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窩鄉是萬源市唯一將軍張開基故里,地處平昌、通江、萬源三縣結合部,幅員面積118平方公里,距萬源城區100公里。從萬源市車行約三個多鐘頭,終於到達了藏在“深閨”的蘇家岩。站在岩底,尋思著這石岩到底有何玄機。
撥開兩旁雜亂的荊棘,鑽進遮天蔽日的竹叢里,一幅刻在一塊大石上的石刻出現在記者眼前。石窩鄉黨委書記余堯介紹說,這個石刻距地面2.75米,題記並詩長2.36米,寬0.84米,陰刻楷書,從右至左豎行排列,字高0.08米,寬0.05米,字距0.03米,行距0.07米,刻於公元1109年。往上望去,只見到處都是巨石聳立,古樹蔥蘢,盤根錯節,涼風陣陣。
撫摩著這些歷經歲月滄桑的石刻,多次帶隊到此考察的余堯微笑著說,這塊石刻拓片1991年4月收藏在杭州中國茶葉博物館,有關專家認定為珍貴文物,因為完整保存至今在全國罕見。1991年5月,石刻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紫雲坪植茗靈園記》摩崖石刻是我國迄今保存最完好、記載種茶活動年代最早的石刻文字資料,極為罕見,彌足珍貴。對於我國茶史的研究極具重要的史料價值。但是誰刻上去的呢?
看到《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全文是:竊以豐登勝概,埡窪號古社之平。從始開荒,昔曰大黃舍宅。時在元符二載,月應夾鍾,當萬卉萌芽之盛,陽和煦氣已臨。前代府尹王雅與令男王敏,得建溪綠茗,於此種植,可復一紀,仍喜靈根轉增郁茂。敏思前代作如斯活計,示後世之季子、元孫,彰萬代之昌榮,覆茗物而繁盛。至於大觀中,求文於蓬萊釋,刻石以為記。可傳體而觀瞻,歷古今而不壞。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也。詩曰:
築成小圃疑蒙頂,分得靈根自建溪。
昨夜風雷先早發,綠芽和露濯春畦。
大觀三年十月念三日王敏記
弟王古 兄王俊
這是一篇銘文,撰於宋代。銘文大意是:王氏父子在大巴山中的古社坪開荒地,辟草萊,引進了聞名天下的建溪茶樹規模種植。經過十餘年的慘澹經營,終使茶園郁茂蔥翠,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為了紀念前輩創業之功,激勵後人繼承祖業,在茶園開闢將滿十二年,也就是“一紀”之時,主持家政的嗣子王敏懇求蓬萊僧人撰寫了這篇銘文,並賦詩一首,刻石以記之。
細細看來,只見上面記載了宋代一府尹王雅與王敏,於元符二年,也就是1099年從建溪引進茶種種植於此的史實,距今近900年的歷史。建溪也稱東溪,即閩江上游,在今福建省南平市東南。王氏父子面對自己經過十年耕耘的茶園,“仍喜靈根轉增郁茂”,感慨萬千,於是抒前人之情懷,也附庸風雅一回。茶樹種植成功後,他們請蓬萊釋,也就是山東的一個和尚作文記錄這段種茶歷史,並於宋大觀三年,也就是1109年將其文刻在這岩石上。
事實證明,近千年後的今天,凡觀者無不感嘆。這一目的已經達到,並將繼續產生深遠影響。
摩崖石刻刻工精細、框線考究。可該靈園記中卻有很明顯的錯誤,這是為什麼呢?
據余堯介紹,靈園記中,個別詞語和有趣情節特別值得研究。紫雲平:平,通“坪”。“紫雲坪”應是當時新擬的地名,該地大地名當是“古社坪”,小地名是“大黃舍宅”;“紫雲”之得名一是因為這裡的地理位置使然。古社坪海拔1000米,屬階梯狀寬台峽谷地形,林木蔥鬱,足下是無垠的雲海,向南遠眺,眾山盡小;二是因為古人常以“紫雲”、“紫霧”形容茶葉之上品,更重要的是“紫雲”為祥瑞之雲,取其吉祥之意。靈園:即靈草之園。古人把茶稱為“靈草”。元符二載:元符是宋哲宗趙煦年號,二載即二年也即公元1099年。月應夾鍾:即夏曆二月。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陽和煦氣已臨:原文中“煦”字中“句”缺“口”,是為避宋哲宗趙煦的名諱,故意減少筆畫。
余堯說,關於前代府尹王雅與令男王敏,該銘文以王敏第一人稱題記,而王敏自稱“令男”,實為一常識性錯誤。但責任不在王敏,因該銘文是請人代為撰寫。可復一紀:古時十二年為一紀。求文於蓬萊釋:“蓬萊”即山東蓬萊。“釋”泛指佛教,釋子即和尚。這位“蓬萊釋”可能是雲遊四方來到古社坪。因當時這裡的叢林雲霧間,隱設有一座南朝梁武帝時敕修的廟宇——盤龍寺(今有遺址及石佛三尊)。而且該和尚具有相當的茶葉知識和一定的寫作能力。同時,這一特徵也是證明《植茗靈園記》為北宋摩崖石刻古蹟的確鑿證據。
由此可見,石窩鄉境內茶葉得種於福建東溪,初種於古社坪。早在千年前,萬源地區的種茶人就已具有引進優良茶種意識,實屬難能可貴。
蘇家岩摩崖石刻有著太多值得考究的奧秘,但遺憾的是,中國最早記載種茶歷史、內容如此之豐富的摩崖石刻群在當地的古縣誌和其他文獻資料中均是記錄很短。“這可能與它地處偏遠身藏深山久不被發現,沒有引起重視有關。”余堯笑著說。
據余堯介紹,蘇家岩摩崖石刻不僅具有很高的茶史研究和文物價值,還具有藝術價值,可以說是一件藝術品。它是迄今為止萬源境內發現的最早一部文藝作品。這裡的石刻藝術,首先是選址十分講究。位於石窩鄉古社坪村西北1公里處蘇家岩的一塊大岩石上,距地面近4米,上沿約0.5米處,岩石自然整齊地向前伸出0.4米,似一遮檐雨棚,可以避免雨水沖刷,岩前有成片的樹林遮掩,可以避免日曬和風雨的剝蝕,加之石質為細沙大青石,不易風化,所以至今保存完好,是一道自然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的亮麗風景線;再是石刻技藝精湛。全文為陰刻,其匠師沖刻轉使嫻熟,較能理解書寫者的筆意,在保持墨跡的原貌上略有修飾,其立體感躍然於岩壁上。
該鄉鄉長蘇述福告訴,這裡附近有大小茶園數十個,是萬源的茶產盛地。這裡,雖幾經滄桑,茶叢被毀,但至今每年尚收穫在千斤以上,現石刻附近還依稀保存有當年種植的老茶樹3棵。由於境內屬無工業區,土壤含硒,空氣清新、環境宜人,茶葉品質香高、味醇、回味甘爽,耐沖泡,具有高山茶特殊的品質風格。
現在村里開始往山外修路,希望以後有更多的人來揭開摩崖石刻的神秘面紗。
相關詞條
-
九日山摩崖石刻
福建省南安市豐州鎮旭山村,晉江北岸。山之東、西兩台有晉以來歷代石刻共75方。有反映海外交通的祈風石刻13方,記載從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至南宋鹹淳二...
簡介 形態描述 歷史描述 九日山簡介 -
石刻[雕塑藝術]
石刻是造型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石刻屬於雕塑藝術是運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質材料上創造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類藝術品。 中國古代石刻種類繁多古...
簡述 分類 起源 石刻之最 景點 -
安岳石刻
安岳石窟開鑿於啟始於南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盛於唐宋兩代,延續至明清直到民國,幾乎每個鄉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遺址,為民間結社造像,其中以佛教石窟為...
主要景點 地理環境 歷史文化 特點 旅遊指南 -
白花石刻
白花石刻是四川省廣元市的傳統雕刻藝術。當地民間藝人採用以廣元為中心,輻射半徑在周圍不足約六七十公里的大巴山中,一種罕見的赤(綠)白相間的白花石。巧妙的利...
簡介 歷史 民間傳說 石刻第四代傳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 -
博山石刻
位於山東中部的淄博市博山區,東、西、南三面由魯山、原山、岳陽山、鹿角山等四大山系環繞,境內分布著一千三百多個山頭,山石以石灰石、花崗石居多,適合於石刻創...
城區石刻 史料記載 顏山公園介紹 南郊石刻 北郊石刻 -
滴水岩
滴水岩,滴水岩瀑布位於文樂傈僳族鄉青龍村,河水從百米高處傾瀉而下,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義烏蘇溪滴水岩概述 景區簡介 名人覽勝 福建大蚶山滴水岩 禮門滴水岩 -
九候岩
九候岩屬於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詔安縣城東北部,因山上九峰對峙,尊若公侯,故名。
概述 風景 九侯禪寺 九候是詩 -
蘇仙嶺
蘇仙嶺是湖南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主峰海拔526米,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湘南勝地”的美稱。蘇仙嶺因蘇仙神奇、美麗的傳說而馳名海...
景區簡介 景點簡介 人文歷史 地方特產 公交路線 -
蘇馬盪景區
蘇馬盪,位於利川市謀道鎮藥材村,地處長江南岸,海拔1500餘米,面積20平方公里,東距利川市城58公里,西距重慶市萬州區42公里。一邊是縱橫奇美的磁洞溝...
景點介紹 歷史發展 地理環境 主要景點 特色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