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第6師
正文
抗日戰爭時期,堅持蘇南地區抗日鬥爭的主力部隊。它是由新四軍第 2支隊一部和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發展起來的。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中共中央統一整編新四軍時,將活動於蘇南的江南指揮部所屬部隊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編為第6師。譚震林任師長兼政治委員,羅忠毅任參謀長。下轄第16、第18旅,共8000餘人。同年3月,日偽軍在太(湖)滆(湖)區發動“掃蕩”,國民黨忠義救國軍乘機進襲,第16旅殲日偽軍200餘人,消滅“忠救軍”一部。5月,在溧陽西北黃金山,擊潰國民黨頑固派軍隊3次進攻,恢復了溧陽、溧水、江寧、句容根據地。7月,日偽軍 1.5萬餘人對蘇州、常熟、太倉地區實施“清鄉”,第18旅主力在進行反“清鄉”戰鬥後,於8月下旬開始北渡長江,10月到達江都、高郵、寶應地區,執行開闢建設抗日根據地任務。11月劃歸第1師建制。同月,日偽軍3000餘人“掃蕩”溧陽地區,第16旅旅部在溧陽縣塘馬被圍,經激戰後,一部突圍,兼旅長羅忠毅和旅政治委員廖海濤等200餘人犧牲。
1942年春,重整第16旅旅部,繼續堅持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7月,擊退國民黨頑軍的進攻。11月,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第6師師部與第1師師部合併,對外仍保留第 6師番號。年底,蘇中第1師第2旅旅部率主力渡長江南下,與第16旅合編,仍稱第16旅。1943年4月,國民黨頑軍向溧陽、溧水地區進攻,第16旅被迫自衛還擊。10月,日軍向蘇浙皖邊發動進攻,國民黨軍不戰而退;第16旅尾擊日軍,收復溧陽、溧水、長興、廣德、郎溪、宣城等縣廣大地區,擴大了蘇南抗日民主根據地。
1944年7~10月,第16旅攻克長興地區日偽軍據點10餘處,挺進到南京市郊陸郎橋。12月,克長興以西重鎮泗安。1945年1月成立蘇浙軍區後,第16旅改為蘇浙軍區第1縱隊,參加浙西天目山自衛反擊戰。到大反攻前,第1縱隊主力發展至8000餘人。大反攻中收復金壇、溧陽、溧水、高淳、宜興、郎溪、廣德、長興、安吉等縣城及廣大地區。10月,第 1縱隊奉命北撤至蘇中,編為華中野戰軍第 6縱隊,參加解放戰爭。
第6師在抗日戰爭中,堅持蘇南敵後,鬥爭艱苦,戰鬥頻繁,共殲日偽軍1.6萬餘人,對鉗制、打擊南京、上海、杭州三角地區的日偽軍,屏障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