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公卓

蕭砥,男,字功卓(後人皆以字稱之),號哲泉,晚號燕南嘯叟。河北省保定市人,一代武學巨擘、道家武當弟子、內家拳宗師、府內派傳統楊式太極拳正宗傳人、蕭氏內家拳的創立者。

蕭砥(1886——1979)字功卓(後人皆以字稱之),號哲泉,晚號燕南嘯叟。河北省保定市人,一代武學巨擘、道家武當弟子、內家拳宗師、府內派傳統楊式太極拳正宗傳人、蕭氏內家拳的創立者。生於晚清時期一個武舉家庭,自幼隨父習武,及長離鄉,遍訪名師。先後師從老一代跤手張鳳岩、八卦名家李文彪、太極大師郝為真及通背太極創始人張策、形意拳大師趙慶祥等,於八卦掌、通背拳、形意拳及跤術、技擊、兵器等,靡不精熟。後攜武從戎,官至東北軍中將旅長(1934年《清苑縣誌》有載)。
蕭功卓早年在直系軍隊任連長時,曾駐防於滄州。偶遇京西蓮花山武當下院蕭道長,蕭道長雖年逾半百,但武功卓絕,精於技擊,能將普通紙捻兒擲入木柱內寸余,足證其內力之深厚。因見蕭功卓骨骼清奇、氣宇不俗且恰和自己同宗共姓,氣息相投,遂親予點悟,收在門下並賜予道號“悟通子”,正式成為了一名武當弟子。師徒同食同寢數月,蕭道長密將武當金蟾子派‘智傳’(傳予玄裔弟子一路者稱‘智傳’,傳予俗家弟子一路者稱‘慧傳’)內外功法傾囊而授,蕭功卓一時武藝大進。數月間,蕭道長苦口婆心,幾番相勸,要蕭功卓捨棄軍職,隨自己南下武當,進修上乘功法。蕭功卓均已“親恩未報、功業未立”為由婉言回絕。臨別時,蕭功卓對恩師發下誓言,待得他年功成名遂之後,一定會拋家舍業,前往朝拜武當祖庭,再續師徒之緣,蕭道長頜首稱善,二人灑淚分別。
軍旅生涯間隙,他還結識了武術大師、孫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先生,交誼甚厚。二人若從八卦一門而論,孫為蕭之師叔;從形意一門而論,孫為蕭之師伯。維時在民國初年,河北永年太極拳大師、郝派太極拳創始人郝為真去北京探訪親友,臥病逆旅,幸得孫祿堂、蕭功卓等人慷慨救助,為其延醫治療,床前侍奉。郝為真為報孫、蕭搭救之恩,遂將其太極拳拳式、理法逐一演練明示。因而從郝派太極一門而論,二人則為師兄弟關係,其互相之倚重親近可略見一斑。
自從軍以來,蕭功卓目睹並親歷了舊中國干戈四起、軍閥混戰的黑暗現實和老百姓顛沛罹難、流離失所的苦難生活,在內心的極度矛盾和衝突之中,他開始對這種血雨腥風的戎馬生涯產生了厭倦情緒。在歷任要職後,最終毅然決然辭官隱遁,回歸故土。& X6 P2 S) l$ ]! t7 v
隱退之後,蕭功卓於保定廣交各方名士,他為人謙虛律己,從不以年長藝高驕人,以超邁的德行素養受到輩行推重,為地方公認的紳士。在武學方面更是全心研索,力圖精進。曾拜於趙慶祥先生門下習練深州派形意拳數年,朝夕鍛鍊,深得其中三昧。並受到尚雲祥、孫祿堂、趙振堯等前輩名家的指教。又與武當劍嫡傳名家陳聘清先生交好,得到武當劍單操和對練全部套路的真傳。兼收並蓄,遍覽斯道奧妙,一時成為保定知名的武術家,曾應師命受聘於當時的河北農學院(今河北農大),任武術教員。
此時的蕭功卓,自師從郝為真學習郝派太極以來已逾廿年。日常習武之餘,常思及當年楊氏(露禪)父子在京弘揚太極拳術,久負盛名,若只有一套太極拳未必撐得住門戶,想必另有不傳之秘。於是經年百計尋求,多方查考,冀觀全貌,惜其一直未能如願。直到舉家遷往北京之後,一日偶遇同門友人,言及太極大家富英先生之父富周老先生,恰是當年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在清王府內的親傳高足,家學淵博,所學乃楊氏全部太極拳云云。正可謂因緣際會,蕭功卓聞之如獲至寶,遂親往拜謁,並於1937年拜於富英門下,開始習練府內派太極拳術,與富先生執父子禮,朝夕奉侍,受其親傳,苦修數載,同時得到王茂齋、恆壽山諸前輩的指導,最終將府內派楊氏太極拳的全部功法習練純熟。在富英處習拳期間,名手李瑞東先生之長子李博英慕富英之名前來比手。適逢蕭功卓在場,率先請戰,言曰博英若能取勝方可與富先生一試。結果李博英負於蕭手,遂亦拜於富英門下,而蕭亦回拜李瑞東先生為師。一時傳為佳話。從此,蕭功卓在學習府內派太極拳的同時,又習得李派拳術,武學日趨大成。
在京期間,除專心習武外,蕭功卓還結識了社會身份為北池子國小教員的中共地下黨員何潤剛,何潤剛請蕭功卓教授他和另外幾名地下工作者一些基礎的防身功夫,蕭功卓慨然應允、悉心教授,結果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這些地下黨員就能夠基本做到從容對戰、防身有備了。在和何潤剛等同志的交往過程中,蕭功卓也對中國共產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大家相處的極為融洽。不久,駐紮在北京的日本特高科密探獲悉了這一訊息,認定蕭功卓有重大通共嫌疑,決定對其實施秘密抓捕。在月黑風高的一個夜晚,日本兵包圍了富家宅院,正在院裡練功的蕭功卓以其軍人所特有的敏感,細微的分辨出了馬靴踩踏和兵器撞擊所發出的聲響,他先以極快的速度溜到富英先生的窗下,壓低聲音和師父道別,未等富先生回音,鏇即施展自己平生所學的功夫,翻蹦跳躍、越脊竄房,狸貓般的消失在夜色之中,在黎明前混出了北京。返回原籍後,迅速帶領家人及親近弟子變賣了部分家資,遠奔他鄉,漂泊江湖,開始了漫長的流亡、避難生涯……
新中國建立後,蕭功卓舉家返回了故鄉保定,曾擔任過保定市武協教研組長等職務。他常年在蓮池和各大公園內義務教授武術,將一身拳法無償傳授給慕名前來請教的人們。他對學生關懷備至,誨人不倦,不僅傳授中華武術瑰寶,更尊尚武德,重視對個人品行的培養,使習武者不僅強身,更在心靈上受到傳統道德的教化。又因他為人性格開朗灑脫,待人謙和,不擺架子,從而追隨受學者益多。在教學中,他更結合自身多年經驗,在繼承楊式府內派太極拳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革,使之更符合人體生理特點和技擊的力學原理,如把太極治架由原來的弓蹬步改為三體勢步,不僅更切合技擊實戰的需要,而且形成了蕭氏特有的風格;將原來的向上提肛動作改為向前收臀抱胯,更易於做到氣沉丹田,有利於身體的上下相合和內氣運行等。經蕭功卓改進後的太極拳不但更符合技擊的原理,而且對於內功的修煉也更有助益,使練習者便於掌握,易上功夫。除改進傳統太極拳外,蕭功卓也結合實踐,對形意拳、八卦掌和通背拳做了有益的更進。他還親手編寫了“內家拳拳譜”、“八卦掌要訣”、“十三總勢歌訣”等武術專論文章,精簡舊譜,刪去繁難,以便於後學習練掌握。經他親手推敲、修改過的祖傳舊譜,變得精當易懂,成為系統、規範的參考資料,不僅大有益於後學,更對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傳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1979年冬,蕭功卓忽然感念起當年對武當蕭道長所發的誓願未能實現,遂悶悶不樂、鬱鬱寡歡起來,但是每日仍待客演武不輟,直至臨終前一天晚上,還在教習武當地盤劍到深夜兩點多鐘。第二天上午又繼續教人練拳,與常無異。至下午五時,於家中浣洗素服,盤膝坐逝、含笑而去,身骨柔軟、面色如生。臨終前囑以家人,墓碑但鐫“武當志士蕭功卓之墓”即可,並要求他日下葬時,必須頭朝武當方向,以示應約赴感之意!
後輩學人每談及此,皆謂實乃其德劭功著、學修有成所致。生前之傳奇軼事,至今仍為市井坊間所樂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