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逍遙音樂節](/img/0/da0/nBnauM3XyUjM4UDN4ETM5kjM1ITMxEDM3QjMwADMwAzMxAzLxE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創立於十九世紀的“逍遙音樂節”可能是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藝術節。做為一個致力於吸引音樂的入門愛好者的藝術節,它的歷史與成就,不僅已經化為了倫敦文化的一部分;它同時也是許多英國人記憶當中的一部分。
一個世紀之前的1894年,倫敦皇家艾伯特廳的新任經理羅伯.紐曼(Robert Newman)招來了青年指揮家亨利.伍德(Henry Wood),一起商量在如何重建這個已經逐漸破敗的“皇家艾伯特廳”之後,給它帶來新的生命。紐曼向伍德透露他想舉辦一個專門為入門觀眾設計的音樂節,兩人意見很快就一拍即合;隔年,第一屆的“逍遙音樂節”於是誕生。
直到第一次世紀大戰結束,紐曼逝世的隔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才在1972年接收了逍遙音樂節的主辦權,並且將BBC冠在音樂節的前面。雖然名稱更動了,但是吸引入門觀眾的原則並沒有改變;同時音樂節依舊保持著它的低價門票策略。最早的時候,只要入場券的售價不到半磅;即便是今天“逍遙音樂節”最便宜的門票價格也只要二英鎊。
從六零年代開始,“BBC逍遙音樂節”逐漸的將邀請對象擴及世界各地的樂團及音樂家。事實上,幾乎歐陸各大城市的主要樂團都曾在“BBC逍遙音樂節”的唯一演奏場地“皇家艾伯特廳”出現過。為了容納更多的觀眾入場欣賞演出,音樂節很早就已經開放“站票”給所有想進來欣賞音樂的觀眾--“皇家艾伯特廳”連“坐票”加“站票”最多可塞進六千多人;許多音樂家都很好奇,這些站上二十個鐘頭的觀眾是如何保持現場安靜的。
每年七、八月的音樂節期間,“皇家愛伯特廳”每晚都要節目;有時候還會有下午場的演出。同時,拜“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播送網路之便,“BBC逍遙音樂節”一年七十餘場的演出都會有BBC的現場立即廣播。部分節目還會透過BBC進行電視實況轉播。
簡介
![逍遙音樂節](/img/b/284/nBnauM3X4UzN3MTOwITM5kjM1ITMxEDM3QjMwADMwAzMxAzLyE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逍遙音樂節是每年一度在倫敦中部(主要是在南肯聖頓的皇家艾爾伯特大廳)舉行的古典音樂節。逍遙音樂節在夏天裡的八個星期舉行,每天都會有古典音樂會。音樂節起源於一百多年前,如今每屆音樂節都會在艾爾伯特大廳進行超過70場的音樂會、自成系列的八個室內音樂會、最後一晚在其他地方舉行的附加音樂會以及相關的教育和兒童活動。
它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古典音樂節。“逍遙音樂節”這一名字的來由是一開始參加音樂節的觀眾可以在音樂會期間在會場內隨意走動散步。如無意外,每場音樂會的站票只能在音樂會當天購買。這個規定往往會使狂熱的聽眾排起長龍購買擁有著名音樂家或音樂作品場次的門票。
音樂節的觀眾可以購買全季或半季的套票。這種套票雖然保證能夠入場,但卻不擔保有站的位置。有一部分觀眾特別熱衷於參加音樂會,他們將完整參加音樂節中的每一場音樂會視為榮譽的象徵。
特色
![逍遙音樂節](/img/7/352/nBnauM3X3ADMwMjNyITM5kjM1ITMxEDM3QjMwADMwAzMxAzLyE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第100 屆逍遙音樂節於1994 年舉行。每屆音樂節將上演70 多場主要的音樂會,不斷深化著交響音樂和歌劇音樂的範疇。 逍遙音樂節將一如既往地歡迎世界各地的知名演奏家前來獻藝,同時也向世界展示英國音樂界的風采,包括 BBC 自已的交響樂團和合唱團。
1996 年,逍遙音樂節又進行了創新,推出了“公園音樂節”、“逍遙音樂節室內樂”和“逍遙音樂節講座”(Proms in the Park、Proms Chamber Music、Proms Lecture)。1997 年,逍遙音樂節首次舉辦了獨奏音樂會。在隨後幾年中,各種特色節目紛紛亮相:1998 年的“合唱日”(Choral Day)、1999 年的“縱貫午年樂史盡在一朝一夕”(1000 years of music in a day)、2000 年的逍遙音樂節千禧年青年日 (Proms Millennium Youth Day)。此外,爵士、電影和舞台音樂也在音樂節上百花齊放。2000 年,逍遙音樂節盛況空前:皇家阿爾伯特廳不斷擴大會前研討的規模,皇家音樂學院推出“作曲家肖像展”,蛇形畫廊 (Serpentine Gallery) 還推出了逍遙音樂節詩歌節 (Poetry Proms)。
每場音樂會都由 BBC3 台通過網路或廣播進行現場直播。從 2002 年開始,BBC 電視台加大了直播力度。此外,逍遙音樂節網站也開通了視頻點播服務,節目包括蜚名國際的閉幕音樂會。逍遙音樂節還首次與提供數位電視服務的 BBC 4 台合作,實現了與觀眾的互動。公眾可通過電子郵件表達自已的意見和疑問,在直播過程中,只需點擊“紅色按鈕”,BBC 1、2、4 台的電視觀眾就可以同步收看節目點評。2004 年,節目點評新增到廣播和 Freeview 的 DAB 服務中。2005 年,逍遙音樂節推出了第一個可通過手機訪問的 WAP 網站,每天提供免費的文字簡訊。目前,幾乎每場音樂會在播出一周后都可以通過音樂節網站點擊收聽。
自1895 年以來,雖然逍遙音樂節的內容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亨利·伍德為音樂節制定的宗旨仍然不變:以最高的演出水準,為眾多的觀眾獻上最多樣化的音樂。
漫步於皇家阿爾伯特廳欣賞音樂這一傳統始終作為音樂節的主打特色,繼續營造出獨特、休閒的氛圍。
前景
![逍遙音樂節](/img/b/5c5/nBnauM3X4QjMxgjN0ITM5kjM1ITMxEDM3QjMwADMwAzMxAzLyE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著名的英國“逍遙音樂會/The Proms”到已經有111的歷史,是音樂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個音樂節。自創辦的那天起,就一直秉承著“作品寬泛,水準一流,面向大眾”的原則。音樂會的曲目,通常這樣搭建:上半場是“比較嚴肅”的作品,下半場是短小好聽的、紐曼稱之為“超級狂想曲”的作品,包括部分歌劇當中的流行唱段。
1996年起,“逍遙音樂會”再度革新,創建了“公園逍遙/Proms in the Park”、“室內樂逍遙/ Proms Chamber Music”、“演講逍遙/ Proms Lecture”等幾種不同的表演;緊接著1997年首場“逍遙獨奏音樂會”開盤,引發了音樂會架構的新一輪組合,1998年“合唱日”、1999年“千年音樂一日現”、 2000年“千禧青年日”等主題音樂會相繼獲得成功;而來自其他國家的爵士樂、電影音樂、舞台劇作品等,使得節目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元化。
從嚴肅高雅的古典音樂,到易於接受的跨界音樂,再到年輕人非常熟悉的流行音樂。1999年逍遙音樂節的兒童專場演出,給人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原來所有音樂都是相通的,它們可以如此融洽地出現在同一個舞台,被絕大多數人接受。更主要的是,它們都為人們帶來了歡樂和愉悅,可以說,突出音樂欣賞的樂趣正是這場音樂會的特色所在。
中外著名音樂節
通常是在特定的地方用統一的內容,例如民族音樂、現代音樂或發揚某一傑出作曲家的作品,舉行連續性的演出,音樂節意指持續數天和數周的、一種或幾種藝術的慶祝聚會。其中大多數每隔一段的時間並通常在同一地點舉行。 |
奧爾德堡音樂節| 德國音樂節| 拜魯伊特音樂節| 切爾騰漢姆音樂節| 愛丁堡音樂節| 逍遙音樂節| 多瑙厄申根音樂節| 奧克崗巴赫音樂節| 拜魯伊特音樂節| 薩爾茨堡音樂節| 奧爾德堡音樂節| 切爾騰漢姆音樂節| 愛丁堡音樂節| 伍德斯托克音樂節| 蒙特婁音樂節| 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貝多芬音樂節| 昆卡宗教音樂節| 法納夏日音樂節| 斯萊郝斯頓音樂節| 布達佩斯春季音樂節| 巴斯國際音樂節| 澳門國際音樂節| 卡梅爾巴赫音樂節| 加拿大國際音樂節| 莫扎特音樂節| 倫敦室內音樂節| 紐倫堡管風琴節節 |
通州草莓音樂節 | 迷笛音樂節 | 西湖音樂節 | 牛魚嘴山水音樂節 | 蘇州活力島音樂節 | 張北草原音樂節 | 西溪有愛音樂節 | 鄂爾多斯音樂節 | 無線星空音樂節 | 長城探戈塢森林音樂節 | 京浪音樂節 | 橘洲音樂節 | 張冠李戴音樂節 | 雪山音樂節 | 摩登天空音樂節 | 西安草莓音樂節| 熱波音樂節 | 武隆仙女山音樂節 |電子音樂節| 草莓音樂節| 吉他中國音樂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