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Gě,Gài 蓋)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有公族大夫王歡受封於蓋(Gě)邑(今山東省沂水縣西北),又作暐邑。他的後代子孫以封邑名為氏,稱為蓋姓。
2、出自少數民族中有蓋(Gài)姓。據《魏書》的記載,盧水胡人中有蓋姓。
3、出自蓋(Gài)樓氏複姓所改。據《魏書》的記載,又有蓋樓氏複姓改為單姓蓋氏。
得姓始祖:王歡。根據《古今姓氏書辯證》上的記載,蓋,原來是以古地名,古音多念(Gě 音),戰國時齊國大夫王歡被封食采於蓋邑,所以子孫以邑為姓,而姓了蓋。到了東漢末年及南北朝時期,在我國的北方,又出現兩支蓋(Gài)氏。根據《魏書》的記載,廬水的胡人有蓋氏,又有蓋樓氏改複姓為單姓蓋氏,因此蓋姓又有少數民族血統。根據《姓苑》記載,蓋氏望族出於漁陽、洛陽。古代的蓋邑,在今山東省沂水縣境內,蓋氏家族就發祥於此。蓋氏除了以戰國時期的齊大夫所傳的後裔為主流外,還有兩支外來的組成部分,不過,經過多年的融合,早就不分彼此了。望族居於安陽郡,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泌陽縣西。而《百家姓》上則註明是汝南郡,即今天的河南省汝南縣。蓋氏後人尊王歡為蓋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蓋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地名為蓋(今山東省沂水縣),後來齊國大夫王寬被封在蓋,其子孫取邑名為姓,稱為蓋氏。據古書記載,歷史上在戰國時魏國曾出過蓋婁氏,後來蓋婁氏卻未能流傳下來,理應都已改成了他姓,或者簡化成了“蓋”姓(因在後期的同地出現了蓋婁氏改為蓋氏的例子),成為蓋氏的又一支源。根據《姓苑》記載,蓋氏望族出於漁陽、洛陽。古代的蓋邑,在今山東省沂水縣境內,蓋氏家族就發祥於此。蓋氏除了以戰國時期的齊大夫所傳的後裔為主流外,還有兩支外來的組成部分,不過,經過多年的融合,早就不分彼此了。望族居於安陽郡,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泌陽縣西。而《百家姓》上則註明是汝南郡,即今天的河南省汝南縣。秦代,真定人(今河北省正定)趙佗任南海郡龍川縣令,後為南海尉,於秦末兼併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漢高祖時受封為南越王。此後,趙佗的子孫繁衍於今廣東、廣西一帶。東漢末年,京師遭董卓之亂,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唐高宗總章年間,中原人趙端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五代時,劉龑在廣州建立南漢政權,洛陽人趙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開封人趙廷隱、趙崇韜父子因仕後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開封人趙用賢隨宋高宗趙構南逃,移居江蘇常熟,鄭州人趙蕃移居江西上饒。南宋滅亡後,宗室趙氏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一帶發展繁衍。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閩、粵趙氏陸續有人遷居台灣,後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於歐美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歷史名人
蓋姓在歷史上成名較早,如《漢書》上就有兩位姓蓋的,五代後唐有太傅蓋寓……等。
蓋 延:東漢虎牙將軍。身長8尺,彎弓300斤。彭寵為太守時,任營尉。後與吳漢歸光武,拜偏將軍,從平河北。光武即位,封蓋延為虎牙將軍。
蓋 勛:東漢代人,為人正義耿直,那時董卓勢大作亂,蓋勛絕不去奉迎。
蓋寬饒:漁陽人,漢代文官,他極為剛正,看到朝廷中有不正之風,就不管得罪什麼人,都要在上朝時向皇上說個明白,於是朝中人人小心風氣也清廉一時,皇親國戚也都小心翼翼。
蓋文達、蓋文懿:唐朝的兩位學者,研究儒學,當時稱為“二蓋”。
蓋方泌:清朝人。以拔貢任陝西州判。喜慶年間,任商州知府。時匪徒屢擾商州,方泌募兵出擊、群匪逃竄,不敢再入商州境,使當地居民安居樂業,以功升遷台灣知府。所至有聲望,史稱良吏。
■郡望堂號
1、郡望
漁陽郡:秦時置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
安陽郡:後魏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泌陽縣西。
洛 陽:戰國時秦襄王置洛陽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三川郡。西漢時為河南郡治。東漢建為都城。三國魏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此。隋唐五代中梁晉漢周及北宋亦以洛陽為陪都。
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相當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2、堂號
多士堂、崇賢堂:唐朝時候,蓋文達、蓋文懿兄弟二人都是名儒,人們見他一門多士 ,稱二蓋。蓋文達博覽群書,尤其精於三家《春秋》,由文學殿學士升諫議大夫,拜崇賢學士。蓋文懿為國子監助教,曉譬密征,遠近敬仰,拜國子博士。
■蓋姓宗祠通用對聯
〖蓋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宗開蓋邑;
秀毓安陽。
——佚名撰蓋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蓋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雲台圖像;
瀛洲列名。
——佚名撰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要陽人蓋延,字巨卿,跟從劉秀平定河北,任偏將軍。劉秀建東漢後,任他為虎牙將軍、左馮翊,封安平侯,圖像被繪於雲台閣。下聯典指唐代信都人蓋文達,博覽群經,尤其精通《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轂梁傳》)。貞觀初年,由秦王文學館學士升諫議大夫,又官祟賢館學士,為“瀛洲十八學士”之一。
任司隸尉;
治黃老言。
——佚名撰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蓋寬饒對策高第,官司隸校尉。下聯典指漢蓋公善治黃老之言,曹參為齊相,問以治道曰:“治道貴清淨而民自定。”
春秋傳學;
二蓋馳聲。
——佚名撰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蓋公,善治黃老之言。下聯典指唐·蓋文達、蓋文懿,以儒學稱,時號“二蓋”。
春秋傳學;
達懿馳名。
——佚名撰蓋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名高司馬;
望出漁陽。
——佚名撰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蓋寬饒。下聯典指東漢·蓋勛。
-----------------------------------------------------------------
〖蓋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治黃老三齊致聘;
講春秋二蓋馳名。
——佚名撰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膠西人蓋公,精通黃(帝)、老(子)學說。曹參為齊相時,派人請他,他對曹參說:“治理國家,貴在清靜,百姓自然會安定。”曹參照他的話去做,果然使齊國大治。下聯典指唐代信都人蓋文達、蓋文懿,當時號稱“二蓋”。蓋文懿在高祖時任國子助教,以《春秋》等儒家經典教授王公子弟。後官至國子博士。
雲台武臣超一世;
瀛洲學士重千斤。
——佚名撰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虎牙將軍蓋延,字巨卿,要陽人。累戰功拜左馮翊,封安平侯。下聯典指唐代國子博士蓋文懿,與同代文學家館館博士蓋文達並稱“二蓋”。唐代崇文館學士蓋文達,博涉經史,尤精春秋三家。
英名蓋世三岔口;
傑作驚人十字坡。
——田漢撰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當代戲劇家田漢贈蓋叫天聯。
〖蓋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經名貫通,眾稱二蓋;
遠近宗仰,博洽三家。
——佚名撰蓋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唐代國子博士蓋文懿,與同代文學家館館博士蓋文達並稱“二蓋”。唐代崇文館學士蓋文達,博涉經史,尤精春秋三家。
威重虎牙,肖玉容於雲閣;
文蜚風采,列金馬於瀛洲。
——佚名撰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蓋延。下聯典指唐·蓋文達。
相關詞條
-
蓋
蓋-呂薩克定律,是蓋-呂薩克在1802年發布,但他參考了雅克·查理的研究,故後來該定律多稱作查理定律。
基本介紹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姓氏由來 遷徙分布 -
卡氏蓋蛛
卡氏蓋蛛(學名:Neriene cavaleriei)為皿蛛科蓋蛛屬的動物。分布於甘肅、湖北、浙江、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常在果園、茶園,灌木叢及草叢中...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生物學特性 地理分布 -
方氏蹄蓋蕨
方氏蹄蓋蕨(Athyrium fangii Ching),蹄蓋蕨科、蹄蓋蕨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四川、雲南等地,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薄囊蕨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命名來源 植物形態 產地分布 -
蓋村王氏
王東槐,字蔭之,出生於清嘉慶七年(1802年),蓋村王氏十五世孫。 王特選,字策軒,生活在清康熙乾隆年間,蓋村王氏十一世孫。 王恩榮,字伯銘,號北溟,王...
蓋村王氏溯源 蓋村王氏古今名人 -
蓋氏骨折
蓋氏骨折為橈骨中下1/3骨折合併下尺橈關節脫位,是一種常見損傷。早在1929年稱之為反孟氏骨折,其後被稱為Piedmont骨折,Compbell則稱之為...
病因 臨床表現 檢查 診斷 治療 -
蓋姓
蓋姓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六位,人口約二十四萬六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15%左右。蓋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基本介紹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姓氏由來 遷徙分布 -
蓋[姓氏]
蓋姓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六位,人口約二十四萬六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15%左右。蓋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基本介紹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姓氏由來 遷徙分布 -
蓋氏虎尾草
葉長15-50cm,寬3-5mm。 行距30-50cm,條播。 每公頃播種量5-10kg或純發芽種子0.5-1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