班迪耶教團。約於16世紀由阿扎姆之孫穆罕默德·優素福傳入中國新疆,被稱為白山派,而阿扎姆的另一孫伊斯哈格也來到新疆葉爾羌發展勢力,被稱為黑山派。17世紀虎非耶分別從新疆和阿拉伯傳入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從新疆傳入甘寧青者較多),經過二百餘年的傳,播和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逐漸形成了許多支系門宦。主要有:畢家場門宦、鮮門門宦、穆夫提門宦、華寺門宦、臨洮門宦、劉門門宦、明德堂、胡門門宦、北莊門宦、洪門門宦飛涼州莊門宦、鹼溝井門宦、丁門門宦、法門門宦等。各門宦之間,互不隸屬,各有其傳授人,獨立傳教和行教。虎非耶在教義上屬遜尼派,教法學上屬哈乃斐學派。其主要教義和禮儀是:(1)以《古蘭經》和聖訓為信仰的根本依據,遵行天命五功,重視隱修和默念“迪克爾”。但所屬支系門宦,因其傳授者不同,念誦方式亦各有異。(2)教內分為3級:最高一級是“穆爾希德”,稱太爺或教主,被認為是得道者、導師,具有“吾里”的品級,並能顯示各種“奇蹟”;次一級是“海里凡”,即“穆爾希德”的接替人,被認為是辦教門的人,具有“謝赫”的品級;再一級是上兩者的忠實信徒,稱為“穆里德”,即追隨者,被認為是學習教門的人。(3)實行教主制。在繼承方式上,教主在世時,精心培養幾個“海里凡”,作為掌教的候選人。臨終時選擇其中一人,交給掌教印章或幾件信物,作為繼承教統的憑證而成為下一代教主,後大多演變為“子襲父職”的世襲制。(4)隨著教坊的增多,將若干教坊聯為一體,由教主指派“海里凡”主持教務。同時,以教主委派教長制,代替了單一教坊教長的推選聘任制,從而奠定了教主權力集中制的教權結構。(5)教主被認為生前能顯示各種“奇蹟”,是引領教徒走上正道的導師,逝世後尊信者為其修建拱北,進行禱念。(6)教眾要給教主奉獻錢財和禮物,名曰送“海迪耶”。教眾主要分布於西北各地,尤以河湟地區為最多。
(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