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蘇家莊建於宋朝,因蘇姓人氏先居辟村而名。因該村地處交通交叉口處,
1958年至今鄉政府駐地於此。
1958年成立公社駐地於此,因此而取名蘇家莊公社,
1961年大公社撤銷後,成立蘇家莊公社。
1984年改為蘇家莊鄉,
1988年8月撤區並鄉將原緱家莊鄉6個村併入蘇家莊鄉。
區域位置
蘇家莊鄉位於石家莊市平山縣境中北部,東與東王坡鄉交界,南與崗南鎮崗南水庫相連,西與西柏坡鄉接壤,北與宅北鄉毗鄰,屬淺山區。
經濟概況
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等,出產柿子、花椒、黑棗、紅棗等乾鮮果品。
2000年工農業總產值5722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3005萬元,農業總產值2493萬元,糧食總產量3634噸,財政收入5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38元。 2001年,全鄉耕地面積7990畝,總人口8809人。工農業總產值6915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042萬元;農業總產值28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65元,財政收入完成54.3萬元,引進資金155萬元。2002年,全鄉耕地面積6200畝,工農業總產值8173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008萬元,農業總產值31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70元,財政收入完成48萬元,引進資金320萬元。
調整農村產業結構:2000年,規劃建設了下東峪、張家莊、樹石、緱家莊、十里溝五個養牛專業村,牛養殖總量4000頭,甲魚貯池量14300隻,比上年增長30%。綠色食品開發取得了較快發展,下東峪村60%的農戶經營核桃加工,形成了加工一銷售一條龍產業,年加工量1000噸以上,形成了一定的規模。2001年,以發展“兩高一優”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種植油葵1000畝,優質雜交蓖麻500畝,優質花生500畝。藥材種植初具規模,種植遠志、柴胡等中藥材500畝,天麻種植建棚4個,種植面積2000平方米。瘦肉型豬存欄1500頭,奶牛存欄100頭,優種兔存欄1。2萬隻,出欄5000隻,散養雞飼養形成了“基地+農戶”模式,飼養2000隻以上的戶數10戶。甲魚養殖新增5戶,擴養1.2萬隻,總存池量達到4.5萬隻。2002年,以“水地保飯吃,旱地把錢賺”為指導思想,種植耐旱經濟作物,其中優質花生300畝,優質蓖麻100畝,小雜糧200畝,苜蓿草種植達到50畝。著重加快散養雞飼養,以飼養量1萬隻的山門桃源山莊為中心,帶動周邊村莊大力發展散養雞養殖事業,使全鄉散養雞總量達3萬隻。
山區開發成績顯著:2000年,集中建設了以上東峪、下東峪、蘇家莊、西紅嶺北四個村連片的萬畝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工程,共建四座大型揚水站,總投資120餘萬元,形成了連片治理、連片水土保持開發的格局,開發荒山5000畝,確立了萬畝紅棗基地,千畝核桃基地產業化項目。實施林糧間作800畝,林藥間作200畝。2001年,建成趙家莊片、樹石片兩個萬畝紅棗基地,嫁接棗樹101.8萬株,完成人工造林3000畝。栽植核桃3萬株,棗樹2萬株,石榴4萬株,火炬300株。2002年,以“兩線兩片”為重點,打水平溝11.5萬米,挖魚鱗坑7.8萬個,嫁接棗樹200多萬株,實現退耕還林1200畝,山場匹配1000畝。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文教衛生事業 2000年對每個村的普九鞏固提高工作一進行實地考察,數據統計,項目選表,制定了全鄉普九鞏固提高和措施,使入學率、年鞏固率、在校生合格率、十五周歲以上人口完成初等教育完成率均達到了100%。2001年在省婦聯的幫助下,吸引立邦集團30萬元,在緱家莊建春蕾國小,於2002年6月竣工。將山門、樹石、西紅嶺北3所國小和緱家莊、蘇家莊兩所聯辦,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撤併,順利完成全鄉國小撤併任務。
基礎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再上新台階 2000年投資20餘萬元硬化了十里溝書記路2500米;為了改善交通環境,投資200餘萬元完成了蘇家莊市場的建設;在綠色通道工程中,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栽樹8674棵,圓滿完成了綠色通道工程。2001年,投資25萬元,建揚水站4處,打大口井4眼,改善灌溉面積600畝;水泥硬化十里溝、韓丁、趙家莊、樹石通村路4500米;投資8萬元建成十里溝大橋。2002年,整修了上東峪、張家莊通村路2000米,修建了西紅嶺北大橋;投資20餘萬元在下東峪,西紅嶺北修建兩座水利配套設施;在樹石、張家莊、下東峪 、十里溝打大口井4眼,改善了灌溉條件。
邢台的鄉縣
邢台市簡稱為“邢”,雅號臥牛城,位於河北省南部,是冀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型工業基地,有3500餘年的建城史,曾歷五朝古都,為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是元代大科學家郭守敬的故鄉,素有“鴛水濱,襄國故都,依山憑險、地腴民豐”的美譽。邢台是河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省級園林城市,也是中國田徑之鄉、中國七夕文化之鄉和中國太陽能建築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