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棋又叫“多眼棋”、“多目戲”。它實際上是由古代圍棋(17×17道圍棋)逐步演變而成,藏棋棋盤是由縱橫17道等距離平行線垂直相交成的正方形。棋子分黑、白兩色,比賽前要在棋盤固定位置交叉點上擺放12子(黑、白各6子)。藏棋下法與圍棋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有獨特之處,如打槍、裕褳、三碧、四碧、轉拉薩、轉棍、卡子、哈木等,既可二人對下,也可四至六人對下,藏棋沒有讓子之說,如果雙實力相差甚遠,一律用"貼目"的辦法解決,具體"貼目"多少,賽前由雙方商定。對局以前,要在棋盤上預先按固定的交叉位置,各放置六枚棋子,稱為“座子”。除此之外,兩者便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了。
在群峰疊嶂的喜馬拉雅高原,能有和圍棋如此類似的棋類遊戲,這自然引起棋史學家的興趣。藏棋是怎樣在高原上落戶和發展的?它和圍棋有著什麼樣的淵源關係?
關於藏棋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四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在漢代,由居住在四川、青海一帶的羌族同胞傳入西藏;第二種說法是由古印度隨著佛教文化於漢朝前後傳入西藏;第三種說法是由西藏人民自己發明的;第四種說法是在三國時期由諸葛亮帶入雲南;又從雲南傳入西藏。
這幾種說法以第一種和第四種的可能性較大。據說諸葛亮在雲南時;為了增加圍棋的趣味性;在弈法上;曾在原來只有四個“座子”的基礎上;增加成12個“座子”。另外;他還根據云南少數民族在生活中、勞動中有“對歌”的習俗;人們好以歌唱形式進行“舌戰”;而規定了下棋時雙方也必須進行“舌戰”;以鍛鍊各自的口才;培養思維的靈敏性;增強弈棋的趣味性。不管這一說法是否真實;但在西藏一些地區;確實有下棋時必須同時“舌戰”的習俗。
相關詞條
-
御城棋
御城棋(日文:御城碁),日本江戶時代的圍棋四大家的棋士每年再現當年的御城棋一度在德川將軍家御前進行的對局比賽。從1626年(寬永3年)開始第一次,以後每年一次。
簡介 比賽規程 加御城棋的資格 歷史 相關詞條 -
中國棋文化
棋者,弈也。下棋者,藝也。博弈是東方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於一般的消遣遊戲,還影響和陶冶著人們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審美趣味和思維方式。琴、...
內容 起源 發展 規則 圍棋文化 -
日本棋院
日本著名的兩大圍棋院之一,成立於1925年春。總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另在名古屋和大阪設有中部和關西總本部。棋院發行圍棋雜誌、書籍,培養棋手、進行比賽並...
簡介 歷史 歷任總裁 理事長 財務 -
正方棋
正方棋的棋盤是一個11*11-4=117格的方格網,通過我和我的partner的漢化棋盤可以看出,四個角上的四個方格被剪掉了而已。
簡介 特殊陣型 其他下法 公告 -
三國棋
三國棋,又名三國演弈(義)棋、三國象棋,是第一款與《三國演義》完美融合的棋類遊戲,被稱為“棋盤上的三國演義”。三人對弈,分別扮演魏、蜀、吳,通過運用各種...
主要特色 傳說故事 詳細規則 經典謀略 三國人物 -
圍棋[中國國棋]
圍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所作,...
歷史 棋具 規則 術語 等級 -
圍棋[國際通行棋種]
圍棋,是一種策略型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所作,...
歷史 棋具 規則 術語 等級 -
騶山棋一
騶山棋一,霹靂布袋戲虛擬人物。 隱居騶山洗棋亭的異人,本名鳳隱鱗,天生命格特殊,以築墓蓋命之法,為自己蓋命而避開天命輪迴。棋一本身命帶陰符,擅使陰力,具...
人物設定 人際關係 人物設計 人物生平 人物評價 -
棋經十三篇
《棋經十三篇》是宋朝時出現的一部在我國圍棋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 《棋經十三篇》的價值,首先在於它的系統性。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從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
介紹 序言 論局篇第一 得算篇第二 權輿篇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