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藏龍洞即龍王子的藏身之地,目前正處於初步開發階段,現已投資近100萬元;從洞口下台階大約150米才到景點叉道口,右洞現已開發600多米,左洞現已開發800多米。
溶洞是由碳酸鹽構成,受北東向次級斷裂制約,溶洞分為主洞和支洞,主洞長1115米,平均寬30米、高35米,規模宏大。洞中堆積物有黃色粘土和碳酸鹽岩塊石,因為暗河沉積和洞頂崩塌而成(該洞厚4至5米,局部達10米,多分布於洞口及壁底側)。洞中的這些化學沉積物非常豐富,有石筍、石柱、石鐘乳、穴珠、流石壩、石幔、石葡萄等。由於多年地質演變原因,洞中廳堂很多。
主要景點
百獸廳
百獸廳位於進洞後120米處,長40米,寬48米,高28米;該廳內石筍、石柱發育,千姿百態,有似小猴嬉戲、獅子蹲坐、老虎覓食等。
神田廳
神田廳從低到高層層疊疊,極富均律,該廳位於550米處(廳長40米,寬30米,高40米;洞底流石壩高1.7至1.5米,寬3米)。
觀音廳
充滿神奇色彩的觀音廳,廳門一石筍,很象觀音乘坐的寶蓮。走入廳中,石柱有的象阿佤少女,有的象巨型靈芝,也有的象彌勒端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上石球、石花晶瑩碧透,令人難以置信。
塔林廳
塔林廳位於支洞300米處,廳中有數十支石筍、石柱,高約8—15米,其中有一石柱高約20米,根粗1.6米,頂天立地,石筍上小下大,其上石花遍布,若一座座石塔,潔白晶瑩,令人留戀往返。 據說,塔林廳就是龍王子的休息廳的,左洞有條地下河,是他嬉水玩耍的地方,因為調皮,他總愛撿各式各樣的石頭到這裡,慢慢的,這石頭就堆積成這樣,形成了一道美麗的景觀。
滄源崖畫谷
沿著小黑江兩岸的美麗自然風光,在滄耿公路與滄孟公路的三岔路口有一座“回珠橋”,這就是滄源崖畫谷景區的入口。往前走十多公里即進入崖畫谷彩壁國畫走廊。走廊為喀斯特坡壁盆地,坡壁陡立、谷底平坦、灌木叢密、古藤纏繞,山花爛漫,翠鳥爭鳴。盆地中田野綠茵,稻穀如金,房屋散布,牛羊成群,兩壁岩溶、群峰千姿百態,翠綠如屏。自然裸露出的碳酸岩平置的層理,遠觀若一幅幅、一卷卷神奇迷人,氣勢恢宏的中國山水畫,依崖而引,畫面變化萬千,如山峰林木蔥翠,似空中雲霧繚繞,令人遐想。
崖畫谷也就是傳說中的藏龍谷,滔滔不息的勐董河從丁來落水洞轉入地下暗河,在地下流淌7公里左右從永安出水洞顯現,像一條白龍隱藏在山腹之中,谷中林木蔥鬱,山峰峭立,曲徑通幽,神秘莫測。
歷史沿革
沿著羊腸小道下到河邊,走過一片出谷密林,即到達海拔1200米的窪地,抬頭看“藏龍洞”三個大字躍入眼底。這裡為什麼叫“藏龍洞”呢?它來源於一個古老的佤族民間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條小白龍經常在這裡玩耍,某年農曆8月的一天,佤族村寨谷黃米熟,佤族頭人便召集村寨里的佤族同胞打穀收稻,讓男女小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到田裡來摘谷穗,即拿“谷魂”,谷穗拿到家後殺雞煮肉,釀濾水酒過新米節。小白龍聽到整個谷里歡騰便出來看熱鬧,忽然烏雲滿天,狂風四起,天空下起了暴雨。小白龍淋雨後風寒感冒,連打了三個噴嚏,將地下沖通了一個大口,谷里的河水向洞裡流去。流了七、八公里後朝一個低凹處流出,形成了落水洞和出水洞,佤族百姓看到河流突然消失,便追向小白龍討回河水以灌溉田地。小白龍無耐,只好躲進此洞藏身,後人將此洞叫“藏龍洞”。
傳說畢竟是傳說,其實此洞發育在碳酸岩中,受北東向次級斷裂制約。洞呈“Y”型,初步探測長1565米(未測完),最寬達50米,最高達40餘米,其中主洞長1115米,平均寬30米,規模宏大。洞中堆積物有黃色粘土和碳酸鹽岩石塊,為暗河沉積和洞頂崩塌而成,厚4至5米,局部達10米之多,多分布於洞口及洞壁底側。
洞外公路上面是岩廈新石器人類文化遺址。岩廈傾度角為70度,四周為樹林,可避風雨,宜於居住。岩廈開口向南,地面為平坦的平圓型,從上到下分為三層,先後出土了許多陶片,打制和磨製的石器及獸骨片等。岩頂倒懸鐘乳石,奇型怪狀。洞口樹木參天,野藤倒垂,現作為景區小憩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