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奎寧在英國怎么就成了禁用藥,後來又怎么再次崛起的?
煤渣中提煉出來的染料如何帶來了抗生素,改變整個醫藥行業?
用不起眼的柳樹皮造出來的阿司匹林如何逆襲成為百藥之王?
◎你吞下的每一粒藥丸,背後都有一段精彩絕倫的傳奇故事。
化學製藥興起之前,人們能夠享用到的真正有用的藥物其實只有罌粟、金雞納樹皮、柳樹皮等寥寥幾種,即便到了20世紀初期,大多數醫生治療疾病採用的方法一般是砒霜、水銀和瀉藥,偶爾加上不限量的咖啡和威士忌……真正改變藥物歷史的是化學家和生物學家,他們帶來了抗生素,帶來了更有針對性的施醫用藥的方法,也讓我們看見藥物、疾病、身體之間的關聯。這本書是他們的故事。
◎與眾不同的醫學史讀物,觀點很顛覆,很有啟發。
藥物由前現代到現代的演變,不是傳統醫學史著作所講述的英雄人物和偉大發現的歷史,是我們用智慧與愚昧艱難抗爭的歷史。我們會看到,18/19世紀的醫生深信自己的神聖和仁慈,怯於承認產褥熱導致的大量產婦死亡是因為他們的手上帶著細菌,從而大大推遲了消毒水的普及。這樣的案例太多。我們在享受藥物帶來的好處的時候,需要感謝亞里士多德、培根、洛克這樣的主張“理論需要用可靠的試驗來驗證”的哲學家,以及威廉·哈維、托馬斯·西德納姆、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弗朗西斯·高爾頓這樣的敢於懷疑傳統並且不厭其煩進行醫學統計分析的醫生,他們最終建立了“循證醫學”,因為在人類歷史上大部分時期,醫生害死的病人遠比救活的病人多,醫生治病太多憑藉直覺和傳統。
◎講歷史的手法很新奇,層次很豐富。
這是一本用藥物串起來的醫學歷史,有很多有意思的趣味知識,從古巴比倫的鴉片、教皇的奎寧,到強大的德國製藥工業、百藥之王阿司匹林,每一種經典藥物的誕生都有化學、生理學、生物學的廝殺、進步。這也是一本飽含思想的科技社會史,帶你思考現代醫藥是怎么脫離無知,造福人類的,是人們如何用更可靠的統計方法進行試驗,與不顧倫理追逐利潤的製藥工業進行抗爭,一步步實現規範的藥物監管,讓生命的價值更好地被尊重的歷史。
◎對我們實際生活中的求醫問藥大有幫助。
提供了很多關於藥物的基本常識:時刻保持懷疑精神,用可靠的理性方法客觀檢驗某種說法,這是我們求醫問藥的第一步;凡是能夠起到藥效的藥物,都是因為其中包含的某種活性成分,不存在所謂的“偏方”“獨家藥方”“祖傳秘方”;了解了藥物的歷史,就能正確理解抗生素,是人們依照化學規律製造出來的對疾病造成傷害同時也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的藥品;放下對醫生、醫學的神聖迷信,再高明的專家也有驕傲自大的時候,普通人因為總是抱有太高的期待,也會有喪失理性的時刻……
◎《星期日電訊報》《金融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新科學家》等主流媒體好評推薦。
“伯奇帶領我們走過一段令人驚嘆的醫藥實踐之旅。”“每一章都是一則犀利的短小寓言。”作者求學和執教於牛津大學醫學院,曾在多家醫院工作,醫療經驗和教學經驗都很豐富,文筆耿直,擅長用機智的方式將醫學教科書和現實生活里有關醫藥的槽點一一拎出,講清楚每一樁詭異的醫學事情背後,都有深厚的錯誤傳統和大眾心態在作祟,並把醫學史上各種怪誕的典故直言不諱地呈現出來,既讓人發笑,又引人深思。
亞歷山大大帝臨終前說:我死在太多醫生的幫助下。享年33歲。
普林尼記錄了當時流行的墓志銘:就是那幫醫生殺了我。
華盛頓死前最後一句話是:讓我安靜地去吧。此前他被灌了大量水銀,還被放了2.5升血。
喬治·奧威爾去世前兩年一直與一種新藥鏈黴素奮戰,他躺在病床上說:我覺得使用這種藥物,就好像把船鑿沉,來驅趕船上的老鼠。這種有效藥物的副作用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即便到了20世紀,醫學教科書仍然充斥著自相矛盾的教導和未經檢驗的謬誤傳統,人類與疾病的抗爭,同時也是與謬誤的抗爭。《藥物簡史》考察古巴比倫到當代6000年的一系列經典藥物,每一種藥物的背後,都是一段精彩的傳奇故事。
奎寧與英國人——1651年,奎寧正式進入《羅馬藥典》,是藥典中為數不多的有效藥,風靡全歐洲,不過英國卻是個例外。有人發燒,服用了奎寧之後,死掉了。英國人認為這是“天主教的陰謀”,這種藥就成了非法藥物。塔爾博特偷偷引進了這種藥物,加上玫瑰葉、檸檬汁和混合各種原料的葡萄酒組成一種“神秘藥方”。他的推銷大為成功,查理二世重金聘請他為醫師,並且賜給騎士爵位,並讓他透露到底是什麼藥物這么有效。那醫生回答:耶穌會士樹皮(英國人對奎寧的稱呼)。查理二世大為驚駭:這藥早就已經明確禁止使用,為什麼以前害人的藥物,現在這么有效呢?
那醫生回答:這種藥的效果只有國王才配消受。
抗生素的革命——19世紀後期,化學家發現把從煤渣中提煉出來的染料塗在植物或動物組織上,染料會將纖維清晰地顯現出來,並且順著組織運動,進入各個器官。埃爾利希憑藉這種方法弄清楚了血清的功能,裡面具有某種“抗體”,像“魔法子彈”一樣對病菌進行打擊。細菌表面存在與人體細胞不一樣的接收器,如果能讓毒素進入這些地方,就能在不殺死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殺死細菌。化學家們造出了各種各樣的“打靶”藥物,這是抗生素時代的開端,這種思維方法也是“化學療法”的開端。
這才開始了乙醯丙胺(退熱冰)、乙醯水楊酸(阿司匹林)、二醋嗎啡(海洛因)、百浪多息、盤尼西林、沙利度胺(反應停)等一系列經典藥物的傳奇故事,以及赫希斯特、默克、法本、拜耳等龐大的製藥公司的崛起與藥物生產和監管背後藥效評估方法的革新和法律、倫理博弈。
--------見識城邦簡史系列:《人類簡史》《世界簡史》《生命簡史》《社交媒體簡史》《時間簡史》《藥物簡史》《時間哲學簡史》《納粹德國簡史》《犯罪與懲罰簡史》《婚姻簡史》《隱私簡史》《語言簡史》《一戰簡史》《二戰簡史》《地圖簡史》《上癮五百年》《舌尖上的歷史》。
作者簡介
德勞因·伯奇(DruinBurch),曾在英國東南部多家醫院工作,現任牛津大學醫院主治醫生,並在牛津大學教授人類進化學、生理學、生態學等學科,並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和《衛報》撰稿,著有關於維多利亞時代外科醫生阿斯特利·帕斯頓·庫珀(AstleyPastonCooper)的傳記《挖掘死者》(DigginguptheDead)。
書籍目錄
引言1
第一部分前現代藥物
第1章早期醫學與鴉片2
第2章詭辯與鴉片酊13
第3章自信與奎寧25
第4章學習做實驗39
第5章樹的味道48
第二部分化學的崛起
第6章甜菜根、催眠術與有機化學54
第7章新英格蘭與新思路61
第8章染料、著色劑與抗生素69
第9章醫學傳教士85
第三部分抗生素時代
第10章阿司匹林與藥物研發96
第11章止咳良藥海洛因106
第12章弗朗西斯·高爾頓:幾近革新110
第13章抗生素與納粹時期的諾貝爾獎116
第14章盤尼西林與鏈黴素129
第四部分統計學與藥物試驗的爭議
第15章“薩洛尼卡之病——我的第一次、最糟糕也最成功的臨床試驗”146
第16章死神之首157
第17章倫理與未來一瞥171
第18章沙利度胺的未竟之殤185
第19章梅毒、麻風與顱腦外傷198
第五部分藥物的新挑戰
第20章阿司匹林與心臟216
第21章大規模試驗與宏偉藍圖236
第22章為心臟與心智而戰245
第23章意見的風險252
第六部分為何醫學總被愚昧圍繞
第24章革命的自信262
第25章懷疑之美272
參考文獻285
致謝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