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草[植物名]

蘭花草[植物名]

蘭花草,其本意為植物名,也稱竹葉草、鴨跖草。別名:翠蘆莉、別稱:馬蓮、馬蘭、馬蘭花、旱蒲、蠡實、荔草、劇草、豕首、三堅、馬韭、竹葉草。生於山坡較陰蔽而濕潤的草地、疏林下或林緣草地,雲貴高原一帶常生於海拔3000-3300米處。產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民間作草藥用,有清熱利濕功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根莖
蘭花草蘭花草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可分為較粗的直立根狀莖和纖細的橫走根狀莖,直立的根狀莖扁圓形,具多數較短的節間,棕褐色,橫走的恨狀莖節間長,黃白色;鬚根生於根狀莖的節上,分枝多。

葉基生,暗綠色,有光澤,近地面處帶紅紫色,劍形,長25-60厘米,寬1.5-3厘米,頂端漸尖,無明顯的中脈。

蘭花草蘭花草
花莖直立,高於葉片,頂生稀疏總狀聚傘花序,分枝5-12個,與苞片等長或略超出;苞片葉狀,3-5枚,寬披針形或卵圓形,長0.8-1.5厘米,頂端鈍,其中包含有2-4朵花,花淡藍色或藍紫色,直徑4.5-5厘米;花梗伸出苞片之外,長1.5-2.5厘米;花被管明顯,長1.1-1.5厘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或橢圓形,長2.5-3厘米,寬1.4-2厘米,頂端微凹,基部楔形,邊緣波狀,有細齒裂,中脈上有隆起的黃色雞冠狀附屬物,內花被裂片橢圓形或狹倒卵形,長2.8-3厘米,寬1.5-2.1厘米,爪部楔形,頂端微凹,邊緣有細齒裂,花盛開時向外展開;雄蕊長0.8-1.2厘米,花葯長橢圓形,白色;花柱分枝較內花被裂片略短,中肋處淡藍色,頂端裂片繸狀絲裂,子房紡錘形,長0.7-1厘米。
種子
蒴果橢圓狀柱形,長2.5-3厘米,直徑1.2-1.5厘米,頂端微尖,基部鈍,無喙,6條縱肋明顯,成熟時自頂端開裂至中部;種子黑褐色,為木規則的多面體,無附屬物。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較陰蔽而濕潤的草地、疏林下或林緣草地,雲貴高原一帶常生於海拔3000-3300米處。

分布範圍

中國
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
外國
也產於日本,俄羅斯和北美洲。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蘭花草蘭花草
原料配方薄荷酒30毫升鳳梨汁30毫升俄得克酒15毫升草莓汁30毫升牛奶10毫升雞蛋清5毫升冰塊10塊白砂糖20克。
容器威士忌酸味酒杯。
製作方法

1.先將碎冰塊放入調酒壺,再加入薄荷酒、鳳梨汁,混合搖勻後,倒入杯中。
2.將俄得克酒、草莓汁和糖倒入調酒壺中搖勻,然後取一長匙放入上述杯中,使長匙接近酒液,再將搖勻的俄得克酒和草莓汁及糖慢慢沿匙背注入。注意保持兩種酒上下混淆。
3.將牛奶、雞蛋清放入碗內、用抽條(或筷子)將其抽打散發,徐徐倒入杯中。
產品特點色澤艷麗,層次分明,口味柔和,是青年婦女夏季的理想飲用佳品之一。

藥用價值

行水,清熱,涼血,解毒。
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黃疸肝炎,熱痢,瘧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帶,咽喉腫痛,癰疽疔瘡。
①《本草拾遺》:主寒熱瘴瘧,痰飲,丁腫,肉症澀滯,小兒丹毒,發熱狂癇,大腹痞滿,身面氣腫,熱痢,蛇犬咬,癰疽等毒。
②《日華子本草》:鴨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氣濕痹,利小便。
③《滇南本草》:補養氣血,療婦人白帶、紅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
④《品匯精要》:去熱毒,消癰疽。
⑤《綱目》:消喉痹。
⑥《本草推陳》:對血吸蟲病急性感染髮高熱,大量用之。又用於急性傳染性熱病,發熱、神昏、心臟衰竭。
⑦《四川中藥志》:能清熱利尿,潤肺。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小便淋漓作痛。
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心臟性水腫,腳氣水腫,腎炎水腫,尿路感染及結石。

植物文化

蘭花草,是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智慧的象徵。從春秋到現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鑄就了中國蘭草在世界花卉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二十世紀末和本世紀初,中國蘭草業的發展出現了空前的繁榮。而中國蘭草的品牌也在世界花卉業中備受推崇。在全世界眾多花卉品種中,中國蘭草已經成為全世界政要、巨星及財富家們垂青和收藏的熱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