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分布狀況
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東段、青藏高原東部。罕見或地區性常見留鳥見於西藏南部及東南部、雲南西北部、青海東部、甘肅西部、四川西部山區。為垂直遷移的候鳥,夏季于海拔3400~5400米但冬季下至2000~4300米。
習性
見於灌叢以上的高山草甸及裸岩山頂地帶,喜雨浸的山脊及高處。棲於岩石而似(JI)。有時同性別的鳥結成小群至大群。飛行及姿勢似磯鶇,但也似紫翅椋鳥而結大群盤旋飛行。冬季結群棲於樹上。
藍大翅鴝是中等體型(21厘米)而似鶇的鳥。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東段、青藏高原東部。罕見或地區性常見留鳥見於西藏南部及東南部、雲南西北部、青海東部、甘肅西部、四川西部山區。
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東段、青藏高原東部。罕見或地區性常見留鳥見於西藏南部及東南部、雲南西北部、青海東部、甘肅西部、四川西部山區。為垂直遷移的候鳥,夏季于海拔3400~5400米但冬季下至2000~4300米。
見於灌叢以上的高山草甸及裸岩山頂地帶,喜雨浸的山脊及高處。棲於岩石而似(JI)。有時同性別的鳥結成小群至大群。飛行及姿勢似磯鶇,但也似紫翅椋鳥而結大群盤旋飛行。冬季結群棲於樹上。
栗腰藪鴝,拉丁學名是Drymodes brunneopygia,屬鳥綱、雀形目、鶇科。分布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
名稱類別 整體概述 外形特徵 生活習性 該科種類藍歌鴝(學名:Luscinia cyane)為鶲科歌鴝屬的鳥類,俗名藍尾巴根子、藍靛槓、掛銀牌。分布於西伯利亞、朝鮮、日本、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
簡介 外形特徵 分布範圍 生活習性 亞種分化藍額紅尾鴝(學名:Phoenicurus frontalis)體長14-16cm。雄鳥夏羽前額和一短眉紋輝藍色,頭頂、頭側、後頸、頸側、背、肩、兩翅小覆...
外形特徵 棲息環境 分布範圍 生活習性 繁殖方式北紅尾鴝(學名:Phoenicurus auroreus):是小型鳥類,體長13-15厘米。雄鳥頭頂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兩翅黑色具明顯的白色翅斑,腰、...
形態特徵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野鴝體長約15厘米。上體褐色、下體白色,有白色眉紋和紅色的頦和喉,十分醒目。地棲性,常在平原、繁茂樹叢、竹叢或蘆葦叢間跳躍,或在四周地面、農田、菜地里奔...
野鴝 分布範圍 生活習性 鳥的飼養白尾藍地鴝台灣亞種(學名:Cinclidium leucurum montium),是台灣的特有亞種。分布於台灣本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外形特徵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紅尾鴝(學名:Phoenicurus):舊大陸的雀形目、鶇科、紅尾鴝屬約11種鳥類的通稱。體長約14-16厘米,因尾紅色而得名,經常擺動尾部。習性似鶲。...
形態特徵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塞席爾鵲鴝屬雀形目,鶇科,鵲鴝屬,大約有8種,主要以昆蟲為食。分布於印度洋,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
名稱類別 保護級別 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