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蓮花莖東瀕大海,西臨內河,為內地與澳門半島的唯一出入通道,成為中國政府控扼澳門半島的咽喉之地。1574年(明萬曆二年),明朝於此處建一關閘,並設兵駐守,後為葡人占據拆毀,
管理狀況
蓮花莖1574年(明萬曆二年),明朝政府在澳門半島與內地相連的沙堤——蓮花莖的中段(今關閘馬路中段),設定關閘一事,史稱“莖半設閘”。此座中式城樓形式的關閘,位於澳門與內地之間的險要處,扼內地通往澳門的陸上咽喉。開始時每五日開啟一次,設官兵把守,成為限制民夷出入之要隘。後逐漸成了一個重要關卡,至清代則由幾日開啟一次變成日日開啟的“官關”。
1673 年(清康熙十二年)改為“關閘汛營”,由前山派兵駐守。至道光年間(1821~1850)林則徐任欽差大臣時,關閘更由重兵鎮守。後來,關閘變成了邊界,不僅限制洋人出入境,更禁止居澳葡萄牙人擅自越過關閘到前山打鳥。
1849年的關閘事件中,關閘城樓首次被葡兵占領,延至1870年(清同治九年),澳葡當局竟將關閘城樓拆毀,夷為平地。古關閘存世近300年,只余關閘城樓刻有“關閘門”3個字的匾額,迄今仍嵌鑲在市政廳入口大堂的牆上作為古關閘的唯一證物,也成為殖民擴張的歷史見證。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又向北推進建新關閘,即今日之關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