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此論文集是雲南設計教育界的第一本專業的理論文集,也是
廣大教師們辛勤努力的結晶。期待著今後每年能出一輯,同時也希望它能成為教師們進行學術交流的一個平台,並有力地推動我省的設計教育和設計理論的發展。
目錄
思想與理論
包浩斯的理想、觀念及其負面影響
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設計教育
論美和藝術的原則
藝術三論
江新城區居民的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現代人文居住型新民居的藝術設計構想——以福慧路、東界河一帶民居為例
“朴於外而堅於內”——明式家具的藝術格調
創新與管理
概念的感悟——探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淺談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實踐教學
關於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方向的思考——從社會文化需求與民族性、世界性的角度
反思與啟迪——開拓設計創新教育之路
高職藝術設計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淺見
評當代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構成教育
對藝術設計教育觀念與實踐的認識
初探藝術設計創意教學的教育學理論依據
藝術設計教學與雲南本土資源的利用
曲靖市景觀生態格局數據空間粒度轉換效應研究
淺談藝術設計人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淺談中國廣告教育基本現狀及發展思路
室內設計教育的內涵及其思考
讀《貝聿銘的藝術世界》有感
新媒體藝術的平民化傾向
套用型教育就是就業教育——關於藝術設計類學生就業情況的思考
論藝術設計教育中創造力開發的重要性
從設計自己開始——關於心靈健康和設計教育的實驗性課題《我的性格》
小論民族腰飾
淺論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設計學科中的重要性
實踐與教學
試論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定和教學方法
從時代變革中看品牌形象再塑造
面向市場“實戰型”畢業設計教學推進藝術設計類教育知行合一
淺談數碼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法
藝術設計與人文精神
高校學生專業實踐課程之所見
新媒體數字藝術的教學和套用
試論室內設計及教學中的“色彩”問題
跳出平面理解視覺傳達——淺談視覺傳達教改與實踐
新時期地方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思考與構建
在西方自由版式設計風格影響下的編排設計教學方法論
照明設計程式
關於照明系統中的商業照明
商業建築設計中的場所精神探究
論楚雄彝族民居設計風格與設計借鑑
淺談彝族刺繡中的美學價值
淺說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室內設計
人體工程學研究與設計創新的關係
三維建築漫遊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融人與拓展
從雲南民族工藝到雲南旅遊商品設計
消費者眼中的電視廣告
課程與教法
對圖案與裝飾設計教學的再認識
“傳統文化再創新”在設計教學中的探索
設計素描教學談
設計素描教學目的與教學方法
設計基礎教學之探析
環境設計中的“以人為本”
城市軌道交通站場環境設計要點探析
回歸藝術與生態的雙重視角——淺析富民藝術家村的設計構想
林黛玉性格與瀟湘館室外環境的園林意境研究
試分析水墨動畫與媒材的關係
淺論現代字型設計的發展概況
當怪誕遭遇廣告
包裝設計中如何運用好觸覺心理
招貼設計中的象徵符號運用
讓寄生者強大起來——關於廣告公司自身品牌運營的構想
淺析音樂CD包裝設計中的圖形語言
看裝飾性漆畫中的設計表現
平面設計教育中“藝”與“技”的探討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思想與理論
包浩斯的理想、觀念及其負面影響
一 包浩斯
諸公,包浩斯不是現代建築和設計藝術唯一的推動者,但它卻是強有力的推動者,是一個象徵。不了解包浩斯,就不能算了解當代西方的藝術歷史,也不能算了解西方傳統文化藝術向當代的轉型,尤其在現代建築和設計領域更是如此。因為只把架上藝術當做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的主流是不恰當的。事實上,藝術發展的歷史是多途徑展開的,各個領域的藝術家都在自己的領域對“現代性”和“當代性”內涵進行著註解。從傳統的工藝到現代和當代的設計,這個過程是現代性和當代性藝術文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進程中,包浩斯學校在教學模式和藝術理念的轉型方面,為現代和當代建築等藝術文化歷史創造了決定性意義的語言方式和學術信念。語言和信念的轉型,是所有文化轉型的根基。這個根基對於藝術文化而言,不是本質的、進化論的,而是方法的、生活形態的。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只有了解這一點,我們才不會陷入進化論藝術文化意識形態的窠臼,同時,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精神,也才不會為學院派的學術陳規所左右。
包浩斯(Bauhaus),是德國魏瑪的“公立包浩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簡稱,後改稱“設計學院”(Hochschule fur Gestahung),世稱“包浩斯”。“包浩斯”是德語Bau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1919年4月12日,經過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的多方磋商和艱苦努力,魏瑪的美術學院和工藝美術學校合併成為一所新的學校,即公立包浩斯學校,格羅皮烏斯擔任校長。1925年,包浩斯在學術上的理想主義與當地保守的名流們發生衝突,遂遷往德紹辦學,學校改名為設計學院。1928-1930年,瑞士功能主義建築師H.梅耶任校長。1930-1932年L.密斯·范·德·羅任校長。1931年,納粹控制了德紹議會,掌握了話語權,推行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總體論意識形態,剪除異己,大肆批判包浩斯。包浩斯不得不於1932年遷往柏林,在“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恐怖氛圍中喘息。1933年4月11日,剛上台的納粹政府迫不及待地下令柏林警方查封了包浩斯。專制主義的走狗——軍人——衝進校舍,在沒有對師生進行身份審核的情況下,就把人們裝進了軍用大卡車,全部帶走了。四個月後,納粹聲言只要滿足兩個條件,就可以讓包浩斯重新辦學:一是開除建築師希爾伯西默,因為此人是社會民主黨黨員;二是開除俄國人康定斯基,因為從其思想看,他是個危險人物,“他的思想對我們構成威脅”——可能納粹認為康定斯基是前蘇聯釘在德國的一個釘子。但是,不待如此,校方已經以“經濟狀況陷入困境”的理由,解散了包浩斯。
在納粹封校之前,包浩斯分別在魏瑪、德紹、柏林三個城市辦學整整14年。14年彈指一揮間,但這所學校取得的成就卻使許多老牌大學汗顏,也給許多新創辦的學校極大的精神啟迪和諷刺,畢竟像格羅皮烏斯這樣有偉大抱負、獻身精神和教育、學術理念的傑出人物實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