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蓉花山鎮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山野面積廣闊,山林覆蓋率達90%以上,水資源豐富,水質譽滿國內外。五道溝的地熱資源(見圖3)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那裡有四季如春的溫泉,冬季地表水溫在攝氏29度以上,是開採洗浴中心理想之處。在山上不用費力就能找到優質的天然礦泉水,蓉花山鎮已探明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的飲用水資源星羅棋布。已探明的矽石資源儲藏量為1.2億噸,矽含量達99.8%,矽石儲藏量和矽含量位居兩個全國第一。交通便利,信息暢達。莊(河)繭(場)線貫通南北,仲長線(北部大通道)貫通東西。公路網縱橫全鎮,實現村村通油路,屯屯有鄉路的目標,通訊設施也得到飛速發展,鎮區內新建通訊接收塔4座,程控電話裝機量占全鎮總戶數90%以上。有線電視進戶率足年增加。城鎮建設
蓉花山鎮是莊河北部重鎮。鎮區樓房林立,商業網點眾多,商品豐富,建有電影院、醫院、網通支局、郵政局、圖書館、電視轉播台、天主教堂、鎮政府、德興村委會、蓉花村委會、法庭、工商所、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電管所、加油站、液化氣站、農機站、水利站、運輸管理站。蓉花山鎮教育體系完善,從幼教到高中及成人職業教育,在本鎮範圍均可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機構有中心國小、中心幼稚園、莊河市第八初級中學、莊河市第四高級中學、蓉花山鎮黨、職校。林蠶果業、矽石開採加工、柞蠶絲生產、畜牧業和高效作物種植業等不斷得到發展。矽石開採加工和水繅絲生產加工是蓉花山鎮的傳統產業和支柱產業。蓉花山鎮政府駐地蓉花村韓屯。蓉花村金屯,是“鰲拜後人”居住最密集的地方。在這個屯子裡,90%以上的村民都姓金,他們都是本家。經過考證,康熙皇帝將鰲拜全家終身監禁期間,他的一名叫“爾墜”的孫子僥倖逃脫,後來輾轉經岫巖來到蓉花山鎮定居,他們都是“爾墜”的後代,在鰲拜後第六世,全家由瓜爾佳氏改為金姓。鎮百以上歲老人:源發村董溝屯湯常氏(橫跨三個世紀),女,106歲;蓉花村白店屯庚呂氏,女,102歲;前發村姜富,女,100歲。2006年底,全鎮共轄9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職工委),145個村民小組。共10619戶,36640人,其中男18856人,女17784人。農業人口33327人,非農業人口3313人。
經濟發展
蓉花山鎮被評為大連市生態示範鎮。蓉花山鎮通過不懈的努力,於2006年被評為大連市生態示範鎮。天藍、樹綠、水清,曾經是蓉花山人追求的一個夢想,如今變成了現實。在蓉花山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鎮民眾的共同的努力,蓉花山人用辛勤的汗水,綠染大山滿目春。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在加速實現生態化的道路上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它將惠及子孫後代,是蓉花山人一筆永遠都享不盡的財富。不斷推進對小城鎮的建設。蓉花山鎮為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改善人們居住環境,不斷推進小城鎮建設。2008年,小城鎮建設規劃區內,嚴格按著“布局合理,提升品位,改變理念,發展超前”的小城鎮建設理念,啟動鎮北住宅新區建設,新建居民樓6棟,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米,投資160萬元,建成自來水塔,解決鎮區內居民飲用水問題;投資50萬元對鎮區內路燈全部進行改造。年初開始,鎮政府對農貿市場和停車場進行整治和再建。
蓉花山鎮強化“暢通工程”不斷推進新農村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鎮黨委不斷強化政令暢通、信息暢通、道路暢通工作,以“暢通工程”助推新農村建設。蓉花山鎮先後出台了《機關幹部管理規定》、《村級幹部管理規定》,在源頭上確保政令暢通,執行政策不“走形”;在信息暢通工作中,將政策信息、招商信息、資源信息、人才信息、致富信息等分類下傳到用戶,實現信息共享。道路暢通是“暢通工程”的一項主要內容,今年鎮裡完成了瓦松線、呂七線、南環路油路工程,總里程達33.6公里,完成了王屯到朱隈9.7公里的村級公路路面改造,修建橋涵30座。
蓉花山鎮廣泛開展廉政教育活動。2007年蓉花山鎮在全鎮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了知榮辱“學習黨章,遵守黨紀”的廉政教育活動。為使教育活動收到實效,鎮紀委研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在活動中,鎮主要領導帶頭學親自抓,並把每周五設為固定學習日,並定期檢查和考核學習效果。與此同時,鎮黨委還著重強調,黨員幹部要按照“八榮八恥”的要求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切實加強廉政建設,增強黨性修養和廉潔從政意識,自覺帶頭遵章守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蓉花山鎮開展創建“五型”機關活動。蓉花山鎮在積極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同時,結合打造服務型政府的需要,廣泛開展創建“五型”機關活動。一是誠實守信,打造“服務型”機關。號召機關幹部轉變工作態度,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堅持重實踐、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的原則,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機關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二是積極向上,打造“學習型”機關。每周五定為機關幹部的學習日,學習相關內容,不斷給機關幹部“充電”,更以適應資訊時代的工作要求。三是精誠團結,打造“團結型”機關。團結產生力量,凝聚才有戰鬥力。鎮黨委要求機關幹部政治上互相關心,工作中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關愛,使政府上下形成了平等友善、團結向上、充滿活力的氛圍。四是明確任務,打造“責任型”機關。圍繞“八榮八恥”的教育,不斷強化宗旨意識教育,增強機關幹部責任意識和事業心。五是嚴明紀律,打造“守紀型”機關。開展“重溫黨章,做遵章守紀的黨員幹部”活動,建立健全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要求機關幹部時時做守紀人,帶頭遵守執行法律法規。該活動開展以後,全體機關幹部大局意識和責任感明顯增強,工作作風明顯好轉,大大提高了機關的辦事效率。抓庭院經濟富民,使人均收入實現歷史性的突破。在引導農民發展庭院經濟中,鎮政府在聽取民眾意見,依據本地條件,搞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扶持農民搞好相關產業的發展。2008年蓉花山鎮已有8600戶有家庭項目,占蓉花山鎮總戶數90%以上,比2007年同時期增長22%,可實現庭院經濟收入1600餘萬元,比2007年增長29.2%,湧現出養豬專業村1個,專業屯9個,草莓、蔬菜、食用菌、蘋果、養雞專業屯35個,各類專業戶達2700餘戶,與此同時建立不同聯合體和協會6個,培養各類農民經紀人43人,在推動農民生產,促進銷售環節中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歷史建築
早在100多年前,這裡就商賈雲集,聞名海外的“德興街”正在續寫著蓉花山新的篇章。由德國傳教士建於1840年的天主大教堂,至今還印證著蓉花山鎮不朽的魅力。長隆德地主莊園是目前東北地區最大的保持最完整的古莊園,1993年被大連市政府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長隆德莊園始建於1860年(清鹹豐十年),占地約70畝,房屋220間(現住間68間)。長隆德莊園是目前東北地區較大的,保存較為完好的地主莊園。1993年被大連市人民政府正式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隆德”莊園的主人叫李蓋臣,祖籍山西太原府張化營。明末清初,祖先李大榮,李大貴結伴從山西來到莊河經商,逐漸聚斂財富,成為遼南乃至東北地區的大地主之一。後人在五道溝村建了三座莊園,另外兩座叫“長隆功”“長隆義”,後人李艷臣哥三分家時各得一座莊園,李蓋臣分得“長隆德”莊園。長隆功現已破壞殆盡,長隆義變成了敬老院,只有長隆德莊園目前保存的較為完好。李氏三兄弟當時富賈一方,光土地就有上千垧,商號60多家,遍布蓋州、營口、遼陽、瀋陽、長春、哈爾濱、濟南等地。老二李蓋臣是當家的,每逢年關,他就要坐著馬車到東處去收租,走的時候只帶點乾糧,其他什麼也不用帶,因為各處都是他家的產業,自然有人招待吃住。李氏三兄弟雇有長工、傭人300多人,護院家丁40多人。“長隆德”莊園較為完整的保留了清代遼南民居的建築風格,是遼南民俗文化標本。走進莊園,青磚壁瓦,飛檐斗拱,一派古色古香。莊園屬於典型的遼南地區建築風格,3000多延長米的護院圍牆圈出一個方方正正的院落。圍牆高有7米,全部用花岡岩細石砌成,最大的石料長達4米,重達2噸,院落四角有4個炮樓和瞭望台(現僅存1座)。莊園採取的是院中院的建築風格,共有8個大院(現僅存4個大院),每個大院中還有3個小院。
房子的牆壁由花崗岩和青磚砌成,十分堅固,木質門窗精雕細刻,院內所有窗戶圖案沒有一處是相同的。無論是房梁還是門窗,見不到一根釘子,卻銜接的天衣無縫,可見工匠的鬼斧神工。據說這些門窗是由一名日本工匠設計建造的,木料全部取自於長白山地區,由鴨綠江漂流到莊河後,再由縴夫順莊河逆流而上,經太平嶺拉到五道溝。距莊園西北側200米處有2眼溫泉,冬季地表水溫達29度,可開發洗浴、休閒、療養等項目。500米處有一處300畝紅松、油松混交的次生林,遮天蔽日。長隆德地主古莊園,坐落在蓉花山東部與著名國家AAAA級冰峪溝旅遊區只隔5公里,如將地主古莊園和地熱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將會形成新的休閒觀光旅遊產業。經鎮開發辦初步規劃,恢復古莊園原有風格,建成老爺住房、當家奶奶住房、閨繡樓、民俗紀念館、家丁炮樓等項目,需資金700萬元,地熱資源開發建成溫泉洗浴中心、旅飯店等項目需資金1000萬元,合計需投資接近2000萬元。項目建成後,每天按100名遊客,每名遊客消費按100元計算,每天收入近萬元左右,每年收入在300-400萬元之間,潛在的經濟效益由此可見。誠請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前來投資開發,將這塊古老文明的文化遺產,儘快形成旅遊產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