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97年以來、他負責承擔了農業部“行走式節水播種灌溉技術試驗”,重點改制了播種施水裝置和技水噴灌裝置,作業1000餘畝,試驗示範取得了成功;重點推廣的機械深施化肥技術有了新的突破,推廣面積達到了48萬畝,研製的鏇耕施肥機獲國家專利;大面積推廣的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已深入人心,當年新增170台,作業面積301萬畝,節種達30萬公斤;由他主持試驗並獲大面積推廣的機械化秸稈整體還田再掀高潮,推廣高柱犁等配套機具105台,完成面積30萬畝,年增收節支達2000萬元;全面完成了農業部布置的玉米機械化旱作節水增產技術各項任務,在20萬畝實施區新增農機具420台,使綜合機械化程度達75.2%;參與實施的機械化旱作農業示範面積達到8.8萬畝,建成了上王片等省級萬畝示範區,並列入全省10個示範縣之一;全面參與了“財政支農科技成果套用示範試點縣”和農業部“節本增效示範區”項目立項和前期實施準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他先後被評為忻州地區優秀青年標兵、忻州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模範知識分子,1997年分別被評為全區“10名優秀科技工作者”、“農機推廣”通訊發行先進個人、市先進工作者、市“趙雪芳式”的模範知識分子。其業績載入《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網路版。獻身農機科技
蘭俊田的名字里,既嵌進了一個一往深的“田”字,又配上了一個志存高遠的“俊”字,這樣一組合,也許就構成了他人生的軌跡和奮鬥的志向。他從小在農村生產,農村上學,再去農機校深造,又回農機技術推廣站工作,已經把20個春秋的青春年華,奉獻給機械化這個農業“根本出路”的廣闊天地間。這位被國家六部委授予“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的原平市農機推廣站站長,在上級和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農機系統科技人員的呵護下,用他實際行動的“筆墨”描繪出了“科技興農”的春天,托起了農機科技的希望。奮鬥歷程
渴望如痴
44歲的蘭俊田出生在革命老區原平市白石村的一個農民家庭。農村的艱辛苦累錘鍊著他的意志,落後的手工耕作方式又激發起他尋求一把改造落後的金鑰匙的渴望。1978年,蘭俊田的渴望之苗在農機校園裡找到了沃壤。面對這個閃光的專業,他開始辛勤的跋涉和執著的耕耘,讓新的觀念、新的知識、新的技術向腦海深處“通貫而入”。畢業後分配到縣農機科研所,1986年走上了縣推廣站站長的崗位。
鍾愛農機,重擔在肩,激勵他投入艱苦的試驗、探索。蘭俊田立志跳出“傳球式”的常規運動作,力求創新拓荒。1988年,他在常年下鄉中體驗到秸桿機械切碎還田的繁瑣和高成本,就和夥伴們率先提出了秋收後把站立的秸桿直接整體深翻入土的大膽構想,在全國先聲奪人,被部立為試驗研究項目。他一頭扎進試驗田間和農民技術員一塊調試操作、察看實效、記錄數據,消耗星期天和夜戰星滿天已是“家常便飯”。經過反覆的試驗、改進,確立了配套機型,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配套體系,被專家稱為農業生產的一場技術革命,省政府在原平及時召開大型現場會。1997年又被國家財政部和省廳立入了“財政支持農業科技成果套用示範試點縣”項目,大力推廣實施了以機械化整稈還田技術為核心的農業綜合機械化配套豐產技術,促進了全市生態農業發展和中低產田的大面積改造。三年共新增機具892台,實施面積113萬畝次,增收節支達到了3872萬元,為科技興農樹立了樣板。
20年來,蘭俊田作為農機新技術試驗研究的排頭兵,親自組織和主持了高梁聯合收穫機、鏇耕施肥機及液肥深施機等8種新機具的革新改進,其中一項獲國家專利,多項獲得科技成果。
追求如金
讓農機技術成果在廣闊田野里開花結果,收穫高效率、高產量、高收益,是蘭俊田深藏心底的金色追求。每當一種新機具、新技術擁來,他總是滿腔熱忱,嘔心瀝血地栽培示範推廣之花,從掌握性能、熟悉操作技術,到培育“二傳手”,講解、演示一絲不苟,經常是午餐地頭吃或午晚飯“合併制”。他帶全站的技術人員下鄉和農機手交朋友,傳技術、把忠誠於事業的汗水灑在農機上、灑在田壠里,無數次心貼心地切磋交流,手把手地傳授指導。從早期推廣小麥聯收、機鋪地膜到如今推廣的精少量播種技術、機械深施肥技術,都融入了他的奔波。近三年來,全市累計推廣精播機、施肥機、高柱犁、鋪膜機等新機具856台,完成作業面積827萬畝次,共可節種110萬公斤,節肥3100噸,增收節支高達1億多元。
為使技術推廣的路子更寬一些,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他們又籌資購置推廣樣機、培訓測試儀器,建起信息庫和各種技術檔案,大力發行《農機推廣》刊物和各種技術宣傳資料,召開各種現場會,開展技術展示觀摩。一股股農機新技術推廣的熱潮,為農業增收節支注入了生機,先後由他主持承擔的農業部“玉米機械化旱作節水增產技術”和“行走式節水播種灌溉技術試驗研究”項目,均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受到了上級好評。
隨著黨的農業政策的不斷深化,農機化新技術推廣高潮迭起,農村產業化農機特色大展風采。原平市由於形成了良好的農機科技氛圍,先後被確定為全國“財政支持農業科技成果套用示範試點縣”、全國“機械化農業節本增效工程示範縣”和全省“機械化旱作業農業示範縣”,形成了以玉米為主的綜合配套的機械化作業體系,實施農機新技術作業面積已達512萬畝次,增收節支達到了2.2億元。
奮鬥如舟
農機推廣是一項社會效益宏偉而自身效益甚微的公益性事業。在這個特殊的陣地上,蘭俊田發揚逆水行舟、劈波奮進的精神,大打強化素質、完善體系和搞好服務三大硬仗,積極拓寬發展自身、強化服務的路子。——錘鍊“兵馬”出硬招。他推出一系列管理激勵機制,實施了嚴字當頭的崗位責任制和紀律考核規定,以完成任務、突出貢獻、出勤和撰寫文章等獎項激發大家的奮鬥精神,大力鼓勵技術人員在職深造,動手參與機具的安裝調試和故障排除,營造出學習業務和鑽研技術的濃厚氛圍。有5人次參加大專函授,使全站中高級科技人員達到了50%,每年全站撰寫各種技術文章在100篇以上,他本人有18篇論文在省以上學術會議或刊物上發表。
——硬體武裝求突破。為強化推廣力度,爭取項目投資,搞活機具經營,他們勒緊褲帶部署基本建設棋盤。先後組織改造了市農機推廣培訓樓,購置了推廣樣機、測試儀器、攝影機、放像機、電視機和照相機等器材,工配備了計算機和推廣專用車,開創出了農機推廣站基礎設施建設的新局面。
——推廣陣容大進軍。一是建立了一批項目精品示範區,培養出了一批技術效益型的先進典型,大大發揮了榜樣示範與帶動作用;二是開展對比試驗,考察鑑別機具“三性”和新技術推廣的科學性,並進行跟蹤調研,增強宣傳說服能力,提高推廣效益;三是組織科技人員和示範村領導參觀取經,舉辦大規模演示現場會,增強技術輻射能力;四是通過發放資料,製作專題片、圖版、圖冊、標誌碑和電視宣傳等形式,搞好技術教育和理論引導。
經過艱苦創業和改革求新,蘭俊田所負責的市農機技術推廣站30次受到了縣級以上部門的表彰獎勵,他也得到了一系列殊榮,共取得科技成果獎21項(其中部、省級科技成果獎7項),32次受到縣級以上部門表彰獎勵。尤其是近三年來,先後獲得農業部和中國農機學會成果三等獎和全區“優秀科技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和“忻州地區跨世紀傑出青年人才”等稱號,並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趙雪芳式模範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