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海拔:3300-3500
命名來源:[OperaBot.44:51.1978]
中國植物志:77(1):110
亞組中文名:蒲兒根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Sinosenecio
組中文名:蒲兒根組
組拉丁名:Sect.1.Sinosenecio
亞族中文名:狗舌草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TEPHROSERIDINAE
族中文名:千里光族
族拉丁名:SENECIONEAE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近具葶草本;根狀莖細長,匍匐狀,徑3毫米,被鱗片狀殘葉柄基。莖單生,葶狀,直立或下部斜升,高20—35厘米,初時被蛛絲狀絨毛,後變無毛或近無毛,不分枝。葉基生或近基生,蓮座狀,具長柄;葉片腎形,長4—9厘米,寬5—8厘米,基部心形,邊緣波狀,或有時具三角形粗齒,齒端具內彎的小尖頭,膜質,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初時被灰白色或黃褐色蛛絲狀毛,後或多或少脫毛;葉柄細,長6—8厘米,密被蛛絲狀絨毛,或後多少脫毛,基部稍擴大。頭狀花序直徑1.5—2厘米,3—5個排生頂生疏傘房狀;花序梗纖細,長1—6厘米,被蛛絲狀毛及短柔毛,基部及上部有2—3線形或線狀鑽形小苞;總苞倒錐狀或鍾狀,長5—8毫米,寬3—5毫米,無外苞片;總苞片約10,1層,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7毫米,寬1—1.5毫米,頂端尖,暗紫色且被緣毛,草質,具狹乾膜質邊緣,外面無毛或基部被疏柔毛。舌狀花8—10個,管部長4.5毫米,無毛,舌片黃色,線狀長圓形,長10—11毫米,寬1.5—2毫米,頂端具3細齒,具4條脈;管狀花多數,花冠黃色,長8—9毫米,管部長4—4,5毫米,檐部鍾狀,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5毫米,頂端尖,花葯線狀長圓形,長3毫米,基部鈍至圓形,附片卵狀披針形,花柱分枝長1.5毫米,頂端截形,或微凸起,兩側被乳頭狀短微毛。瘦果圓柱形,長2.8毫米,無毛,具肋;冠毛白色,8—9毫米。花期7月。
產地分布
產甘肅(岷山、西固)、四川北部(松潘、茂理、黑水)。生於海拔3300—3500米的冷杉林下。模式采自四川松潘。
菊科、蒲兒根屬植物
蒲兒根屬(Sinosenecio B. Nord.),菊科、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 Kitam.),千里光族、狗舌草亞族植物。有四十餘種,代表植物蒲兒根,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莖直立,花期4~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