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圖書館事業
正文
簡史 11、12世紀,在俄國的斯摩棱斯克、弗拉基米爾等一些城市的教堂、修道院和私人家庭中出現了圖書館。最早的圖書館是1037年由Я.木特婁公爵在基輔索菲亞大教堂內建立的。18世紀上半葉,俄國先進的文化活動家古普利雅諾父子在莫斯科設立了一個免費閱覽的“民眾公共圖書館”。1714年在彼得堡成立了科學院圖書館(今蘇聯科學院圖書館)。1755年成立了莫斯科大學圖書館。1814年1月2日在彼得堡成立了彼得堡公共圖書館(今國立薩爾蒂柯夫-謝德林公共圖書館的前身)。1862年在莫斯科魯勉采夫博物院成立了附屬圖書館 (今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的前身)。1914 年,俄國共有圖書館7.6萬所,藏書4600萬冊,其中大眾圖書館1.26萬所,藏書890萬冊。1917年十月革命後,列寧直接關懷和指導蘇聯圖書館事業的建設。他認為,圖書館事業的組織狀況是一個國家文化水準的標誌。列寧把圖書館事業與革命事業聯繫起來的思想、廣泛吸引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思想、建立有計畫的統一的圖書館網的思想以及開展圖書館之間的競賽的思想等,成為蘇聯圖書館事業建設的指導思想(見《列寧論圖書館工作》)。管理體制 蘇聯圖書館事業實行國家集中統一的管理體制。列寧在十月革命後起草和簽署的有關法令奠定了這一管理體制的基礎。1920 年11 月3 日列寧簽署了《人民委員會關於集中管理圖書館事業》的命令。後來蘇聯共產黨和政府又發布 有關檔案不斷完善管理 體制。1984年3月13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批准的 《蘇聯圖書館事業條例》,是全國各系統圖書館必須遵循的法規性檔案。根據該條例,蘇聯文化部實行對全國各系統圖書館的方法指導,協調它們的工作;對其他系統圖書館工作實行國家監督;研究和決定圖書館事業方面的其他問題。為了實現這些任務,在文化部設有“國家圖書館部際委員會”,由各部、委,各專業主管部門、社會團體等單位的代表組成。委員會制訂統一的政策、規劃和標準等。委員會的決議,各系統圖書館都必須執行。各部、委,各專業主管部門設有統管本系統圖書館事業的機構,如蘇聯文化部圖書館事業管理局,高等與中等專業教育部圖書館委員會等。通過全國性中心圖書館的科學方法指導工作,實施對全國或本系統圖書館業務活動的輔導。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對全國(科技圖書館除外)的圖書館、國立公共科學技術圖書館對全國科技圖書館、莫斯科大學圖書館對全國高等學校圖書館、蘇聯科學院圖書館對本系統的圖書館、國立薩爾蒂柯夫-謝德林公共圖書館對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的圖書館進行科學方法的指導。
各類型圖書館 到1987年底,蘇聯共有32.7萬所圖書館,館藏50億冊。蘇聯主要的圖書館類型有:①國家圖書館。蘇聯的國家圖書館是國立列寧圖書館,主要職能是作為全國的總書庫;全蘇圖書館學、書目控制和圖書加工等領域科研工作的協調中心;全蘇圖書館的科學方法中心;選擇性書目和館際互借中心等。②加盟共和國圖書館。15個加盟共和國各有一個,俄羅斯加盟共和國圖書館為1814年建立的著名的國立薩爾蒂柯夫-謝德林公共圖書館。80年代中期收藏文獻達2504萬冊(件)。其他14個加盟共和國圖書館共收藏文獻6004萬冊(件),其中著名的有亞美尼亞(710萬冊/件)、喬治亞 (662萬冊/件)、白俄羅斯(614萬冊/件)、 哈薩克 (429萬冊/件)和烏茲別克 (414萬冊/件)。 ③公共圖書館。80年代中期有公共圖書館13.32萬個,收藏文獻19.45億冊(件)。④科學技術和其他專門圖書館。80年代中期共有科學技術和其他專門圖書館 5.3萬個,收藏文獻達20.31億冊、(件),為全蘇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負責的全國科技情報自動化系統的組成部分。主要科技圖書館是1958年建立的蘇聯國立公共科技圖書館,收藏文獻1000萬冊(件)。蘇聯科學院圖書館系統中有1714年建立的蘇聯科學院圖書館(在列寧格勒)、1973年建立的科學院自然科學圖書館(在莫斯科)和1969年建立的社會科學情報研究所圖書館,收藏文獻超過1000萬冊(件)。主要的農業圖書館為1930年建立的全蘇農業科學院中央農業科學圖書館(300 多萬冊/件)。主要的醫學圖書館為1919年建立的國立中央醫學科學圖書館(250多萬冊/件)。 ⑤高校圖書館。 近900所大學和4400所中等專業教育機構都設有圖書館,其中歷史最悠久的為里沃夫大學圖書館(1661)、莫斯科大學圖書館(1755)、塔爾圖大學圖書館(1802)、維爾紐斯大學圖書館(1803)和喀山大學圖書館( 1804 )等。莫斯科大學圖書館為全蘇科學方法中心之一和高等與中等專業教育機構圖書館網路的領導單位。⑥兒童圖書館和中國小校圖書館。全蘇有1000多所兒童與青少年圖書館和14.4萬個學校圖書館,共收藏文獻8.62億冊(件)。
圖書館網 圖書館網在蘇聯圖書館事業建設中居於重要地位。列寧在1919年5月全俄社會教育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就提出了建立全國統一的圖書館網的任務。1959年蘇共中央在《關於國內圖書館事業的狀況及改進辦法》的決議中提出了整頓圖書館網的任務之後,圖書館事業發展到集中化建設階段。1966年蘇聯文化部在俄羅斯聯邦共和國進行了試點。蘇聯圖書館事業集中化網路建設,是在合理布局的基礎上,建立由中心館及其分館組成的圖書館網。蘇聯文化部1975年2 月批准了《國立大眾圖書館集中化條例》。到1980年把11萬多所大眾圖書館組織在4000個集中化圖書館網路之內。80年代中期,工會、學校、技術等系統圖書館也進行了集中化網路體系的試驗。
館藏建設和讀者服務 蘇聯的館藏補充主要採取由出版和貿易部門集中供應的辦法。在各加盟共和國、各州設有圖書館圖書供應處。全蘇出版物登記局在接受繳送本的基礎上,編印統一編目卡片,供全國圖書館使用。蘇聯已實行在版編目。1975年,蘇聯文化部、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蘇聯科學院主席團和高等與中等專業教育部共同批准了《蘇聯圖書館貯存藏書組織條例》,確定了55所圖書館為全蘇級的貯存圖書館,112所圖書館為加盟共和國級和州級的貯存圖書館,建立了全蘇聯的文獻暫存體系。
蘇聯圖書館重視讀者服務工作。不僅有為成年人服務的圖書館網,而且有比較普及的兒童圖書館、青年圖書館和工會圖書館。採用多種形式開展圖書宣傳和閱讀輔導活動。80年代後期,平均每年全國圖書館接待讀者2.2億人次,借出文獻達50多億冊(件)。根據蘇聯部長會議1966年 11月通過的 《關於全國科技情報系統》的決議,將科技圖書館納入全國科技情報系統中。1969年蘇聯科學院社會科學基本圖書館改組為社會科學情報研究所,成為全國最大的社會科學情報中心。1972年,在國立列寧圖書館建立了文化和藝術問題的全國情報中心,並建立了“聯盟文化”和“國際文化”的資料庫。為科學和專業工作者服務的書目、索引、文摘、述評、快報等情報報導工作已基本形成體系。
圖書館學教育與研究 蘇聯80年代中期有17所文化學院、43所教育學院和7所大學以及130所中等專業學校招收圖書館學專業的本科生和中專生,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文化學院還培養研究生。每年畢業生約2萬人,其中本科生五、六千人。1976年9月起,對原有的課程設定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文獻學、情報學、數學和科技知識等內容,將按圖書館類型的專門化教育改為按學科文獻工作專門化教育。在職培訓主要通過夜大學、函授和講習班等方式進行。1987年蘇聯各系統圖書館的44萬工作人員中受過高等和中等圖書館專業教育的約占60%,每年參加在職培訓的達40萬人左右。
蘇聯有圖書館學、目錄學、文獻學和情報學專門研究機構300個左右,多設在教學單位和大型圖書館。國立列寧圖書館是全國科研工作的協調中心。國立莫斯科文化學院被蘇聯文化部確認為這一領域的領頭學校。蘇聯圖書館的研究課題廣泛,70年代以後更加注重文獻情報工作現實問題的研究,如圖書館經濟學、自動化等。主要專業刊物有《圖書館員》、《蘇聯圖書館學》、《蘇聯目錄學》、《蘇聯科技圖書館》和《國外圖書館學與目錄學》等。
蘇聯圖書館通過國際書刊交換、館際互借、舉辦雙邊或多邊研討會、人員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國際交流活動。與一些東歐國家定期召開“文化部圖書館事業管理局局長暨國家圖書館館長會議”和各種專家會議。蘇聯圖書館界積極參加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的活動並擔任副主席職位,此外還參加了國際標準化組織第46技術委員會和其他一些有關國際組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