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經過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軍隊與同盟國軍隊於1915~1918年在巴爾幹半島南部進行的幾次作戰。1915年10月5日,英法聯軍15萬人開始在希臘東北部港口薩洛尼卡(塞薩洛尼基)登入,企圖控制希臘並進而增援塞爾維亞和黑山,但由於行動遲緩、中途遭保加利亞軍隊攻擊,未能及時給塞軍以直接有效的支援,於同年底撤至薩洛尼卡固守待援。11月底,塞軍被迫撤至科孚島和比塞大。12月11日,英法聯軍退至預有防禦準備的薩洛尼卡登入場,因而形成薩洛尼卡戰線。與英法遠征軍(1916年2月起與東方集團軍)對峙的是得到德國幾個師加強的保加利亞2個集團軍(共13個步兵師)。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後,加利波利半島的協約國軍隊一部、義大利軍隊、俄軍兩個旅、塞爾維亞集團軍調入薩洛尼卡作戰。1916年年底,雙方在斯特魯馬河和莫納斯蒂爾(比托爾)地域經一系列局部戰役後,轉入陣地防禦。1917年初,聯軍將薩洛尼卡戰線的軍隊增至66萬人後,於4—5月在茨爾納(切爾納)河谷地實施了局部戰役,但未獲勝利。此後,便停止了積極的戰鬥行動。1918年9月,聯軍在薩洛尼卡戰線的人數達到66.7萬人,火炮2070門,為了突破保軍和德第11集團軍(40萬人,1138門火炮)的防禦,法國路易斯·弗朗徹·德斯佩雷上將指揮聯軍發起了進攻戰役。9月15日拂曉,法軍2個師、塞軍1個師經22個半小時的炮火準備後,發起衝擊,於黃昏前突破敵防禦地段15公里(切爾納河與瓦爾達河之間),截至9月22日,聯軍用騎兵和航空兵擴大突破正面達150公里,深入縱深80公里。聯軍切斷敵人防線,直達縱深。法軍東方集群隨後從左翼擴張成果,英軍從右翼突破保軍防線。25日,協約國軍隊進抵瓦爾達爾河上游,多處突入敵軍陣地。協約國空軍配合地面部隊作戰,騎兵部隊快速機動,於29日占領斯科普里。
戰役意義
至9月底,德第11集團軍陷入合圍,9月30日投降。在這種情況下,保加利亞由於爆發了弗拉達亞起義(1918),而退出戰爭,9月29日,在薩洛尼卡簽訂了停戰協定(10月2日,保加利亞國會批准)。協約國軍隊的勝利,導致同盟國軍隊在巴爾幹戰場全線崩潰。此役是協約國軍隊在山地進攻作戰中由戰術突破發展為戰役突破的典型戰例,它牽制了德、奧的部分兵力,支援了其他戰場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