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拉·伊格娜吉耶芙娜·穆希娜

薇拉·伊格娜吉耶芙娜·穆希娜

薇拉·伊格娜吉耶芙娜·穆希娜(1889年-1953年),蘇聯時代最出名的女雕塑家。他1937年為巴黎博覽會創作了大型紀念雕塑《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成為蘇聯的標誌性雕塑,緊接著創作了《糧食》,《小高爾基像》,《游擊隊女隊員》以及一大批優秀的肖像雕塑。晚年從事教學工作。

生平

1989年穆希娜百年紀念郵票 1989年穆希娜百年紀念郵票

  薇拉·伊格娜吉耶芙娜·穆希娜,是蘇聯革命年代涌一位優秀的紀念碑雕塑家,一生為社會主義俄羅斯祖國創作了許多為人民所稱頌的大型雕像。她誕生在里加,1909年進入莫斯科藝術學校學習繪畫,指導她的著名教師有尤恩與杜金。後來轉入西尼奇娜的雕塑工作室學習。1912年去巴黎,曾向著名雕塑家布德爾學習過,也在羅丹工作室學習過。兩年後轉赴義大利。十月革命後,她參加了蘇聯的革命藝術活動,列寧倡議的紀念碑宣傳計畫的執行,創作了《革命火炬紀念碑》。並塑造了許多蘇維埃人的典型形象。其代表作是《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和《糧食》。從其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熱愛工農和勞動,懷有崇高的美的理想,而又具有深刻思想和傑出技巧的人。

穆希娜可以說是有男人氣魄的女雕塑家。在構思上非常巧妙,創作時又不拘泥於表現手法和材料本身,是一位富有才華和大膽創新精神的藝術家。她雕刻作品,造型雄偉,塑造有力,風格獨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鮮明的時代感,曾多次獲得國家獎,對前蘇聯雕刻藝術的發展貢獻巨大。穆希娜認為,藝術的任務是代表人民發言,滿足他們的審美需要。她說:“今天的藝術,會在遙遠的將來講出人民對於自由、和平與誠實勞動的熱愛,以及他們對於壓迫的深刻憎恨的故事。”她反對形式主義地看待生活,她批評“有的藝術家處理生活時好像它是靜物一樣,並且把照相般精確地再現日常的環境作為現實主義的表征”。她認為:“藝術作品在描繪出工作時人的精神狀態而不只是說明工作本身時才是成功的。” 穆希娜為社會主義祖國塑造的許多勞動英雄、建設者和大自然的征服者的光輝形象,曾多次使她獲得了勞動紅旗勳章等各種獎章、獎金。同時,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永恆的美的享受。

作品欣賞

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

巴黎博覽會全景 巴黎博覽會全景

1937年,“國際藝術、技術與現代生活博覽會”在巴黎舉行,穆希娜為蘇聯展覽館大廈創作了這件大型雕塑。作品一經問世,立刻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蘇聯展覽館是長方形的大廈,其體積逐漸向前廳正面增高,形成一座高拱門,同時,也是這件作品的基座。雕塑在基座上高達30多米,側面望去仿佛凌空飛翔,雄健而輕捷;從後看去,又象是正在疾飛遠逝。整個作品造成了一種獨特的運動感。

作品中,工人與女莊員高舉鐮刀和鐵錘的雕像立在頂端,那好像前進而又上升的動勢延長了拱門的垂直線。兩個人物在昂首前進的構圖中,因向上舉起的手勢而取得平衡,並由於同一的意志和統一的步伐而達到了形象上的一致性。雕像中的衣服緊貼著人物一往無前的身軀,富有裝飾性的衣褶和飄帶在風中揚起,極大地增強了雕像的運動感。人物的面部具有深刻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了當時蘇聯人民激越和愉快的精神風貌。這座不鏽鋼製成的雕像在不同光線的照耀下顯現出了各異的絢麗色彩,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強烈的時代感,成為了新生的蘇維埃國家的象徵。

在鑄造技術尚未現代化的三十年代,建造如此大型的不鏽鋼雕塑在當時世界上是一個偉大的創舉。製作過程中,作者克服了許多技術上的難關,特別是每個局部都需在小稿的基礎上放大十五倍,僅是製作飄帶一項就用了將近5噸的材料,更增大了工藝的難度。雕像完成後,穆希娜感慨地說:“從我們這裡誕生了一門新的學科──雕塑工程學。” 巴黎的博覽會結束之後,工人和集體農莊女莊員運回蘇聯,安置在莫斯科,直到今天。

糧食

穆希娜雕塑《糧食》 穆希娜雕塑《糧食》

《糧食》作於1939年,原來應市建工程的委託,為莫斯科河的橋面作裝飾而設計的。後來此像被改鑄成青銅,於1939年蘇聯"食品工業展覽會"上展出,受到蘇聯人民的普遍讚揚。這尊組雕的藝術手法比較活潑,形象既具生活氣息,又適當注意它的紀念碑性質。兩農婦蹲在地上,一左一右,右邊一個以裸體展現;左邊一個只穿一條裙子。穿裙子的姑娘要把一捆麥束掮到肩上,右邊一個扶起麥束的一頭,也舉肩應承。形成一個門式構圖,從而形成平衡的聯繫。雕像彼此呼應,頗有情節性,使這一勞動的合作富有一種紀念性。組雕無論從哪個角度觀看,造型都很完整。

裸體表達了勞動婦女的健美,這是傳統審美觀的發展。勞動姿勢使形式感更加強烈,又具有時代新意。穆希娜大膽採用情節性方式,但不讓具體性局限形式,使勞動舞蹈化,造型美化。它是生活,又不同於生活。如穿裙農婦的兩腿呈舞蹈坐姿。她低頭舉臂,身姿穩定而優美。裸體婦女與此相反,臉轉向穿裙婦女,既有照應,又有自己的形體美。雕塑總體感覺不過分莊重,又充滿紀念碑性質,在觀者的心中留下美好的記憶。這尊《糧食》有164厘米高,從1960年起,被收藏在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