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候岩

九候岩

九候岩屬於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詔安縣城東北部,因山上九峰對峙,尊若公侯,故名。

概述

景區方圓十餘里,峰巒疊翠,怪石嶙峋,有“閩南第一峰”之譽。九侯禪寺建於唐代,宋、清兩代重修,正殿懸掛著“洗心之藏”木匾,系明代大學士黃道周所題,寺兩邊為東齋、西齋,尚存朱熹手跡。此外還有天開門、望海樓、五儒書室、試劍石、花瓶峰、松澗泉等十八景,絢麗多姿,引人入勝。該景區距漳州市區163公里。
在詔安縣城西北二十多里處。唐朝已成為人們賞玩和進香禮佛的勝地,至宋朝聲名大噪。據宋《漳州圖經》載:禹貢庶子封於會稽,其後子孫入閩歿而為神,各主一山,因名九侯山
初進山門,可見到萬曆已卯雲南參政羅汝芳鐫刻“天開”兩字摩崖石刻橫匾,俗稱“天開門”。
元朝僧人無礙手書石刻“九侯名山”四個大字
過“天開石門”轉向東北曲徑,可見石壁上有元朝寺僧法名無礙所題鐫“九侯名山”四大字及明、清兩朝許多書法家的題刻。再往東行,抬頭可望見一塊巨石如人形屹立山頂,旁邊小石頭如瓶、缸,這便是“觀音三寶石”。遊人來到“三寶石”下,也就是來到九侯禪寺了。這座古寺始建於唐朝,宋朝淳佑五年(1245年)重建,清朝乾隆光緒年間兩次重修,均立碑記。寺前山門石額刻“大名山”三字。
九侯山,在福建詔安縣東北湖內村境內,距縣城南詔鎮約十五公里。九侯禪寺是福建省南部的名寺和旅遊聖地。一九九八年九月,九侯山已為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批批准公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據《中國名勝詞典》載:“九侯山亦稱九侯岩,方圓十餘里。層巒疊翠,風光旖旎,為馳譽閩南的風景區,又是詔安的佛教聖地。”向稱“南國第一峰”。九侯十八奇景、二十四奇觀,雲霧繚繞,奇岩怪石,殿宇岩洞,很是壯觀。
據《漳州圖經》載:“夏禹庶子封於會稽,其後九人入閩,歿而為神,各主一山。”故名。九侯山為烏山支脈,有九個山峰。這九個山峰是大石峰、天柱峰、獅子峰、鷹子峰、望海峰、高山峰、香爐峰、菩薩峰、螺子峰。最高是天柱峰。方圓十餘里,山高崖峭,層巒疊嶂,煙嵐起伏。登上九侯山,巨石聳立,天工巧合,形成天然石門,門中有萬曆已卯雲南參政羅汝芳鐫刻“天開”兩字摩崖石刻橫匾,俗稱“天開門”。天開門前有一橢圓形巨石,遠觀如石龜,有元朝僧人無礙手書石刻“九侯名山”四個大字,筆力雄健,古樸蒼勁。迎門有乾隆時詔安縣正堂石刻布告,闡明九侯山歷唐勒建風景名勝,示禁不準於此砍毀林木。山門右側峭壁有“獨秀群芳”石刻;有清鹹豐間舉人林天翔題跋、溫陵王梅溪手書石刻“萬山第一”,字跡清麗脫俗,幽雅奔放。山門頂上石平如鏡,可容數十人坐臥,有巨大腳印、棋盤石刻。相傳為仙人於此下棋所留。四周題刻頗多,這便是九侯禪寺天然山門。進了山門,上月案池,繞過五儒書室,過天然橋,進入大名山,便是九侯禪寺。

風景

一、名山古剎 源遠流長
山,有仙則名。九侯岩除了山秀水奇,煙嵐岩洞奇特,主要還是有個九侯禪寺,吸引著眾多的文人騷士、善男信女瞻仰朝拜。

九侯禪寺

九侯禪寺,始建於唐代。據《九侯禪寺碑記》:“古剎有內舊岩,始建
於唐代。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始建佛閣大殿……”大殿拱桌上香爐勒字:“歲次庚申紹興十年八月題。”
內舊岩,在天柱峰東面,與天柱峰隔峽谷相望。舊址猶存。宋建佛閣大殿,即今之禪寺處。佛殿牆下鑲嵌著二石碑,一石碑載:“淳佑五年(1245年),歲在乙已重開山僧思齊化緣恩隆游坪崇慈立海崇至坤監造祖深刻。”另一塊石碑是康熙間黃昌所述,從周易八卦的角度,探索考證“九侯岩”之得名因由。與省、 縣訁志記載九侯岩名稱得名原因不同,今錄全文如下:
九侯岩指南傳
寓言天人性命字理
詔邑之北有烏山九侯岩勝境,遠觀形勢若五星聚講,九曜聯輝,近歷古蹟,則層巒疊翠,岩石崔嵬,誠天然大觀。詢諸里人,父老議論不一,俱未得其九侯岩三字由來實據也。余嘗讀易而旁通,其字學筆畫音義焉。按九侯岩三字,乃西北隅乾方,室火危月,交輝分度。詩云:相在爾室。夫室者,亥宮乾金,室火豬乃陰極陽復之侯。故君子終日乾乾:書云:千歲之日可坐而致也。聖賢典藉,其中俱隱,寓冬至一陽未復之生機,即吾人率性之命之岩谷也。向言之九陽頂上號泥九,火候穴內名丹田,魂魄棲業,水火根源,百孔九竅,呼吸通聯,聚散生死,人鬼大關,天堂地獄,自在身間,魚躍鳶飛,空空兩圈,九侯其中,添一點明哲,存心養性篇,南人有言,恆而不占,敬信受持,名列天仙 。
大清康熙六十一年歲次壬寅黃鐘月冬至前一日楚北溪陽呆叟黃昌述古撰勒
至此,我們知道九侯岩的名稱由來,還是有爭議,只好留待有識之士去考證。
九侯禪寺,位於大石峰半山腰,坐北朝南。分為前殿、庭院、拜亭、正殿三進建築。規模不算很大,另有其小巧玲瓏之處,倒也壯觀。由低往高,依傍山勢,層層遞進,布局得體。左有東廂房,右有西廂房,佛殿居中,翹角飛檐,雙重櫞的明瓦,黃綠配合得當,奕奕生輝。屋脊上的二龍搶珠,生動逼真,雙龍似欲騰空飛去。屋檐下,斗拱棋布,繪畫著牡丹、芍藥等等圖案,正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標本。
佛殿正門兩邊有副對聯,曰:
名勝名山山名勝清秀雅麗
古蹟古寺寺古蹟宏偉壯觀
前殿迎門橫樑有明末理學家黃道周題匾:“洗心之藏”。前殿樓上是望海樓。登樓遠眺,煙波雲樹,莊舍田濤,盡收眼底。遠望數十里外,海天相接,詔安灣海面,白帆點點,祥麟塔歷歷在目。
正殿是主佛殿,高出前殿一米有餘,從兩側沿台階上主殿。殿中樑上有明朝天啟間進士,官至池州推官的沈起津題書“天竺行蹤”橫匾,殿中三尊佛像盤膝坐在蓮花寶座上。正中是釋加牟尼,左邊是阿彌陀佛,右邊是藥師佛,兩側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韋馱尊天、疆羅尊地佛象站立佛象前面兩旁。正殿兩邊,十八羅漢各具象貌,衣褶分明,栩栩如生。
主殿兩側隔著巷道,東西各有廂房,成東西向與主殿偏門相向,各二進廂房。西廂房門上鑲嵌著宋代名儒朱熹署名晦翁題刻“西齋”石刻題匾,兩邊有一副對聯曰:
西抹煙霞秋景宜人
齋吟經史春風滿座
右面壁上有“九侯禪寺碑記”石碑。前後進各有一廳二房,中有廊相通使廳相連,里廂廳堂奉祀九侯山開山祖“師祖”思齊畫像。在師祖象兩邊,有一副對聯,曰:
南宋思齊建大寺
高僧受缽皈侯山
西齋是為歷屆寺廟主持僧人居室及議事廳。東廂也是兩進,各一廳兩房,里進中堂奉祀九侯另一師祖。東齋前進門上有匾曰:“名山有主”,兩邊有一副對聯,曰:
白馬馱經來佛國
紫雲飛錫到侯山
兩進廂房是九侯山僧人的起居室。
九侯禪寺東側山上有一和尚洞,是一個天然洞室,門窄而中空,有土石堆砌的床凳,可容一百餘人棲息。是九侯禪寺作為遊方僧人、掛單和尚和外地前來聽經說法僧人休息場所。相傳自湖內溪詔安東溪主河道相接處,這段河道是小溪,小溪九十九彎,以故,和尚洞僅容九十九人住宿,滿一百即有一人升入仙界。前來遊方僧人多了,有一部分即住在內岩寺廟。
據九侯禪寺住持沈龍興、沈俊養二位老先生介紹,雲霄東山佛寺香火皆來自九侯禪寺,所以歷來來自東山、雲霄的香客特多。但九侯禪寺正如其他各地的寺廟一樣,不可避免的,在那十年動盪的日子裡也遭到災難,在開放改革之初,方由海外三胞與熱心者捐資重修。這么多年來,前來九侯禪寺朝拜進香的旅遊遊客絡繹不絕,除本縣外,東山雲霄居多。但香客遍及閩南和粵東普寧饒平潮州,信仰範圍殊廣,宗教地位甚高。
九侯禪寺寺內保存有宋重和時碑刻,淳佑五年碑記,紹興間的放生池,朱晦翁石刻,黃道周“洗心之藏”木匾,和宋、清兩代古鐘,年代久遠。
九侯禪寺,禪者,佛教之祖庭也。潮州的開元寺是從廣東佛教祖庭――韶關南華禪寺分支出來的。詔安的九侯禪寺出自那個祖庭,宗教地位孰高孰低,尚待有關部門研究。但詔安九侯禪寺由於年代久遠,縣記載不多,其他文字資料尚沒有發現。但可以肯定,九侯禪寺是閩南佛教祖庭之一,是一個佛教聖地。
福 聖 岩
從九侯禪寺右側,沿雲梯直上,就是福聖岩。
福聖岩始建於唐代,宋朝重和元年(1118年)重修。福聖岩是由三塊巨石覆蓋,依勢於前面嵌砌條石為牆,形成一個石窟。深10米,寬4?8米,高4米,內壁三米餘。分前後廳堂。前廳是個佛閣,祀奉南海觀音。明嘉靖二十一年正面砌石牆,成為一個閩南風味特色的石窟庵寺。門前有一副對聯,曰:
福份占名山,僧原旁佛,
勝游來淨域,人似登仙。
石室前為平台,站立平台,遠近風光在望,為天然隱居良好處所。歷史上後室常為文人借住木妻息。宋朝末年,省元沈子真不帝元,挈家居此,《福建通訁志》有載。石窟右側就是花瓶石陪襯,使這天然庵寺尤顯典雅神秘,耐人尋味。
飛 來 佛
從福聖岩右邊繞過巨石,就是飛來佛寺。飛來佛寺為單層六角亭三重椽歇山頂,祀奉飛來佛。門口有一副對聯,曰:
飛來幾時,佛應莫記
來從何處,石或能言
遁地佛與飛來佛,從對聯看,箇中充滿著神秘色彩。這裡有一個傳說。相傳佛封眾弟子往天下名山修隱並完成功果,問眾弟子誰欲往九侯山。當有遁地與飛來相約同來。來時約定先到者占居主位,即福聖岩。飛來佛自認為道法通天,萬里行程亦瞬息即至。沿途遊山玩水,早已到了。他認為遁地還遲著呢!早為九侯秀麗風光所吸引,先自遊樂一番。等到突然記起與遁地的比約,急忙來到福聖岩,誰知遁地哈哈大笑從內而出。為實踐前言,飛來只好屈居次位。但終究感到有些委屈,所以在飛來眼下總是停著淚痕。這只是一個傳說,如果硬說是事實,恐怕誰也不會相信,但代代相傳,這裡又有些美好風光,就吸引了更多的遊客。
二、古剎名僧 名垂千古
九侯禪寺,據《九侯禪寺碑記》:“古剎有內舊岩,始建於唐代。宋紹興十年,始建佛閣大殿……”。詔安縣訁志民國訁志《名勝志、寺觀》九侯庵條載:“相傳建自唐代。”內舊岩與天柱峰隔著峽谷相望,背倚香爐峰,風景秀美。煙嵐雲樹,奇泉怪石,頗為引人,九侯“福聖岩”尚存有宋朝重和元年石刻,內有“於丙申潤正月望日重修福聖岩”字句。丙申為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距唐朝最後一年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僅二百零五年,既稱重修,自是建造在前,上溯亦系唐時建造。
佛教始自印度,漢時傳入中國,歷經南北朝,自隋到唐朝,佛教戒律和規範得到奠基,基礎牢固,直至宋元,這數百年,由於歷代帝王崇佛,士大夫禮佛,使佛教達到鼎盛。到宋元時,全國尼僧有數十萬人。當時九侯岩的內舊岩已容納不下前來住錫雲遊掛單僧人,故於紹興十年,新建九侯禪寺佛殿於大石峰半山腰,淳佑五年,僧思齊又募化重修擴建。
思濟,為五台山僧人,是五台山第九代祖,到九侯禪寺為主持僧,九侯禪寺僧人奉為開山“師祖”,西齋所祀奉祖師象就是思濟祖師。
九侯禪寺,背倚三寶石、天柱峰,左有松澗,右有和尚洞,前對月案池,天開勝跡,景色清幽,秀麗壯觀,布局較為得體完善。
據詔安縣訁志《人物訁志・方外列傳》載:“元僧無礙者,為九侯得道士,修養岩木妻,有種蕉學書態度,筆畫凝重,衣缽極盛,當時今九侯山門倚壁懸崖,鐫九侯名山四大字,遊人到此望之猶嶙峋光爍,亘古不磨,即其手書遺蹟也。”
無礙,元代三陽人,駐錫九侯禪寺,為得道高僧,善書法,以故前來聽他傳經論道、學習書法的弟子甚眾。自唐以來,佛儒關係密切,使佛儒同源,釋孔一家,佛教已是儒化,深受封建文人、士大夫欣賞,有些文人為了避世,逃禪入佛,所以在僧侶中很有一些有才學之人,是詩人是書畫家,是一流人才。無礙,我們所知不多,但他擅於書法,特別是其留下“九侯名山”石刻,蒼潤古樸,至今在詔安書法界猶有一定影響。
由於年代久遠,詔安縣的一些名勝古蹟、廟堂庵寺,名人高僧,在元代以前,記載不多,特別是在清代九侯禪寺的一次大火中一些經文、記載都付之大火,而今只靠其留下的點滴名句詩文摩崖石刻、碑記推測考證。如九侯禪寺的建築、歷代高僧,都毫無歷史記載,惟從一些零星遺物碑記去推測考證,眾多問題,無從稽考,只好留待有識之士去完善。
三、奇山秀水 旅遊勝地
據《福建通訁志・古蹟卷》載:“九侯岩在九侯山,元大德間僧無礙書‘九侯名山’四字鐫於石。九峰並列,石門可通輿馬,頂上可坐數十人。《一統志》云:郡志謂九侯銜夏後之緒,擬指九侯山為越之子孫;蔡如松:九峰之神各主一山。其說不同縣訁志。云:宗禁偽學時有伍人隱姓名來此講學,五人者金陵趙嘉客,洛陽周直言,臨汀伍仲求,又有稱大林飛仙、石屏者,姓名無可考。”
詔安縣《詔安縣訁志:藝文訁志卷》載戴冠《九侯山記》,對九侯山的景色有詳細描繪記載,今錄其全文:
九侯山記
戴 冠
漳九侯以對峰得名,京輔表於崇岑壤奠,展於麗矚,取義最晰。而學者本圖經,九侯傳夏緒之說,乃謂禹後之封其數九,皆有神焉。主之山意,走章貢長汀至小西天,亘千里許,當無諸盡處。遠望一片青而激瀑奔沫乃不翅,千包萬絡如蹈滄海,摩蒼穹恍惚江海,又適在頭上,日月乃出其下。山門兩大石,初無蘭鑰客至,輒有風如千隊萬騎,自堂奧間放出遊人巾裙,與崖壁藤蘿花草,相摩戛鳴壁上。大德中僧無礙鐫九侯名山四大字,及近代羅近溪、沈心泉、周本卓諸題識,皆爽颯欲動,騰躍一罅天,望海外國只一點白光塔,仙人棋盤裡,真天明巨觀也。門左西折有石牛,極淨徹眠,香稻中上截徑似天府,皆千仞許石,欲墜不墜,疊觸而成,縫合筍接有竅,皆天下千丈潭。日光穿漏處復難為涯底,姑折而東,長松修徑,時聞鶴鸛雞犬聲。對望巨石,楞然如雲霄中人。瓶缽釒夫坐是名三寶,其下方香樹蓊鬱,僧院在焉。一道珠飛玉濺,再歷五儒書室,天然橋濡足褰裳而至。而所謂九侯者,殊相端好,終日作禮几案間。舍旁註水燙激,是澗非松,終古疑義然。而霆雨鍾梵交作之中,直有一縷靜晰可辨,老衲不厭也。按圖記:松澗,雲根在岩左。松澗遠近穿引玲瓏,以洞名者不可勝數。獅子峰則跨其顛隙處,又是一小天門,能以惠風震懾百獸其下。鯉魚石氵賁薄淋漓,有東臨碣石之意。循雲根磴道五六十層,折而上,始為福聖岩。岩中氣候又與下方院殊絕,袖煙冪嵐須臾不可認識,石齒齦立類當年編覆,今已頹落,省架木樑劈柱之煩,全展嵌崖現此龕胎骨耳。西檐之高接三寶石,東乃飛來佛,石船丹鼎之所逢迎,又東為風動石、香爐峰、花瓶峰,則徐肅欠微口金不可捉摹,其蹊徑惟燕乳麋香,往來非樵子之所能至矣。自下方院至此,所遇墜碣殘碑皆李唐、宋、元時物,惟福聖岩始有清泉,名號 劃,崖間清泉與書室、石屏、梅月諸儒,皆先後是隱君子。人知此山林巒之奇,而不知由天然橋下跨幽絕險,緣羅漢、太極、桃源諸洞上飛來龕,出頭盤折千丈峰只一線地,知香爐、花瓶二峰之凌霄播漢,而不知共擎立圓淨供養三寶之莊嚴,知隱君子之重山靈而不知山靈之善獎,接君子亦考圖經者未盡之責也。嗟夫!虎邱六橋既以鉛華口實,石樑大小龍湫,猶有導從傳氣咄咄逼人。惟九侯扁舟,溯流蕩漾長湖不三十里,徑至岩嶺下,列 鳴騶之所不到,真氣全者此山耳。所念巒壑依然,而名德春糧以寇盜豺狼,退轉者已不能一二,數前人志詠,半沒苔蘚或磨崖,又不知後之視今何如,今之視昔,吾將問諸九峰。
九侯山,山川綺麗多姿,風景如詩似畫,歷來有二十四景。據《詔安縣訁志》載,這二十四景是:九侯拱北,三極撐天,瓊岡紫霧,爐石清煙,天然橋上,風動石邊,日顛見海,雲室觀泉,黃禾滾滾,青犢眠田,雲纏樵路,日照僧磚,玉泉垂虹,太極綱淵,觀音洞口,石佛飛仙,石門天設,鍾馨禪軒,桃源深處,羅溪洞扁,宋儒書室,仙子棋盤,浣心泉石,洗耳澄川。清翰林林壬把九侯景色,編成《九侯十八景歌》
風動花瓶月案開 瀑布泉聲鯉躍浪
天門羅漢佛飛來 天然橋畔牛眠苔
五儒人去棋盤古 香爐煙透雲根里
三寶殿空松澗徊 霧鎖茶園望海台
九侯山,怪石嶙峋,鳴泉瀑布。不管是朝姿晚容,還是雨趣情姿都具獨特風采,薈詔安名勝精萃,煙岩泉洞向稱九侯四絕。唐時就被列為風景名勝區,歷代官員、文人墨客題詠頗多,誠閩南一勝景。
四、岩奇石怪 別具一格
九侯岩無處不石,無石不奇,無石不怪。山巒峽谷,峰頂山顛,層層疊疊,比比皆是。造型地貌,鬼斧神工。棋盤石、鼓石、牛眠石、鯉魚石、羅漢洞、松澗泉、風動石、雲根石、三寶石、觀音石、花瓶石、花薇石、蒸籠石等等不一而足,星羅棋布,雄偉多姿,風韻各異。或聚或散,或靜或動,風姿綽約,巧合天成。有如仙女臨風,有如猿猴望月,有如鯉魚吐草,有如雄鷹撲擊,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三寶石如老僧入定,花瓶石似古瓶簪花,天柱峰亭亭玉立,香爐峰若香爐拱天,千峰萬石各具姿容。鷹子峰三鷹撲擊,面對龍沖。相傳龍沖地為鳳穴,三鷹面對龍沖飛撲而下,故有三鷹撲一鳳奇境和傳說。
在飛來佛閣對面山上,有風動石,石上有清進士、翰林院編修,山西省鄉試正主考林壬的《題九侯山風動石二首》,附跋題刻,其詩曰:
托地何巍然,不受藤蘿絆。
峭影搖秋空,白雲皆驚散。
小別倏八年,重來躡絕險。
問君識我不?無言頭自點。
丙寅丁卯間,家君賦閒寓寺之西齋。壬與兄隨侍,日撫摩斯石。此景忽忽11年矣。京華歸來,爰成五絕若干首,聊志三生之緣云爾。
九侯岩,山環山,山套山,峽谷迂迴曲折冗長,遍布奇形怪狀蛋形巨石,或立或臥,相互依傍,形成中空的天然洞穴,五儒書室,羅漢洞,福聖岩,和尚洞等無不以怪石層疊天成,中空可容數十人。或為神靈占為佛寺;或為學者隱居為石室;或為僧道棲息為講經說法場所,流傳著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美妙傳說。難怪古人賦予“仙造九侯岩”美譽。
也許是年代久遠,地殼運動變換,長期山洪沖刷,自九侯禪寺右側山谷,經禪寺前面,自禪寺左側,而松澗泉,在飛來佛前面,直達天柱峰,綿長四五里的峽谷中,堆積著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石蛋,這些由花崗岩壘疊而成的天然峽谷,層崖疊嶂,怪石崢嶸。一泓清泉自天柱峰下,自上而下,迂迴曲折,穿流於疊石叢中,只見疊石不見水,石下流泉響叮咚,形成許多天然景觀。飛來佛前,一長二十餘米,狀如鯉魚巨石,雨天,流泉瀑漲,形成一個三疊瀑布,巨鯉衝波擊浪迎流而上,“九侯十八景歌”的“瀑布泉聲鯉躍浪”佳句,即是描寫此景。使人如見其狀貌如聞其聲。鯉魚石下,數十巨石相疊,形成天然石洞,洞中形狀各異石塊成凳,清泉順流飛瀉,於此形成一方小池,遊人坐於石凳上,躍足於清泉中,沁人心脾。這裡有“松澗”石刻,乃是九侯勝景之一的“松澗泉”。松澗石壁上鐫刻著乾隆丙午年沈攸書“澤盡煩襟”四字石刻和“試劍”石刻。相傳是開拓閩粵,建立漳州州治的陳元光將軍留下。陳元光平定“綏安之亂”“崖山之亂”後,戰亂平息,地方安定。陳元光帶同六將暢遊詔安名勝九侯岩,於松澗泉,看到清泉汨汨,心喜,拔腰間背劍,以清泉於石上磨礪,遂光可照人,以劍劈石,石分為二,後人於此磨崖刻下“試劍”兩字以作紀念。宋時為反對偽學漸山七賢遊覽九侯山,宋紹興間進士、歷官至知制誥、資政殿大學士陳景肅感慨良多,特賦詩“試劍石”以作紀念。詩曰:
試劍石 
將軍大寶劍 倒枕泉水碧
磨久蒼崖斑 生光鬥牛丹
一日試利刃 至今胡虜過
斷石倚兩山 日顧骨生寒
歷來暢遊九侯岩文人墨客,很喜好在這裡憑弔古蹟,勉懷先輩英風志氣,躍足清泉,以澤襟懷。坐在這裡可欣賞“羅漢洞”景色,看遊人在松澗下亂石中穿行。羅漢洞邊有一巨石,狀若鯉魚,口含青草,仰著天際。這就是當地人所說“鯉魚吐草”,令人不得不驚嘆天工自然,造物之奇妙。松澗下,巨石重疊長約二三十米,石叢中有竅皆天,遊客可從疊石洞穴中,穿引玲瓏沿隙而上,直達松澗,憩息於松澗洞中,盪著甘泉,沐著清風,真的是“澤盡煩襟”,飄飄欲仙,其樂無窮。

九候是詩

五儒書室
前志宋禁偽學時有五儒隱姓名遠來就此講學,期年間歸石人有詩云:
奎纏煥五曜 高照東南方
風韻遠相聞 琴書來徜徉
掬彼九侯水 就爾五儒腸
金陵趙嘉客 古詩凌秋霜
洛陽周直言 笑語含德芳
臨汀伍仲求 冰壺瑩瑤光
大林飛仙者 吸露壽而臧
中有石屏翁 嚴棲無炎涼
同躋名山頂 流飲北斗漿
玉泉吹鐵笛 玉女制霓裳
皆雲五儒者 百歲陟帝鄉
共弄風塵表 悠悠天地長
題 九 侯
明葉 
逼人野興故難任 此日侯山一再吟
花塢春殘黃鳥亂 洞門晝永白雲深
菩提無樹空中柏 葵匐聞香覺後心
解綬來從閒處老 那堪華發不勝簪
石 室
明同知 沈 水(邑人)
驅車何年一洞開 幕天席地坐蓬萊
碧波微渺凌虛迥 遠岫參差涌翠來
勝跡靜看先哲意 大觀那得史公才
只因城市醺醺醉 此日登臨絕點埃
石室依韻
明諸生 張仲觀 邑人
桂客岩游一席開 輕風攜我上蓬萊
洞門落落蒼苔古 海外層層暖浪來
杯倒豈勝金谷數 賦成還見玉堂才
墨池更喜浮春藻 袖入龍蛇酒宿埃
詠風動石
明同知 沈 銳 錢塘人
蒼壁何年謫此來 靈根動處亦奇哉
孤標不與凡峰並 夜有祥光燭上台
九 侯 山
明知縣 戴廷槐 長泰人
京華名勝半行蹤 又躡閩南第一峰
山徑如梯同鳥上 洞門不鑰倩雲封
從僧分得高舂飯 作客兼聞定夜鍾
身在九霄忘是迥 那知下界有
九 侯 山
明 崔道融
春天萬象生明媚 莫說九侯好風致
鳥聲喚我催詩成 花氣薰人忽如醉
日高煙散開鴻蒙 仙人驚出胡盧峰
未審燒丹更何處 時有僧潭九煉功
飛 來 佛
明本學教諭 盧洪聲 晉江人
水到渠成未偶然 莊嚴定與碧雲連
年年飛錫黃金在 誰識雙峰不往禪
福 聖 岩
盧洪聲
正想撣龕力 懸崖撒手時
定光開石眼 法雨淨天池
月到山門古 風侵鳥道悲
此中真實義 燕子近來飛
重遊九侯岩偕周仲先
明徵君 張燮 龍溪人
山徑阻且長 重來每失路
後發爾先登 鳴禽倚深樹
禮佛還步虛 攬衣峰頂度
疊石吼飛泉 然生遠趣
不必坐香台 枕漱此焉駐
逢僧摘山毛 雜佑伊蒲具
凌壁鎖雲叢 盤空散花雨
良游愜性歡 曠懷絕塵慕
下山向天門 徂芳幾回顧
登九侯岩詩四首錄二
張燮
(其一)
石門天半啟 蘭若嶺頭懸
有地聊堪隱 諸峰盡欲仙
穿雲微見樹 坐月屢聞泉
夏緒傳何處 山僧已杳然
(其二)
尋常開石室 絕頂掛香爐
濤氣青能入 嵐光翠亂鋪
奇當容客試 險即倩人扶
乞作蘇門嘯 長披阮藉圖
九 侯 山
沈起津
九柱巍巍土伯臨 為詢帝裔恣幽尋
昔人何處堠虛峙 此地而今鼎尚潯
支自天開山帶遠 碑因神護垣衣參
一鍾可是釣台饗 呼取山 滿滿斟
九侯山紀游詩(有序)
清朝 戴 冠
重遊九侯山二首 (序略)
天門中斷薜蘿垂 轉入雲根路更奇
客正倚樓山雨暮 僧緣持缽晚鐘遲
參差綿繡橫詩案 遠近珠簾下石基
明月不留清倡在 卻勞都講問吾師
五更鐘鼓出雲間 直到風晴響未還
初日過林苔蘚滑 平蕪穿峽板橋灣
岡辶石棧聞雞犬 溜下岩梯滴佩環
不是故人能載酒 勞生那許托青山
重遊九侯山四首(其四)
林 壬
下榻僧房似小舫 敲窗竹韻自蕭騷
詩因呈佛無妨瘦 山可棲仙不在高
蔬筍飯人非竹具 風塵為客感薪勞
他年宦海收帆日 佳處還思補屋蘿
邀友人游九侯山
清源縣教官 謝聲鶴
有寺在雲間 往來溪一灣
風船無用槳 花港自通山
不放餘生醉 推消整日閒
何時攜酒木盍 結伴叩撣關
游九侯岩(二首其一)
清舉人 張繩武
九九彎窮鳥道長 抉筇驀入白雲鄉
迷Y怪石熊羆伏 落日幽林魍魎藏
岩瀑噴天晴亦雨 松風撼屋暑偏涼
我來便欲持僧偈 夜靜南天一炷香
詔安縣旅遊資源豐富的特點和全市“十二五”期間的創A目標,詔安縣將創建一批A級景區。九侯山風景區有望升級為全縣首個A級景區。目前已經完成景區整體規劃,相關配套設施也將在近期開工建設。A級景區的創建將大大加快該縣景區標準化建設步伐,進一步擴大“南大門”旅遊景區的品牌影響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