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莖建關閘

蓮花莖建關閘是1574年(明萬曆二年),明朝政府在澳門半島與內地相連的沙堤蓮花莖的中段(今關閘馬路中段),設定關閘一事。

簡介

蓮花莖建關閘,史稱“莖半設閘”。此座中式城樓形式的關閘,位於澳門與內地之間的險要處,扼內地通往澳門的陸上咽喉。開始時每五日開啟一次,設官兵把守,成為限制民夷出入之要隘。後逐漸成了一個重要關卡,至清代則由幾日開啟一次變成日日開啟的“官關”。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改為“關閘汛營”,由前山派兵駐守。至道光年間(1821~1850)林則徐任欽差大臣時,關閘更由重兵鎮守。後來,關閘變成了邊界,不僅限制洋人出入境,更禁止居澳葡萄牙人擅自越過關閘到前山打鳥。1849年的關閘事件中,關閘城樓首次被葡兵占領,延至1870年(清同治九年),澳葡當局竟將關閘城樓拆毀,夷為平地。古關閘存世近300年,餘關閘城樓刻?“關閘門”3個字的匾額,迄今仍嵌鑲在市政廳入口大堂的牆上作為古關閘的唯一證物,也成為殖民擴張的歷史見證。

議事局事件

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葡萄牙國王頒布法令,規定澳門行政權與財政權歸議事會,總督不得干涉,也不得召集市議員開會。1710年,澳門總督戴冰玉無視國王法令,干涉議事會的選舉。市議員抗議他的非法行為,而戴冰玉卻派兵逮捕議員,迫使議員逃進耶穌會的神學院避難;戴冰玉又召集市民非法選出新的議事會,使澳門出現了兩個議事會。新選出的議員和一些市民也紛紛避入神學院。戴冰玉派兵包圍神學院,並動用戰船火炮轟擊神學院大門。澳門主教出面調停,事態才稍有和緩。6月29日,議事會召開大會,戴冰玉又率兵鎮壓,遭到市民的回擊。他即命令大炮台向議事亭開炮,炸死1人,炸傷多人。澳門主教急忙派神父帶著“聖體”趕到大炮台,迫使戴冰玉下跪祈禱,制止了一場大規模的流血衝突。不久,葡印總督召回戴冰玉,已被迫簽署投降書的市議員才走出神學院,重新行使職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