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業
指藻類產業,英文:Algae industry
定義
科學開發利用藻類資源的事業,一般可分為海藻業和淡水藻業,包括通過育苗、養殖、採集、加工和綜合利用,以取得藻類製品,或進行水域生態修復的社會產業部門。
概述
中國海域遼闊、江河湖泊眾多,藻類資源十分豐富。中國是世界上藻類養殖規模最大,藻類利用最多的國家。藻業包括藻類苗種繁育、藻類栽培、藻類生態修復、藻類化工、藻類食品、藻類保健品、藻類化妝品、海藻肥、微藻生物能源等諸多相關產業。
藻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是地球生物的始祖。藻類生長在海洋以及內陸水域,甚至生長在雨林或草原、沙漠中,它以二氧化碳和水作為主要原料,利用光合作用合成生物質的自養生物。藻類是地球上光能利用效率最高的生物,它的光能利用率一般是陸生植物的10~20倍,高者達上百倍。藻類含有豐富的特殊營養物質,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藻類黏多糖,具有排毒養顏作用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含量極高的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豐富的鉀鈣鎂鐵鋅硒碘,具有免疫功能的親糖蛋白,還有多種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海藻色素等。此外,藻類具有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匯集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吸收營養鹽,為水生動物提供基礎餌料,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能量等多種生態功能。
我國利用藻類具有悠久的歷史,二千多年前,海藻和昆布已經入藥;在唐代,藻類(昆布)就作為貢品進貢。現代,藻類利用越來越廣泛。藻類不但是良好的食品原料,可開發豐富多彩的健康食品,提取海藻的特殊物質,開發特殊用途的前景更加廣闊。六十年代,我國從海藻中提取碘、褐藻膠、甘露醇,拉開了海藻大規模利用的序幕,碘和甘露醇在醫藥和國防方面得到廣泛套用;褐藻膠在印染、食品添加劑、醫藥、化工等方面得到廣泛套用。從紅藻中提取的瓊膠、卡拉膠,在食品和試驗室方面套用廣泛。海藻提取的黏多糖、蛋白質、色素、膳食纖維、多種無機元素等成分,在醫藥、保健方面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海藻肥在有機、綠色農業領域逐漸得到重視。藻類在解決能源危機、化解水域富氧化、治理環境污染等問題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產業分類
藻類養殖業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在曾呈奎等老一代生物學家帶領下,我國開始了人工養殖海帶的研究,相繼開發了海帶自然光,低溫育苗以及浮垡式養殖技術,使海帶養殖業從無到有,迅速發展,拉開了海藻大規模生產的歷史序幕,促進了海洋經濟的發展。如今,我國沿海從北到南均有海藻養殖,養殖品種發展到海帶、裙帶菜、紫菜、江蘺、羊棲菜、麒麟菜等多個品種,年產量150萬噸左右,產值約200億元。海藻養殖業(Algae Culture)成為漁業支柱產業之一。淡水養殖主要是螺旋藻,有二十年的發展歷史,但產業規模仍然較小。
藻類種業
隨著藻類養殖業的發展,藻類良種選育已經成為獨立的產業,稱為藻類種業(Algae Seed Industry)。全國有藻類育苗場數十家,選育藻類良種數十種,年產各類藻苗數百億株。藻類良種選育引進孢子克隆、轉基因等新技術,大大加快了良種的開發速度,對提升藻類產業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藻類套用產業的不斷細化,對不同品種、不同特質藻類的需求越來越多,藻類良種開發的前景也將越來越好。
褐藻化工產業
褐藻化工(brown alga chemical)始建於六十年代,當時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國家用碘困難。為此,國務院召集有關部委研究對策,最後決定大力發展海藻養殖,從海藻中提取碘,於是以提取碘為目標的褐藻化工產業應運而生。
紅藻化工產業
紅藻化工(Red Algae Ahemical),是指利用紅藻提取海藻膠——瓊脂。瓊脂發現於日本,稱“寒天”,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東南亞一帶生產比較早,稱為Agar-agar。我國最早始於海南島,故稱“瓊脂”。 後經研究發現,不同紅藻生產的瓊脂性質不同,故又分為瓊膠和卡拉膠。瓊膠和卡拉膠生產企業眾多,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山東、廣西、海南等,瓊膠和卡拉膠的年產量超過20000噸。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套用越來越重要。
海藻肥產業
海藻肥(Seaweed Fertilizer)的套用最初始於歐洲一些沿海國家,早在十七世紀,在法國布列塔尼和諾曼第一帶,沿海岸線幾百英里的地帶種植的農作物和蔬菜因使用了海藻堆肥,品質優良,遠近聞名,得到過“金海岸”的美稱。我國最早研發海藻肥的是北京雷力農用化學有限公司,他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開始專注研究開發海藻肥,於1998年成功研發中國第一款海藻肥並通過農業部科技成果鑑定。在登記註冊的海藻肥企業中,據稱總產量超過20萬噸。海藻肥在有機農業、綠色產品生產方面的套用口碑很好,發展前景美好。
海藻提取物產業
從海藻中提取單一或複合成分,稱為海藻提取物(Seaweed Extractive),海藻提取物套用於醫藥、保健品,其功效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岩藻多糖提取工藝已基本成熟,岩藻多糖由於具有較好的調節免疫力和抗癌作用,在醫藥和保健品領域套用越來越多。膳食纖維、海藻色素、海藻提取物等在保健品領域逐步得到認可。海藻在保健品領域的發展前景的很好。
螺旋藻產業
螺旋藻(Spirulina)是淡水藻類,世界各地都有廣泛培植,主要利用其豐富的蛋白和脂肪作為膳食補充劑,在水產養殖及畜禽養殖中用作飼料的補充劑。螺旋藻產業化套用在國內大約有二十多年歷史,市場品牌近百種,產值數十億元。螺旋藻是優秀的藻類品種,營養價值較高,發展前景很好。
鹽藻產業
1831年,法國生物學家杜納爾無意中發現地中海沿岸的某些鹽池中有一種尾部具有雙鞭毛的紅色單細胞藻類,後人將此藻類命名為“鹽生杜氏藻”,簡稱“鹽藻”,拉丁學名: Dunaliella salina。
鹽藻是一種單細胞真核藻類,具有逐光、耐高鹽強鹼、耐高寒(-27℃)和酷熱(+53℃),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能耐受極端惡劣環境的真核生物之一。我國從1990年開始引入杜氏鹽藻,大部分都還正處於研究階段,已經實現產業化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以提取β-胡蘿蔔素為主的保健品生產;二是生產藻粉。由於我國受生產條件和地域的限制,涉足鹽藻方面的生產廠家還很少,總體產業化程度不高。
藻類食品產業
藻類食品(Algae food)產業是最古老的產業,但產業化發展是近代的事情。藻類食品加工企業比較分散,企業數量估計有上千家。方便食用、檔次高的藻類產品並不多,大多數海藻食品都為初級產品,如乾海帶、鹽漬海帶、鹽漬裙帶菜、鹽漬石花菜、乾紫菜等。產業規模數百億元。隨著人們對藻類保健功能認識的不斷深入,市場前景廣闊。
水域生態修復產業
水域生態修復(Waters Ecological Remediation)是新興的產業,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這一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通道。水域生態修復產業包括海洋藻場生態修復工程,湖泊水草生態修復工程,園林水域景觀生態工程,水產養殖生態修復工程等。利用藻類和水草進行水域生態修復,發展前景十分光明。
微藻生物能源產業
微藻(Microalgae)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光利用效率最高、生長條件要求不高的自養生物。微藻不但可作為人類的食物資源、藥品資源,更可作為新型生物燃料的潛在資源,且潛力巨大。某些微藻中含有大量脂肪酸,可轉化成脂肪酸甲酯,即生物柴油;在沸石催化劑的作用下,微藻通過熱化學轉化可生產出汽油型燃料;某些生長在海水中的綠藻,能積累大量游離的甘油,其含量可占自身乾重的85%。微藻繁殖增長速度快,所需養分不多,主要是陽光、水和二氧化碳,不會與農業爭地,不與漁業爭水,可直接利用工廠廢氣中的CO2進行生產,可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基於這些獨特的優點,微藻作為生物能源(bioenergy)資源作物進行開發的遠景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