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範圍
藍光不同於紫外線,它不僅存在於太陽光中,還大量存在於電腦顯示器(無論LED還是CCFL)、數碼電子產品顯示屏、手機、電視、甚至汽車車燈、霓虹燈中。相關研究表明,不同波長的藍光對於人眼的危害效應是不同的,435納米至440納米之間的藍光對眼睛的危害效應最大,該效應隨著波長的增加或遞減而逐漸減小。雖然LED光源中,光譜能量的峰值看似處於藍光波段,但其實危害最大的435nm波段比傳統CCFL顯示器低,所以LED的藍光危害要小於傳統CCFL顯示器。生活中,可以發出藍光的光源有很多,除了浴霸,平板顯示器、LED霓虹燈、螢光燈、陰極管背光顯示器、iPad、大屏手機等都有背景光源,通過強大的電子流激發的光源中含有異常的高能短波藍光,都會影響孩子的視網膜,應避免長期直視。
發現
早在1966年Nell等研究發現藍光的照射可以引起視網膜細胞的損傷,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喪失。其中,波長400-480納米之間的短波藍光對視網膜的危害程度最大。
在2010年國際光協會年會中,世界頂尖光學專家一致指出:短波藍光具有極高能量,能夠穿透晶狀體直達視網膜。藍光照射視網膜會產生自由基,而這些自由基會導致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衰亡,上皮細胞的衰亡會導致光敏感細胞缺少養分從而引起視力損傷,而且這些損傷是不可逆的。
如今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已經不能離開電腦,筆記本,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可以足不出戶的工作、生活、娛樂,這一切都是通過網際網路和計算機顯示屏來顯示的。在提高工作效率,享受娛樂生活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自己的雙眼正受到藍光的傷害。
主要危害
引起眩光
由於短波長光線具有相對較高的能量,當遇到空氣中的細小的粒子亂射率較高,這是引起眩光的主要原因。視網膜病變和眼術後(準分子手術、白內障手術)患者對光非常敏感,會感覺到異常的刺眼,那也是短波藍光使然。視覺疲勞
可見光線在眼內聚焦後焦點不同,兩焦點之間會形成焦點距離差。這是形成視物模糊的主要原因。長時間視覺疲勞會引發其他疲勞症狀。藍光的射入會加劇焦點距離差和視覺模糊度。是因為藍光經過聚焦後,焦點沒有落在視網膜上,而是落在了視網膜與晶狀體之間。增大了光線在眼內聚焦的焦點距離差。
藍光正是導致產生數碼視覺疲勞(DEF)的主要原因。
慎用人群
第一類是眼睛嬌嫩的兒童,嬰幼兒的晶狀體更加清澈,無法對藍光進行過濾,而孩子又有追光的天性,受到長期大量藍光照射,可能導致幼兒視網膜出現光毒性的損傷,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視網膜的裂孔,以至於失明。
第二種是糖尿病人,糖尿病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以後,都有視網膜的病變,視網膜承受光損傷的約值大大下降,另外生活中很多藥物是有光敏性的,吃了藥以後,LED藍光的損傷可能更明顯。
最後,晚上也不宜使用LED燈,長期使用,將影響睡眠,照成生物鐘紊亂,從而降低人的免疫力。
防治措施
要防止CCFL藍光危害,最主要的是避免人眼長時間直視光源表面,對於家中防護意識較弱的嬰幼兒和老年人,應採取措施防止光源直射到眼部。另外,一般來說暖色調LED中的藍光比例比冷色調LED要少,帶漫射罩LED燈的表面亮度比不帶罩或帶透明罩的LED燈的亮度要低。消費者在購買LED照明產品時,應對產品的色調和表面亮度予以關注。
研究顯示,藍光大量存在於LED燈、電腦顯示器(包括CCFL和LED)、手機、數碼產品、液晶顯示屏、浴霸等光線中,但只有達到陽光的亮度才會造成傷害。
對此家長們應該樹立孩子正確的認知,讓它們對孩子的智商發揮作用,幫助他們贏得尖端的機器人競賽而其使用也僅限於此。
a合理引導小孩上網時間,培養小孩良好的生活習慣
b從飲食結構調整小孩膳食結構,增強身體免疫力
c多食選擇含葉黃素,多C產品
d平常上網、看電視時將亮度調低,色溫調暖
e減少上網時間,尤其要避免在黑暗處盯著手機或顯示器。
科學研究
2014年6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神經科學家首次通過光基因學技術實現了對動物肌肉運動的控制。他們用藍光照射清醒小鼠的脊髓,小鼠的兩條後腿就都不能動了。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成果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幫人們研究複雜脊髓線路是如何協調運動與感受過程的。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One)上。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導,本研究由MIT麥戈文腦研究所教授埃米利奧·比奇負責。以往,神經科學家通過電刺激或藥理介入控制神經元的活動,以弄清楚它們的功能。這些方法揭示了許多關於脊髓的信息,但還沒有一種能精確控制特定類型神經元的方法,本研究探索了用光基因學技術研究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的功能。這種神經元與脊髓中其他神經元一起形成了迴路,執行腦發出的命令,並向腦傳送來自肢體的感覺信息。
光基因學技術是通過基因編程,讓某類神經元能表達一種叫做視蛋白(opsin)的光敏蛋白。視蛋白是一種離子通道,是調解神經元電活動的“泵”.受到光照時,一些視蛋白的活動會被抑制,而另一些會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