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荊實提取物

蔓荊實提取物

蔓荊子,又名蔓荊實。乾燥果實圓球形,直徑4~6毫米。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4條縱溝;用放大鏡觀察,密布淡黃色小點。底部有薄膜狀宿萼及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實的1/3~2/3,邊緣5齒裂,常深裂成兩瓣,灰白色,密生細柔毛。體輕,質堅韌,不易破碎,橫斷面果皮灰黃色,有棕褐色油點,內分四室,每室有種子1枚,種仁白色,有油性。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以粒大、飽滿、氣芳香、無雜質者為佳。

英文名稱:FructusViticisP.E.
別名:蔓荊子、荊子、萬荊子、蔓青子、蔓荊、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風、白背草。
提取來源:為馬球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
規格:10:1
性狀:棕黃色精細粉末。
粒度:100%通過100目。西安源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應
性味歸經:辛、苦,微寒。歸膀胱、肝、胃經。
功效主治: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治風熱感冒,正、偏頭痛,齒痛,赤眼,目睛內痛,昏暗多淚,濕
痹拘攣。
貯藏:存放在陰涼、乾燥、避光的地方。
保質期:兩年包裝說明:內雙層塑膠袋外加紙板桶(25kg/桶)。
【功效分類】解表藥,辛涼解表藥
【功效主治】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治風熱感冒,正、偏頭痛,齒病,赤眼,目睛內痛,昏暗多淚,濕痹拘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血虛有火之頭痛目眩及胃虛者慎服。①《本草經集注》:“惡烏頭、石膏。”②《醫學啟源》:“胃虛入不可服,恐生痰。”③《本草經疏》:“頭目痛不因風邪,而由於血虛有火者忌④《本草匯言》:“痿痹拘攣不由風濕之邪,而由於陽虛血涸筋衰者勿用也;寒疝腳氣不由陰濕外感,而由於肝脾羸敗者亦勿用也。”
【用藥配伍】配連翹:解表疏風;配菊花:入肝經,明目。配川芎:活血祛風;配人參:清肝明目。
【炮製方法】炒蔓荊子:篩淨灰屑,除去殘存萼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黃色,略噴清水,放涼。《雷公炮炙論》:“凡使蔓荊子,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時後蒸,從巳至未,出,曬乾用。”
【資源分布】①單葉蔓荊:分布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湖北、雲南、廣東等地。②蔓荊(《本經》)分布我國沿海各省及雲南、廣西等地。
【藥材鑑定】乾燥果實圓球形,直徑4~6毫米。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4條縱溝;用放大鏡觀察,密布淡黃色小點。底部有薄膜狀宿萼及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實的1/3~2/3,邊緣5齒裂,常深裂成兩瓣,灰白色,密生細柔毛。體輕,質堅韌,不易破碎,橫斷面果皮灰黃色,有棕褐色油點,內分四室,每室有種子1枚,種仁白色,有油性。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以粒大、飽滿、氣芳香、無雜質者為佳。顯微鑑定:果皮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類方形表皮細胞,外被角質層,並有腺毛及非腺毛。中果皮寬厚,占果皮大部,外側2~3列細胞有色素,其餘細胞壁稍厚,木化;維管束細小。內果皮為數列石細胞,壁厚,孔溝明顯。果實粉末:深灰棕色。
①內果皮石細胞類方形、類圓形、類多角形、紡錘形或長方形,直徑9~65μm,長至171μm,壁厚5~22μm,層紋大多明顯,孔溝較細密,胞腔狹小,大工業多含1~數個細小草酸鈣方晶。
②果皮薄壁細胞類圓形、類多角形、類長方形或類橢圓形,19~70μm,壁稍厚,有呈連珠狀,木化,有的胞腔內含黃棕色物。
③外果皮表皮細胞斷面觀長方形,被角質層,外緣細齒狀;表面觀類多角形,具細密角質條紋,可見毛茸或圓形毛茸脫落痕。
④非腺毛1~5細胞,平直,少數彎曲或倒狀,完整者長36~191μm,直徑9~23μm,壁稍厚,有疣狀突起,以頂端細胞較密,足部稍皺縮。
⑤腺鱗頭部4細胞,直徑36~63μm,柄極短,單細胞。另有少數小腺毛,頭部1~4細胞;柄1~3細胞。⑥種皮表皮網紋細胞外平周壁具網狀增厚,微木化,紋孔條狀,排列較整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