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9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研究生期間師從於中國著名設計理論家、設計教育家雷圭元教授。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印染實驗室主任。
職務職稱: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教授 碩士生導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印染實驗室 主任;;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客座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藝術學院 客座教授;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高級設計師;
教育部高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家紡設計師 考評員;
中國家紡行業協會家紡藝術文化專業委員會 委員;
中國家用紡織品流行趨勢 研究員;
中國流行色協會 理事;
中國流行色協會色彩教育委員會 委員;
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師協會會員;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工藝美術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 評審專家;
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論文 評審組長(2001年~2012年);
“真皮標誌杯”全國皮具設計大獎賽 評審(2002年~2004年);
中國大學生(文科)計算機大賽決賽(2009年~2012年) 任評審組長。
主講課程
設計基礎(裝飾色彩、 基礎圖案、色彩構成)、中國染織紋樣史、中國染織文化史(研究生課程)、現代染織藝術(研究生課程)、服飾色彩、印染藝術設計、印染CAD、計算機輔助設計(三維)。
研究方向
染織藝術設計、理論與歷史研究 。
主要貢獻
出版著作
1.《套用美術教程》,廣西美術出版社,1992年;
2.《古希臘陶瓶畫》,江蘇美術出版社,1993年;
3.《服飾色彩設計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4.《裝飾風景》,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4年;
5.《印染設計基設計基礎》,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6年;
6.《色彩畫教程》,廣西美術出版社,1996年;
7.《服裝畫設計技法》,廣西美術出版社,1997年;
8.《服飾色彩(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9.《服裝畫設計步驟》,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
10.《常用動物圖案》,江西美術出版社,2000年;
11.《第三屆亞洲纖維藝術作品及論文》,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
12.《電腦平面藝術設計》,遼林教育出版社,2003年;
13.《色彩構成與套用答問》,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年;
14.《計算機與染織藝術設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15.《服飾色彩(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6.《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染織藝術設計部分);
17.《構成藝術》(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十點教材),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7年;
18.《家用紡織品設計師國家職業標準》,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年(參與制定);
19.《蠟染藝術設計教程》(國家級精品課程核心教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
20.《服飾圖案設計》(高等院校紡織服裝類“十二五”規劃教材),學林出版社,2012年;
21.《計算機與染織藝術設計(修訂版)》(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
22,《中國現代民間手工蠟染工藝文化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發表論文
1.《現代室內紡織品與室內空間意識的斷想》,見《工藝美術參考》,1987年;
2.《彩陶圖案分析》,見《工藝美術參考》,1987年;
3.《小議研究生的知識建構》,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刊》,1988年;
4.《積澱/交流/整合——“絲綢之路”與唐代圖案風格特徵的文化學研究》,見《裝飾》,1988年;
5.《觀念的現代化與設計文化的多元化》,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刊》,1989年;
6.《老驥之志,千里鴻願---悼念導師雷圭元》,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刊》,1989年;
7.《多元之共生,極化之追求---評88壁掛藝術展覽》,見《中國美術報》,1989年;
8.《漢代絲織物的藝術風格》,見《造型藝術美學》,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89年;
9.《室內紡織品設計與系統環境意識》,見《裝飾》,1989年;
10.《中國傳統圖案中的數語言》,見《裝飾》,1989年;
11.《多元的設計觀念系統的環境意識——現代室內紡織品設計》,見《設計》,1991年;
12.《室內紡織品設計與系統環境意識》,見《裝飾藝術文萃》,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2年;
13.《探索之路,里程之碑——論雷圭元的工藝美術思想》,見《裝飾》,1993年;
14.《服裝與形象美》,見《光明日報》,1995年;
15.《探索之路,里程之碑——論雷圭元的工藝美術思想》,見《藝術設計論文集》,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6年;
16.《走向現代設計的工藝美術》,見《九十年代中國美術》,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
17.《室內紡織品設計的系統環境意識》,見南京藝術學院院刊《藝苑》,1997年;
18.《對圖案教學與設計的思考》,見《裝飾》,1997年;
19.《西方色彩畫的淵源和歷史》,見《中國流行色協會學術論文集》,1998年;
20.《論紡織服裝流行色的成因》,見《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
21.《著裝色彩美的源泉,原則與創造》,見《流行色》,2001年;
22.《信息化社會—呼喚企業形象,服裝品牌的設計》,見《藝術與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2001年;
23.《圖案教學需要創造思維創造精神和科學態度》,見21世紀中國高等美術院校藝術設計教學經典,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
24.《資訊時代與染織藝術設計教學的思考》,見21世紀中國高等美術院校藝術設計教學經典,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年;
25.《紡織品的設計與科學的定位》,見《海峽兩岸家用紡織品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
26.《論數字時代的紡織藝術設計教育》,見《02高科技數碼噴墨印花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
27.《信息社會急需改革的染織藝術設計與教學》,見《裝飾》,2002年;
28.《全方位的創新—中國家紡事業未來的太陽》,見《第二屆中國家紡設計與開發論壇文集》,2002年;
29.《室內紡織品的市場科學定位》,見《中國紡織報》,2002年6月;
30.《剖析設計現狀、注重創新突破》,見《中國紡織報》,2002年7月;
31.《信息開發是提升家紡業的資源》,見《中國紡織報》,2002年7月;
32.《力求全方位創新視野》,見《中國紡織報》,2002年8月;
33.《論中國家紡事業的全方位創新》,見《裝飾》,2003年;
34.《現代纖維藝術的新拓展》,見《第三屆亞洲纖維藝術展作品及論文》,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35.《“專”的有度,“通”的有方》,《加快中國紡織藝術設計教育數位化進程,勢在必行》,見《國際高等藝術院校染織設計教學與套用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
36.《論傳統和諧文化與當代居室、家紡色彩設計》,見《2010年中國科協海峽兩岸學術活動月論文集》,出版社;
37.《論中國服裝設計教育“浮躁”與人才資源“內耗”的危害》,見《2003深圳國際服裝設計教育論壇文集》,香港國際服飾文化出版社,2003年;
38.《論中國家紡業及設計中“內耗”行為的危害》,見《首屆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設計大賽獲獎作品集》,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年;
39.《透視浮躁》,見《中國服飾報》,2003年9月;
40.《必須消除中國紡織設計也發展的攔路虎——浮躁》,見《第三屆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論文》,2003年;
41.《數位技術與藝術設計》,見《03年全國高校數碼印染與藝術設計教育套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
42.《透析中國家紡品牌的現狀與誤區—上》,見《中國紡織報》,2003年10月;
43.《透析中國家紡品牌的現狀與誤區—下》,見《中國紡織報》,2003年10月;
44.《論服裝設計流行色的科學認識與套用》,見《01—03年度中國流行色優秀論文集》;
45.《“專才”的培養——應該專的有度》,見《服裝時報》,2003年10月;
46.《Education of Textile Art Design and Digital Technology》入選印度《7th Asian Textile Conference》學術研討會;
47.《館藏中國古代織銹圖像文字》(教育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數位化博物館02 年9月);
48.《浮躁,嚴重製約了中國家紡業設計的發展》,見《‘孚日杯’03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發展論壇文集》,2003年;
49.《促進中國皮具設計創新的動力—設計大賽》,見《時尚皮具》,2003年;
50.《論中國家用紡織品設計的品牌》,見《第四屆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
51.《“中國質量鼎”“中國用戶滿意鼎”的設計理念》,見《經濟日報》,2004年5月;
52.《時尚:與生俱來的姻緣》,見《中國紡織報》,2004年6月;
53.《創新:家紡設計的生命力》,見《中國紡織報》,2004年7月;
54.《品牌,才是無價寶》,見《中國紡織報》,2004年7月;
55.《以紡織產品的文化創新,提高“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見《中國紡織報》,2004年9月;
56.《“尚象”:中國傳統圖形設計思想的價值》,見《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山東攝影出版社,2004年;
57.《論人類服飾色彩的成因》,見《首屆亞洲色彩論壇文集》,2004年11月;
58.《差異化與持久化——再談家紡企業品牌戰略》,見《中國紡織報》,2004年12月;
59.《尋找流行色》,見《流行色》,2004年8期;
60.《論家用紡織品色彩的美感關係》,見《美與時代》,2005年;
61.《對中國染織教學“通”與“專”的一點思考》,見《新美術》,2005年;
62.《關於中國染織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思考》,見《裝飾》,2005年7期;
63.《信息與信息的“鏈性”,是中國紡織服裝業發展的命脈!》,見《05現代服裝紡織高科技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
64.《論中國家用紡織品的“品”與“牌”》,見《2005年全國紡織品大賽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65.《論中國家用紡織品的“品”與“牌”》,見《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1期;
66.《家紡的“品”與“牌”之辯》,見《家紡時代》,2005年;
67.《加快中國印染藝術教育數位化勢在必行》,見《紡織品印花》,2005年;
68.《“和而不同”的營造和諧》,見《第三屆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設計大賽論文集》,2005年;
69.《從“競爭”走向“競合”,從“單贏”走向“共贏”》,見《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發展論壇論文集》,2005年;
70.《共鳴之美——家紡產品共性與個性美的共生之析》,見《家紡之代》,2005年;
71.《家紡企業與“信息鏈性”——信息在企業運營中的作用》,見《中國紡織報》,2005年1月;
72.《整合“信息鏈性”——家紡企業應避免“信息孤島”》,見《中國紡織報》,2005年2月;
73.《開放設計環境中的“變”與“通”》,見《家紡之代》,2005年;
74.《關於中國色彩設計教育的思考》,見《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科技出版社,2005年;
75.《“足衣”,走動的時尚文化》,見《全國首屆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
76.《中國服裝設計教育與需求距離》,見《國際高等院校服裝設計教學高層論壇論文集》,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
77.《設計界中的怪圈,怪圈中的設計界》,見《中國美術館》,2005年12期;;
78.《用文化眼光善待非物質文化遺產》,見《中國美術館》,2006年5期
79.《著裝形象美的設計與創造》,見《美與時代》,2006年5期;
80.《論信息鏈在中國紡織服裝業發展中的作用》,見《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1期;
81.《中國城市文化色彩與色彩文化問題透析》,見《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82.《厚積薄發通入專出》,見《50情懷——記憶中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北京藝術與科學電子出版社,2006年9月,;
83.《論信息鏈在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中的作用》,見《社科研究》,2006年10期;
84.《尚象:中國傳統圖形設計思想的價值》,見《清華大學美院建院50周年教師論文集》,湖北美術出版社,2006年11月;
85.《“競合”與“共贏”——提升中國紡織大國為紡織強國發展之路》,見《第五屆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3月;
86.《創新:中國童裝事業發展的驅動力》,見《裝飾》,20 07年1期;
87.《論居室紡織品色彩的整體設計》,見《2007年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88.《真知與創造來自實踐——論紡織設計專業實踐教學》,見《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2期;
89.《棄“民族的龍”必成“媚外的蟲”》,見《首屆中華龍文化蘭州論壇論文集》,2007年10月;
90.《用家紡色彩激活居室環境之美》,見《美與時代·學術》,2007年8期;
91.《論中國家用紡織品的“品”與“牌”》,見《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協社會——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選》第二卷下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編,紅旗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
92.《中國家紡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舉措》,見《家紡時代》,2007年6期;
93.《“傳承”民族文化,方可激活中國家紡業的“可持續發展”》,見《疊石橋杯·第二屆中國民族家用紡織品設計大賽獲獎作品集》,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年12月;
94.《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觀》,見《第四屆亞洲色彩論壇論文集》,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年9月;
95.《支撐快速反應要以趨勢信息為基礎》,見《中國紡織報》,2007年10月;
96.《中國城市文化色彩與色彩文化問題的透析》,見《裝飾》,2008年3期;
97.《對中國家紡產品設計“可持續發展”源點的思考》,見《2008年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98.《“詩意的棲居”之美——家用紡織品設計賞析》,見《美與時代》,2008年4期;
99.《色彩營造“詩意棲居”之美》,見《紡織周刊服裝》,2008年6月;
100.《談家用紡織品設計師國家職業標準的價值》,見《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4期
101.《WHAT DOES GLOBLIZATION BRING FOR THE FASHION DESIGN OF CHINA?》論文,見《2008年國際服裝研討會》, 2008年10月;
102.《WHAT DOES GLOBLIZATION BRING FOR THE FASHION DESIGN OF CHINA?》論文,見《2008 INTERNATIONAL COSTUME CULTURE CONFERENCE & EXHIBITION》論文集;
103.《藝術與科學融合於共生——解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數字博物館》,見《計算機教育》2008年12期;
104.《愛心永不變—論家紡設計》,見《第9屆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國際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
105.《“綠色大學”教育之管見》,見《清華大學創建“綠色大學”示範工程十周年實踐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
106.《淺論文科碩士論文的創新基礎:“研”與“究”》,見《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2009年;
107.《凝練之美—論中國民間蠟染藝術形式要素的構成美》,見《美與時代》2009年12期;
108.《釋字解義 談經論緯——解讀漢字中古代“紡織”、“家紡”、“家具”名稱及關係》,《愛心永不變—論現代家紡用品設計新理念中的“變”與“不變”》,見《第十屆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國際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
109.《第十屆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國際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
110.《水墨之韻與服裝之美的融合創新》,見《美與時代》,2010年3期;
111.《同工而異曲—中國藍印花布與日本紅型的比較研究》,見《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2期;
112.《現代家用紡織品設計與套用的特性解析》,見《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1期;
113.《論碩士論文的創新基礎:“研”與“究”》,見《中國(國際)藝術設計研究生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0年6月;
114.《同工之精與異曲之美—印尼巴厘島蠟染藝術的考察札記》,見《裝飾》,2010年6期;
115.《蠟染螺旋圖案的比較研究——以貴州鎮寧布依族與丹寨白領苗蠟染為例》,見《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3期;
116.《營造“新詩意的棲居”之美——“新中式”家紡的設計解讀與設計套用》,見《2010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設計大賽創意設計、論文大賽論文集》。
參展作品
1.《生命之歌》纖維藝術,1988年,入選《壁掛藝術大展》,中國美術館。入選《中國現代陶瓷·染織·裝飾藝術展》,新加坡。
2.《人格面具》纖維藝術,1988年,入選《壁掛藝術大展》,中國美術館。
3.《飛天》纖維藝術,1988年,入選《壁掛藝術大展》,中國美術館。
4.《情歌》纖維藝術,1988年,入選《壁掛藝術大展》,中國美術館。
5.《舞》纖維藝術,1989年入選《中國藝術壁掛展》,厄加多爾。
6.《牧歸》纖維藝術,1994年,入選《中國工藝美術名家作品展》,中國美術館。1991年入選《中央工藝美院35周年院慶作品展》,1992年,入選《中國織繡藝術作品展》,北京中日友好青年。
7.《空靈》纖維藝術,1997年,入選《97當代設計藝術作品大展》,北京。
《逢緣遇境皆無相》纖維藝術,1998年,入選《中央工藝美術學院40周年校慶展》,北京。
8.《無相》纖維藝術,2001年,入選《亞洲纖維藝術大展》,日本。
9《人與自然》纖維藝術,2001年,入選《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10《鳥》纖維藝術,2001年,入選《西部·西部藝術大展》,西安。
11《源.緣.圓》纖維藝術,2002年,入選《第三屆亞洲纖維藝術展》,北京。
12《網路世界》纖維藝術,2002年,入選《第三屆亞洲纖維藝術展》,北京)。
13《人與自然》纖維藝術,2002年,入選《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展》,北京。入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首屆教師作品展》,北京。
14《倔牛》蠟染藝術,2002年,入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第二屆教師作品展》,北京。
15《人格面具》蠟染藝術,2002年,入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第二屆教師作品展》,北京。
16《形象思維者》蠟染藝術,2003年,入選《第三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北京。
17《春》《秋》蠟染藝術,2004年,入選《第四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北京。
18《人與自然》纖維藝術,2005年,入選《傳承與超越—中國首屆現代手工藝學院展》,北京。
19《獨行的思想者》手工蠟染,2008年,入選《返手歸真-第三屆中國現代手工藝術學院展》,上海。
科研項目
2009年,《民間手工蠟染技藝的傳承與套用》,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柒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基金項目,2012年結題並獲得優秀;
2012年,《中國現代民間手工蠟染工藝文化研究》,獲得2012年度清華大學文科出版基金立項項目,項目批准號:2012WCB002;
2002年,清華大學精品課程項目:傳統染織藝術設計《蠟染藝術設計》;
2003年,北京市精品課程項目:傳統染織藝術設計《蠟染藝術設計》;
2010年,國家級精品課程項目:傳統染織藝術設計《蠟染藝術設計》;
200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科研項目:《服裝色彩學》;
200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科研項目:《服裝色彩》;
200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科研項目:《計算機與染織藝術設計》;
2007年,教育部高校文科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項目:《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
2006年,參與勞動部和社會保障部的項目:《家用紡織品設計師國家職業標準》制定;
2003年,教育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數字博物館科研項目:《館藏中國古代織染繡部分》;
1999年,參與北京《中華世紀壇的56個民族的浮雕圖案設計》項目;
2003年,參與山東威海山花地毯流行色的策劃與設計項目;
2001年~2005年,連續五屆策劃與組織《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及理論研討會》;
2002年,策劃與組織《全國數碼印染與設計教育套用研討會》;
2002年,策劃與組織《第三屆亞洲纖維藝術作品展暨理論研討會》;
2004年,聘為中國教育電視台《PHOTOSHOP與平面設計(10講)》主講教授;
1998年,聘為中國教育電視台《套用美術(30講)》主講教授;
2005年,聘為中國教育電視台《扎染藝術設計(2講)》主講教授;
2006年,聘為中國教育電視台《素描與水粉寫生(3講)》點評教授;
2006年,聘為中國質量協會《中國質量鼎與中國用戶滿意鼎》設計師。
參與科研項目
《中國現代裝飾藝術理論與實踐研究》,2012年清華大學的文化傳承創新基金項目(集體在研項目),項目號:2012990125;
中華世紀壇56個民族浮雕圖案設計;
主持中國質量協會“中國質量鼎”與“中國用戶滿意鼎”設計項目;
教育部清華美院《數字博物館》科研項目:《館藏中國古代織染繡》;
勞動部項目:《家用紡織品設計師國家職業標準》制定;
教育部高校文科計算機教指委項目:《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科研項目:《服裝色彩》、《計算機與染織藝術設計》;
參與清華校級、北京市級、國家級精品課程項目:傳統染織藝術設計《蠟染藝術設計》。
學術主張
對於染織藝術設計、理論與歷史研究,必須以自然為本、以人為中心、以創造為重點、以審美為基礎、以適用為最終目,為人們生活方式營造詩意、適意的棲息環境。以自然為本的設計研究,是可持續發展的、天人共存的、綠色設計研究;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研究,是充分滿足人性與人本需求的設計研究;以創造為重點的設計研究,是為人們創建新的生活方式的設計研究;以審美為基礎的設計研究,是為人們生活建設審美意境的設計研究;以適用為最終目的設計研究,是緊密結合人們實際適用的設計研究。
獲獎記錄
1.《構成藝術》(教育部人才培養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教材),2010年,獲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評選,一等獎。
2.《蠟染藝術設計教程》教材,國家級精品課程《傳統染織藝術》中的核心教材,2012年獲得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二等獎。
3.《營造“新詩意的棲居”之美》論文,2010年獲得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創意設計與論文大賽,銀獎。
4.《計算機與染織藝術設計:修訂版》,教育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12年獲得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優秀教材獎。
5.《培養21世紀複合型染織設計人才教學研究與實踐》(集體項目),2011年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的紡織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2年,獲得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6.《計算機與染織藝術設計》教材,2008年,獲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一等獎。
7.《論流行色的成因》論文,2001年,獲第一屆全國紡織品大賽暨理論研討會論文一等獎。
8.《傳統染織藝術》課程,2009年,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集體項目)。
9.《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評比》,2002年,獲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
10.《論人類服飾藝術色彩成因》論文,2005年,獲全國文藝理論與評論徵文評比二等獎。
11.《創立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集體項目),2004 年,獲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優秀成果二等獎(集體項目)。
12.《以紡織產品的文化創新提高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論文,2004年,獲首屆中國紡織企業文化年“中國紡織企業文化建設徵文”二等獎。
13.《服裝面料設計》計算機課件,1999年,獲第六屆全國輕工院校電教片評比二等獎。
14.《西方色彩畫的歷史與淵源》論文,1997年,獲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論文三等獎。
15.《論服裝設計流行色的科學認識與套用》論文,2003年,獲01~03年度中國流行色論文評比三等獎。
16.《套用美術教程》教材,1996年,獲優秀圖書獎三等獎。
17.《釋字解義談經論緯》論文,2010年,獲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優秀獎。
18.《論傳統和諧文化與當代居室家紡色彩設計》論文, 2010年,獲中國科協海峽兩岸學術活動優秀獎。
19.《論家紡設計新理念中變與不變》論文,2009年,獲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優秀獎。
20.《對中國家紡產品設計“可持續發展”源點的思考》論文,2008年,獲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優秀獎。
21.《“傳承”民族文化,方可激活中國家紡業的“可持續發展”》論文,2007,獲第二屆疊石橋杯中國民族家用紡織品設計大賽優秀論文獎
22.《論中國家用紡織品的品與牌》論文,2007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頒發優秀獎。
23.《論居室紡織品色彩整體設計》論文,2007年,獲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優秀獎。
24.《提升紡織大國為紡織強國之路》論文,2006年,獲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優秀獎。
25.《論信息鏈在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中的作用》論文,2006年,獲香港《社科研究》頒發的優秀獎。
26.《和而不同的營造和諧》論文,2005年,獲第三屆中國國際家紡設計論文大賽優秀獎。
27.《論中國家用紡織品的品與牌》論文,2005年,獲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優秀獎。
28.《論中國家紡業及設計中“內耗”行為的危害》論文,2003年獲首屆中國國際家紡設計大賽優秀獎。
29.《論數字時代紡織藝術設計教育》論文,2002年,獲《第三屆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優秀獎。
30.《牧歸》纖維藝術,1990年,獲《中國工藝美術院系師生優秀作品展》優秀作品獎。
31.《網路世界》纖維藝術,2002年,獲《第三屆亞洲纖維藝術展》優秀作品獎。
32.《文明校園建設評比》,1994年,獲得先進個人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