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景點
總述
井陘名在關險,秀在蒼岩。蒼岩之秀在於山奇、石怪、林異、境幽,更有橋樓奪 造化之功,古剎增山林之色。多少遊人山中醉,古今題詠石上留。山前,流水滌魂;谷中,檀香沁肺;聽清韻流自好鳥,看萬景臨之諸壑;履懸蹬可入雲表,壯同劍閣;跨飛虹而踐天塹,絕並龍門。雲霧繚繞,發幽情於神話;重巒無際,寄遐思於河山。忽臨碧虛,幸有危欄;一凌絕頂,竟至桃源。情景如此迭宕,名山可謂不虛;氣勢磅礴雄峻,風光實甲太行。著於筆端,膾炙人口的“蒼岩十六景”,將這古老的寺院山林,化作一幅幅畫圖展現出來。岩關鎖翠
蒼岩東峰斷崖在半腰伸出西轉的山坡與西峰斷崖之間形成山口,福慶寺山門巧借山勢,建在口上,茂林、深谷盡掩其後。西峰斷崖在西北半里許,又同鑾台垴形成鑾台山口,山門,牌樓皆隱寓其內。故不進鑾台口,無由見山門,進了鑾台口,仍不見檀林。輕搖巨壁第一景,“岩關鎖翠”接蒼穹。
風泉漱玉
一進鑾台口,豁然而見:層巒南北一峽谷分,白鶴泉(寺河)水過山門,灘中嶙峋石點點,澗上清風拂俗塵。山峽清趣,使人別開生面。福慶寺山門牌樓,臨水而建,有石磴伸向水中。即便在乾旱的季節,這裡清泉依然不涸。山下人家,汲清泉而飲,水味甘冽。據傳,曾有白鶴成群,棲息溪邊。溪水穿石,淙淙泠泠,如鳴佩環,石蟹成群,游鱗可數。“風泉漱玉”滌人情懷。
書院午蔭
自水邊拾級而上,進入山門,景色一變:一片蔥蘢眼欲迷,南嶺如屏與天齊。棟宇青青隱約見,“書院 午蔭”作額題。山門內右側,臨西峰崖下,建有石涵,其上岩垣月門,院內有屋宇一棟。這裡古柏森郁,清溪潛跡,雖日午,亦綠陰遍地。據傳這一靜寂幽謐之所曾是蒼山書院。因而名此景為“書院午蔭”。
碧澗靈檀
沿書院與圓形房之間的進山石徑前去,幽谷深邃,巨石參差,叢林參天蔽日,陣陣清馨襲人。月門當道,由“碧澗靈檀”門額,可知已到檀林。這裡的白檀,據宋碑記載就有,有的已有千年樹齡,可謂蒼山一絕。它們不僅心空皮脫,而且樹形因地而異。岩壁上,有的橫生側出,有的倒懸翟傘;澗底里,有的軀幹洞開,依然鬱郁蔥 蔥;有的只剩彎彎的樹幹,又發新枝,是難得的“盆景”;更有的如巨蟒鑽縫抱石,勢欲拔山;有的癭瘤密聚,像貌猙獰;有的如群龍翻騰糾葛,爭欲破壁而去。真是無奇不有,世所罕見。昔人讚美它們是“長生石上種真魂”。
懸磴梯雲
步過檀林至西南絕谷深處,南嶺與西峰之間的峭壁愈往西,崖距愈窄。危崖千尋,青天一線,極目仰視,只見橋殿飛架崖間南北,金碧橫空真可謂天下奇觀。人們望之驚嘆,為之讚美:“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移目橋下,聳立的石磴直通橋殿之後,高懸三百餘級。拾級而上,澗風吹來,透膽生寒,一登森然一動魄,此時真是上青天!若遇雲低霧重,崖間風吹雲涌,攀登者可直入雲端。人們稱此石磴為“雲梯”、“天梯”,併名此景為“懸蹬梯雲”。
峭壁嵌珠
登上雲梯頂端,有靈官殿當面而立。其後,兩崖嵌一略呈圓形的巨大黑石,懸於殿頂上方。每逢山洪成瀑,飛流直下,一臨此石即蹤跡不見。靈官殿建於此石之前,正當洪口,竟安然無虞。這一奇怪現象,極似黑石有特異功能,因而昔人視之為山靈,稱它是“避水珠”,以至“山靈有意夸騷客,多少名流為賦詩”!其實,填塞崖澗修築天梯時,巧匠有意留下了一條暗道,以便泄洪。黑石正好嵌於兩崖最窄處,同靈官殿一起遮住了暗道。飛瀑即從石後的暗延宣洩而下,故而黑石有“避水靈通”。由於遊人所處的位置看不到石匠暗隧,才難解這一奇異的現象。飛流直下的壯觀,攸而不見的玄妙融合一體,構成峭壁嵌珠之景,在此的確獨具特色。靈官殿東南有傳說中的水簾洞,是崖隙中溢出的山泉。
橋殿飛虹
水簾洞東即天王殿,人們習慣稱它是小橋樓殿。其前有大橋樓殿,再前是天橋。三橋飛虹並駕,至此可以盡情臨賞。天王殿迎面檐柱上所懸大草楹聯:“殿前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真可謂是對奇蹟、佳境的點景絕唱。那精美的古代石雕,高超的古代營造工藝,色彩斑爛優美動人的蘇式彩繪,脊飾上勢欲騰空的游龍,昂首晴空的玉鳳,金碧燦爛的殿頂,配上朱紅閃光的明柱、紅牆、玲瓏的雀替、欄檻……,由天橋上凝眸這一對姊妹橋殿,仿佛已至月殿仙宮;俯視可見:崖下檀林如茵匝地,磴上行人幾不盈尺。轉側皆景,“橋殿飛虹”壯觀奇絕!
絕巘回欄
在西峰間的斷崖上,禪房、危台、祠宇、浮圖等聳於空際,由鑿壁修成的棧道,曲折通達。攀援其間,上接太虛,下臨無地,如履劍閣之險。峰迴路轉,直達崖端。遠眺,群巒疊嶂,似萬傾波瀾;近瞰,百鶴泉峽盡收眼底。過去時而有人失足跌下,因此,曾名此處為“摔頂”。棧道邊緣已修有短牆,景稱“絕山獻回欄”,遊人至此,已有驚無險。
尚書古碣
沿絕山獻回欄東行,至“峰迴路轉”而北,轉角處,一古碑迎面矗立。此碑龜蚨龍帽,通高3.5米,勒刻於1527年。碑額“蒼岩重修福慶寺記”,為明代貴州布政司右參政趙維藩篆。碑文撰寫與書丹,均出自明代吏部尚書喬宇一人。碑文在記載1516—1520年福慶寺重修妙陽公主真容殿(今南陽公主祠)的同時,記敘了1525年作者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麟同游蒼岩所見的寺景,全文僅六百餘字,信手而成,語句質樸凝鍊;那剛勁蒼秀、結體獨特的行書,堪與文章同稱雙壁。作者喬宇,字希大,山西省昔陽縣人。他生於當朝綱紊亂的正德、嘉靖年間。史載其秉政清廉,持身嚴謹,尤能直諫君過,以致被迫辭職回籍。劉麟,字元瑞,江西安仁縣人,官工部尚書,是馳名當時的江南三才子之一。他耿介不阿,同喬宇志趣相投。一代名臣的聯袂相游,為蒼山留下了佳話。碑文的書撰為喬宇62歲時的作品,文、書俱老,在書法藝術、文史資料等方面都有相當的價值,是蒼岩山中的名碑。因作者曾官居吏部,故此碑被稱作“尚書古碣”。碑文的勒刻與碑身的雕琢,均屬上乘。碑帽透雕蟠龍,人亦指其為“透龍碑”。建國前寺僧為了騙錢,編造說,能把硬幣貼在碑上者,即可生男孩,至今仍有不少遊人登碑貼幣,以致此碑已有較重的磨損。
說法危台
西峰崖壁上有一巨石分出,聳峙於藏經樓北,高可10米許,形似孤峰兀立。其上平坦如砥,前人摩刻的棋盤和“喬劉雲臥”四個大字,仍清晰可辨。據“古碣”所記,喬劉確曾登臨。置身台上,西南絕谷中諸景歷歷可數;喧呼一聲,山傳谷回,“雷音”激盪。故有句:靈山此處道場開,逐去妙陽南陽來。菩薩心腸原最好,理應對講說法台。
虛閣藏幽
沿說法台下的棧道走去,即見南陽公主祠。古柏蟠曲於甍上,寶塔佇立於檐旁,薜蘿泄翠於欄下,龍碑陪伴著紅牆。間或雲煙繚繞,梵宮若隱若現。仙樂即長奏於幽宮,長袖可翩躚於桂殿?前人以“岩下仙宮入畫圖,瓊華紫翠小芳壺”的詩句,點染“虛閣藏幽”的景色,十分貼切。
爐峰夕照
東峰北端半崖上,亦聳立有說法台式的孤石,其體小於說法台,形狀極似香爐。不知何年有人在其頂上插石石柱為“香”,俗稱“石香爐”。民國《井陘縣誌料·雜物》記“石香爐刻有宋·乾興元年,等字”,今已不復辯認。石香爐的位置恰好正對公主祠。由公主祠遙望,“香”與“香爐”隱約可見。每當日暮晚霞,夕照爐峰,“三香”愈為分明。
山腰綺柏
靈檀是蒼岩的一絕,古柏在這裡則更不同凡響。無論在兩峰斷崖的絕頂,還是在兩谷崖頂的危緣,都生長有千年以上的古柏。遠望團團簇簇,欲墜不墮。更奇者,它們植根於萬丈崖畔的石罅內,伸出千姿萬態的枝幹,供人鑑賞;最險絕處,象虬龍狂舞;最開闊處,如碧綠的禮花,晴空怒放;最陡峭處,又似青鳳展翅欲翔。今人凝神注目,奇趣橫生。昔人稱它們是“山腰綺柏”,古柏與靈檀疊翠蒼岩,獨秀太行。
陰崖石乳
東南絕谷的東南隅,略呈弧形,谷深林密,是蒼岩最幽寂的所在。這裡崖壁內縮,崖頂突前,北、東、南三面巨大的崖壁上,掛滿鍾乳,其形狀光怪陸離,無奇不有。南壁似“千佛岩”,北壁似“水簾洞”,東壁則象“土石流”。人們不必到石鐘山,亦不必去七星洞,即可在這裡飽覽它們的造化。這一奇異的現象,實由奇異的岩層造成。蒼岩山本是麻粒岩形成的斷崖,崖壁上凡沒有草木或莓苔的地方,即呈赭色。故前人亦稱其為“丹壁”、“赤崖”。唯獨東南絕谷的東南隅,岩層卻為石灰岩組成,由於崖頂突前,山洪沖不到,細水卻常浸,歷千萬年,形成了如此奇異的景色。“翠岩深處絕塵埃,疑是仙人種玉來”,昔人因其地處幽邃,稱之為“陰崖石乳”。
空谷鳥聲
蒼岩,澗深壁峭,幽谷迴環,林繁木茂,山泉瀠然。麗日經天,憩息林下,山鳥啁啾,一唱百囀,餘音繞林,陶然欲醉。捫汗於天梯,喘息於絕獻,嘎然一聲,空谷鳥應,胸舒氣朗,心曠神怡。
竅開別天
園覺殿後,南崖的崖壁上,有一山洞,其旁鐫“竅開別天”大字景題。登臨洞口,可見“南天門”三字刻於洞上。進“門”,攀階扶壁出於洞外,已至南嶺東側,再上,即達南嶺之巔——玉皇頂。一凌絕頂,令人大為驚詫:良田數頃秀麥遮,綠柳紅桃映村落。幾度拭目驚蜃影,雞犬聲聲疑始破。聳入雲天的絕頂上,平緩的坡田,遠接雲峰,寺垴村即在此地,真使人顛天倒地,前人稱其為:“武陵桃源”,意即“世外”其實它應在“天外”,“仙界”之上是人間,一竅確是開別天!
基本簡介
蒼岩山景觀豐富多彩。群峰巍峨,怪石嶙峋,深澗幽谷,古樹名木,清泉碧湖,構成了奇特、幽靜、秀麗的自然景觀。千年古剎福慶寺以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建築藝術構成奇異壯觀的人文之美,使之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岩”之美譽。福慶寺建於1400年前的隋代初期。據碑文記載,隋朝隋煬帝女兒南陽公主曾在此出家為尼,度過了62個春秋。山上主要建築有書院、萬仙堂、橋樓殿、大佛殿、藏經樓、公主祠、碑亭等。所有建築依山就勢,小巧玲瓏,或建於斷岩,或跨於險壁,斗拱飛檐,構造宏麗,雲蒸霞蔚,頗為壯觀。
構成蒼岩山景區的核心是“蒼岩三絕”:
一絕“橋樓殿”。橋凌駕於百仞峭壁之間,仰視藍天一線,俯首萬丈深淵。形制如同趙州橋敞肩拱式。橋上建樓,雲飛樓動,樓內建殿,殿內三尊大佛。真是“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不是仙境勝似仙境,疑是天堂落塵埃。現為中國三大懸空寺之一。
二絕“白檀樹”。 檀林如海,行人幾不盈尺;流水潺潺,亭榭掩映其間,別致獨到,嘆為神工。檀樹樹根裸露,盤抱巨石,沒皮沒心,奇姿異態,有的形似鴛鴦、有的形似盤龍、有的形似臥虎…許多樹齡均在百年以上,最古老的有千年的樹齡,為檀樹之王,樹枝延伸周圍 米,其樹幹中空能容一人在樹內休息,令人嘆為觀止。大大小小的檀樹布滿蒼岩山澗,遠看檀林如海,遮天蔽日,實為避暑的絕好去處。
三絕“古柏朝聖”。上千萬棵千年生的崖柏、沙柏、香柏生長於懸崖峭壁之上,千姿百態,無論矗立、側出、倒懸,不分南北東西,都朝著南陽公主祠的方向生長。
蒼岩山有著名的十六景,景景入勝,步步宜人。為:岩關鎖翠、風泉漱玉、書院午蔭、碧澗靈檀、懸登梯雲、橋殿飛虹、峭壁嵌珠、絕獻回欄、空谷鳥鳴、懸崖奇柏、說法危台、虛閣藏幽、尚書古碣、陰崖石乳、竅開別天、爐峰夕照。
蒼岩山廟會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為每年陰曆三月和十月。三月廟會尤為盛大,每逢此節香客雲集,熱鬧非凡。蒼岩山廟會源於對蒼岩聖母的崇拜。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在蒼岩山出家後,利用在宮中學到的醫術在當地治病救難。她恩澤四方,留下許多動人故事,她涅盤後被尊為蒼岩聖母。廟會已發展成為一種民間藝術表演,人們自發組織各種極具井陘當地特色的民俗活動:拉花、皇槓、耍獅舞龍等等前來助興。
千百年來蒼岩山以“雄、奇、秀、險、幽”眾美為一體的獨特風格吸引了無數海內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詠詩作畫,拍攝影視外景。《西遊記》、《乙未豪客傳奇》、《臥虎藏龍》、《白龍劍》、《木乃伊3》、《雞毛信》、《大國醫》、《破襲戰》、《花木蘭》…..許多影視鏡頭都在這裡拍攝。
佛之蒼岩
蒼岩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奇美佛教勝地,自古就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岩”的美譽。
每游蒼岩山我都思索這樣一個問題:南陽公主這位隋朝帝女,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為什麼在她風姿卓越的青春年華,毅然離開了龍樓鳳閣千里迢迢來到位處太行東麓的井陘縣蒼岩山出家為尼?難道僅僅是因為她厭倦了宮廷生活,出於幼稚就一時賭氣想皈依佛門,在清風明月中圖個清閒自在?
據《隋書》記載,南陽公主為隋煬帝長女,14歲嫁與許國公宇文述之次子宇文士及。公主美風儀,有志節,敬公婆,重禮儀,為世人稱道……想必是宮廷的腐敗奢靡、父皇的昏暈無道,加之連年的戰爭使得民生塗炭、哀鴻遍野。因而,她看透了人生的無常與痛苦、環境際遇的惡劣以及人際關係的殘忍,於是,一個刻骨銘心的信念在心中升起;要親手創造一個能救苦救難的美麗佛國。她終於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她的“出世”正是為了“入世”?要不然,她不會岩居穴棲,栽花植木,墾荒播種,過清苦日子,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度過62個春秋,並以八旬之高齡,終老蒼岩,功成正果,進入“涅盤”境界;也不會去攀高歷險,遍采草藥,療化蒼生;更不會去緣化眾生來修建橋樓寺廟。誰曾想,一千四百多年後的今天,蒼岩山竟成為具有遊覽、觀光、度假、科研等多種功能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橋樓殿是中國著名的三大懸空寺之一。
南陽公主既是一位堅強的弱女子,更是一位柔弱的女強人。是想那時兵荒馬亂,人人自危,更兼窮鄉僻壤,民生艱窘,何況懸崖峭壁,荊棘叢生,要開闢道路,並在兩峰對峙的絕壁之上建造橋樓寺廟,談何容易!她那向佛的念頭一閃,便如金子般珍貴,震驚十方世界,不僅比丘尼從者雲集,當地百姓也積極回響。據民間傳說,連如來佛也前來相助,魯班也獻計獻藝,八仙也各施才能從四大名山采五色石搞懸空搬運,正應驗了那句“得到多助”的話。前些年到蒼岩山採風,聽山下胡家灘村民講,那時候,南陽公主在岩畔小憩,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頭牛托著一捆柴向準備施工建橋的峽谷間走去,柴牛越走越大,終於將一大捆柴鑲滿澗隙…..她猛然醒來,產生了以柴為牛的靈感(民間稱拱橋為牛),她和當地百姓砍來一捆捆木柴,塞滿山澗,填土成拱,建起了虹橋,並精心設計,在橋上建殿,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四面出廊,是一座九脊重檐閣樓式建築。
南陽公主和那些隋朝先民們從遠處觀望,只見琉璃瓦頂,朱楹彩檐,依山傍勢,布局合理,構造新穎,精巧絕倫,與周圍自然景物渾然天成,雖為人作,宛若神工。這樣的高難度施工,要是在今天,恐怕需要投資上千萬元,說不定還要動用直升飛機或高空索道、起吊機之類。話說回頭,當時先民們一個個歡呼雀躍,慶賀他們的智慧結晶。緊接著,又在殿內塑有三座佛像,正中如來佛,左為藥師佛,右為彌勒佛,兩側是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作為蒼岩山的開山祖師,南陽公主無疑是位修行、持戒、忍辱、堅韌、精進、安禪、睿智所熏修的偉大女性,她把寺院取名為“興善寺”,意在救苦救難,普度眾生。後來,修成正果之後,當地百姓感念其恩德,為他建廟修塔,塑化金身,尊奉她為“蒼山聖母”。蒼岩山的雄奇之中不乏秀美,壯麗之中更見幽深,似乎也正是她的柔弱之中更蘊含堅強的生動體現。天人合一,物我感應,和諧共存,相輔相成,本是人間之大道至理,是人生與藝術的大境界。
到了大宋鹹平五年,有位曾於五台山華嚴寺出家名叫詮悅的高僧,仰慕蒼岩山。他見寺居半山,嵯峨聳芨,雖松羅掩映,澗水潺潺,但牆頹屋漏,瓦礫壁地。於是,他繼承南陽公主遺志,鑿石屋以棲居,砍荊棘而通路,並彩繪檐楹,雕鏤佛像,終於使山寺煥然一新。詮悅是蒼岩山的第二個開山祖師。他又幾經輾轉上書朝廷,宋真宗欽賜名額,改興善寺為福慶寺,名聲益盛。到了清代,光緒曾敕封南陽公主為“慈佑菩薩”。
據專家考證,自古迄今來蒼岩山出家主持佛事的僧尼,每年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上百人,世世代代尊奉蒼岩,維護園林。來當地政府又為發展蒼岩山的旅遊事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之成為一顆璀璨奪目的“太行明珠”。
在蒼岩山之巔,看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突然想起台灣著名現代派詩人周夢蝶的一首詩:
沒有驚怖,沒有顛倒
一番花謝又是一番花開
六十年後你自孤峰頂上坐起
看峰之下之上之前之左右
簇擁著一片燈海——每盞燈里有你
二
風泉漱玉
蒼岩山總是那樣的寬容待客,善解人意。譬如,在著名的蒼岩十六景中,南陽公主賜給你的第一道風景便是“岩關鎖翠”。
當你歷經艱辛來到山門之下急欲一覽蒼岩美景時,你首先看到的卻是一個拔地而起的巨大屏障,東西兩峰對峙於前,南北一嶺橫亘於後。乍看起來,不過一壁丹崖,滿山茂樹。隱隱約約地有點疑惑,抑或失望。殊不知,這正是蒼岩山獨具風騷的佳妙之處。無論是寺廟佛殿、虹橋瓊閣、禪房古剎,還是曲徑幽澗、懸泉飛瀑、小池清溪、奇花異木,它皆攬之於懷抱,藏之於幽谷,蒼翠蔥蘢,茫茫莫測,讓你去探索。正所謂:
萬壑千岩過眼空,
重重嵐翠鎖瑤宮,
深山自有佛國在,
白雲深處訪跟蹤。
接下來,蒼岩山賜給你的將是“碧澗靈檀”(與“橋殿飛虹”、“古柏朝聖”並稱蒼岩三絕),無邊的碧綠在不知不覺中擁抱了你,淹沒了你。高樹在天,綠影鋪地,像水一樣柔媚,像霧一樣朦朧,綠得瀟灑風流,綠的儀態萬方,這是來自仙界來自生命的綠色呀!游至此,不僅暑氣皆消,且一路顛沛勞頓也無影無蹤,頓覺神清氣爽,不思外物,寵辱皆忘。在細心品味一番呢,有的久經風霜,老態龍鍾,但虛懷若谷,青春不老,依然點燃起一樹綠色火焰 ; 有的以根為臂,抱石而生,表達了對山石的鐘情與眷戀;
有的在寸土無存的陡壁上以其巨大的根莖抓牢了大山,向它所摯愛的蒼岩捧出一片碧綠 ;有的同根連柯,依偎擁抱,如戀人般脈脈含情,表達了偉大而忠貞的愛情……這不正說明了久居蒼岩的千載精靈向人演示了一部生命的奮鬥史么?這不正說明了檀樹所具有的睿智、力量和靈性么?
“擁有仙家仙骨在,長生石上種真魂”,或許這正是南陽公主和隋朝先民們不屈不撓的生命絕唱。據說有許多體弱多病的遊客,無意中來到這裡接受了大自然的“綠色治療”,並體會到人生奮鬥的真諦,於是,不消幾日,便病消體健。
當你步入檀林,昂首一望,但見兩壁斷崖,蒼天一線,三座單孔石橋懸空而架,橫出雲表,你渴望見到的“橋殿飛虹”便座樓在石橋上,風吹雲動,恍若夢幻,古人那“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的詩句,真是寫盡了橋樓殿的精美和奇絕。可是,你要真想真正接近它,尚須攀登365級石階,這簡直是哲學意義上的向上登攀了。
正當你走得大汗淋漓,氣喘吁吁時,橋樓殿側“水簾洞”的礦泉聖水在等你,為你消暑解乏。這個水簾洞原是一個進深不過五尺的石窟,常年滴水不斷,叮咚悅耳,千百年來,無論有多少人開懷暢飲,還是盈滿如故,不溢不涸。朝池水一望,那種清澈透明仿佛能叫人窺視到生命的本源。南陽公主和歷代僧尼都是飲用此水,質本清潔。據專家考證,這是含有多種有益礦物質的礦泉水。有許多人千里奔蒼岩就是為了帶走一壺水。蒼岩山還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奇蹟。上得山頂,從公主墳南行百餘米,有段形如屈臂的彎路,遊人至此,不消半分鐘就見兩手臂變得嫩黃嬌綠,青筋如蚯,依稀閃爍出綠色的瑩光,渾身舒服。來自中國的學者和高僧都認為這是千里太行最好的氣場,對多種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當然,“綠色療法”也好,“聖水治療”也好,“補氣練功”也好,我們都有待做出更好的科學闡釋。但蒼岩山作為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已經顯露出她的獨有特色和魅力!
三
在歷年的蒼岩山廟會中,有來自北京廣濟寺的主持勝慧法師、五台山崇善寺主持妙觀法師、五台山普化寺主持妙生法師、五台山鎮海寺主持悲吉法師、五台山碧山寺主持淨慧法師等等得道高僧,不用說會有許多人向他們尋佛訪道,探求人生幸福的真諦。看到那些虔誠的焚香禱告者和心靈有求的邀游者,一位法師閉目微笑,向人們誦念了一句佛偈: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這是多么高深的開示人心的回答!
當我們踏著千年落葉走進蒼岩山巨大懷抱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自然的博大和自身的渺小,是否感覺到歲月的長久和人生的短暫?而南陽公主仍以風姿卓越的青春年華端坐雲頭,端坐在你的心靈之上,講述著古往今來,雨雨風風,讓你感到她永遠年輕,正如蒼岩山永遠年輕一樣…..
走出深山再看山,跳出遊流再觀水,山依然,水依然,山環水繞影依然。靜思之後,你會頓悟猛醒,原來天地創生萬物卻不為己有,南陽公主德澤後世卻默默無語,而我們自己呢?卻在為一己私慾而碌碌鑽營,當然就即短暫而又渺小了。在人生之路上,無論是失落的靈魂或清醒的中堅,都應該看到,當我們正受著俗世間非分妄求和生老病死的種種困囿時,蒼岩山正以其女性的靈氣、底氣和大氣,靜悄悄地向前走著,走著……
蒼岩擷珠
碑亭:歷代善男信女們修建蒼岩山的捐款布施碑。
文昌帝君閣:閣內塑文昌帝君像,傳說他是掌管人間功名利祿之神。
萬仙堂:始建於明代,是四合院式建築,內塑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及封神榜上的所以神像。
跨虎登山亭:南陽公主到蒼岩山出家,行至此處無路可走,一猛虎將公主馱上山去。此處是後人依傳說修建。
回音壁:蒼岩山一大景觀。人們常利用這個天然回音壁舉行小型音樂會、演唱會。
風雨亭:遊人觀景小憩之地。
書林:為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所。
甘陶湖:甘陶湖位於蒼岩山景區南部15公里處,是井陘縣的水利樞紐工程。湖周岩壁峭立,山勢陡險。在群山環抱中,碧波千頃,湖光瀲灩,是避暑、垂釣的好去處。
千佛古洞:又稱千佛石窟,位於蒼岩山景區內,距福慶寺10公里處。洞內沿自然壁面分排雕刻千尊佛像,大都為坐佛。該窟始創年代為北齊,其造像內容豐富、藝術考究,是研究中國石造像藝術史的實物標本。
南寺掌:為河北省省級森林公園,是華北最大的原始次生林,其林木主要以松樹、柏樹、白楊、黃櫨為主,景區內山勢險峻,四季常青,古木簇擁,遮天蔽日,並有多種野生動物棲息。
福慶寺
福慶寺原名“興善寺”,相傳為觀音菩薩古老道場。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賜“福慶寺”,清光緒時封公主為慈佑菩薩,兩度皇封,香火益盛。 福慶寺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大雄寶殿旁玉璽墩配造型古樸,神態稚拙,為中國稀有珍貴文物。殿內釋迦牟尼像、普賢、文殊菩薩像,兩側十八羅漢皆為漢白玉雕成,形象逼真,氣韻生動。整座寺廟借山勢幽險,成殿宇奇絕,空靈毓秀,靜中寓動,天工人力渾然一體。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橋樓殿,它是中國三大懸空寺之一。據考證石橋為隋代建築,略早於趙州安濟橋。它坐西向東,橫跨於兩山峭壁之間,形成“橋殿飛虹”的天下奇觀,為蒼岩山三絕之一。
福慶寺的古代建築,即同以南北中軸線為主體的傳統封閉院落式有別,也不同於懸空寺一類半倚半懸的山間寺廟。它獨特的風格,可概括為崖間就勢,澗上飛構。即借山勢的幽峭,以成殿宇的秘奇;天工、人力渾然一體,靜中寓動,使佛門的法力和威嚴,以形象的“仙界”展示於人間,動人皈依。無論整體布局,還是主體建築,都達到了很高藝術水平。
福慶寺的建築座落,按其空間格局可分為上、中、下三層次。 下層依次為:山門牌樓、山門、鐘樓(已不存)、蒼山書院、碑房、戲樓(現存基址)、萬仙堂、行宮建築群(已不存)以及西南絕谷的三百餘級的“雲梯”。 中層依次為靈官廟、天王殿、橋樓殿、天橋(即復道大石橋)、圓覺殿(亦稱大佛殿)、中山棧道、僧舍群房、梳妝樓、關帝廟、峰迴軒(又名藏經閣)、煙霞山房(即閻王殿)、子孫殿、先賢寺、大乘妙法蓮花經塔、公主殿、猴王廟(今已不存)、南天門、東天門。
山門牌樓:在福慶寺山門外一木構牌樓,由主樓和次樓組成。頂為懸山布瓦敷頂,主樓由四朵九踩斗拱,次樓是二朵五踩斗拱用四根立柱支援,立柱由鐵箍石頭固定,並用側腿圍護。主樓匾處掛有李苦禪題的“蒼岩山福慶寺”額,創建於清。
蒼山書院:山門內右側,臨西峰崖下,建有石涵,其上建有屋宇一棟曰“蒼山書院”,該屋為硬山出檐小木式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建築面積39.70平方米,蒼山書院建於明嘉靖至萬曆年間,清代民國進行重修。
萬仙堂與行宮:萬仙堂已為一院落,正殿為懸山式出檐建築,建築面積67.70平方米,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為七架梁,據碑證它昔日屬“行宮”建築群的一部分,嘉靖至崇禎年對行宮佛殿多次重修,因此萬仙堂最晚也建於明末時期。 行宮佛殿亦稱西大樓,今已不存。
天王殿:亦稱小橋樓殿,座落在西南絕谷的小石橋上,小石橋橫跨在兩崖間的峭壁上。為拱券縱向並列砌築的獨拱橋。天王殿為歇山黃綠琉璃瓦頂的重檐樓閣式大木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殿頂:正脊蟠龍鴟吻之間,四龍相向而行,中央有獅馱雙層蓮花塔和高座蓮花塔三座,翼角高翅,戧脊博脊均有獸。殿身:上下檐均有斗拱,上下檐明間、柱頭、轉角各出一斗拱,但不盡相同。下檐斗拱純屬裝飾殿宇,斗拱為十字拱,拱頭雕作龍、鳳、象,且上下疊壓,十分奇特。上檐明間為斜形拱。柱頭拱為五踩雙昂拱,昂頭為琴面。梁架為五檁三件做法,殿前後出廊,外檐柱與欄額間有透雕雲龍雀替。左次間後山牆上壁一小門,置樓梯以通上下。據立在天王殿的金泰和二年《蒼岩山福慶寺石橋記》碑文載:橋與殿同時建造於金代大定年間(1162—1189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期間明、清、民國都曾有維修。
橋樓殿:天王殿東 17米處為橋樓殿,由於所處兩崖間距大於小石橋,且高度 89米,故跨度大,且仿趙州大石橋,築成敞肩拱橋,橋長15米,寬7.8米,拱券縱向並列,共有22道,拱石大小不一,且為青石質。兩側拱券上同小橋一樣,各雕有6幅神龍、神獸圖案,只有券頂上的兩個吸水獸形式不一,且西側的一隻不在正中,兩旁的雕飾不對稱,顯然為後來修補而成,東側的吸水獸帶有兩肢,同兩旁的雕飾相配協調。並用雙銀錠形的腰鐵嵌入拱石,卡住各個相鄰兩塊拱石,用白灰勾縫。橋樓殿屬歇山九脊黃綠琉璃瓦相間重檐樓閣大木式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周圍出廊。建築面積135平方米。 殿頂與天王殿做法基本相同,黃綠琉璃瓦敷頂,翼角翅起較高,正脊兩大吻之間琉璃脊上有人騎龍四個,相向而行,中央是獅子馱塔和兩個風鳥;四條戧脊上分別有人騎鳳,前後戧獸,垂脊按有垂獸和獅馬,四翼角裝有獸頭。下檐有四條角脊和四條圍脊,圍脊用琉璃花草敷上,角脊上有一獅。
殿身上下檐均有斗拱,上下亦不相同,做法與天王殿基本一致,上檐明次間、柱頭、轉角各出一朵斗拱,明間和兩山牆明間各出一朵斜拱,斗拱為五踩重昂拱,昂嘴為琴面,拱為直拱,用一根直材,兩端砍成弧線。下檐是明間、次間、稍間、柱頭、轉角各出一朵三龍、鳳、象頭拱。上下檐柱與柱之間用闌額、普柏枋,梁架為七架梁,梁與梁之間用短柱。下檐用內外兩槽柱,柱礎用素麵復盆式,內外檐柱用月梁連結,上檐柱同下檐內檐柱作成通柱。外檐柱上有透雕雀替,明間為透雕龍鳳,次間、稍間為透菱牙子。下檐四角有四根立柱,頂著上檐,使上檐四翼角翅起。殿的前後裝修,下檐明間為六隔扇,次間坎牆上,安四扇窗、稍間及兩山均砌磚牆,上檐柱間為六抹隔扇,檐下額椽檁、枋上均有蘇式彩繪,繪畫內容大多為人物,戲劇故事和花草。殿內裝有天花,天花的做法:在枋內的空間上,用縱橫相交的支條搭成正方形的格子,格子上蓋木板,木板上繪有色彩鮮艷龍鳳圖案。兩稍間有樓梯,可以登臨樓上。殿內南北壁畫繪有以釋迎牟尼及其弟子說法布道及唐僧師徒取經為題,殿內柱上塗有蘇式彩繪,山牆中檐柱頂端寫有一個“禧”字。1980年在殿內塑釋迦、毗盧、藥師三尊,並在釋迦佛背面懸塑山中觀音,四周塑十八羅漢。
橋樓殿現今其它各個部位保存的較完好,只有屋內壁畫和蘇式彩繪,由於多年風雨剝蝕,相當一部分已模糊不清。雀替已殘缺不全。天花牌有80%殘缺。
橋樓殿及石橋,創造於何時,已無文可查,現存最早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建蒼岩山橋樓碑記》即已“不知何時許建橋樑於兩壁之間”,“邇來偶遭火劫,頓成灰燼”。現存橋樓殿是康熙初被火焚毀後重建的。
天橋:位於橋樓殿東,長17.60米,寬4.40米,橫跨兩崖山間,由16道拱券縱向並列砌築的獨拱敞肩拱橋。東側拱券石上,有帶角的吸水獸各2幅,荷花,士兵舉旗圖案,還有“蒼岩山福慶寺 天橋 中華民國貳拾伍年拾月創建”字樣。天橋護欄過去用青磚砌築,1989年重新更換為青石雕刻素麵攔板。東面石上刻“飛虹並駕”。西側由於抗日戰爭爆發,還缺至少兩道拱券。
園覺殿:亦稱大佛殿,福慶寺主殿之一,位於橋樓殿南,座南朝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占地面積137平方米,單檐黃綠琉璃瓦敷頂,正脊為黃綠相間的高浮雕龍琉璃大花塔,正脊的力士馱塔座上有“康熙”題記。垂、戧脊為里花和外卷草,博縫山花亦是龍花人物琉璃雕飾構件,各脊都有獸。
殿身:該殿斗拱為六鋪作三昂計心造斗拱,轉角、明間、次間、補間柱頭斗拱總計20朵,其中明間有2朵斗拱,該殿有兩金柱,其直徑大小不一,梁架為七檁大木,用平梁、五架梁、七架梁,明間東西兩梁架用平梁、五架梁,柱直通平梁下皮,兩次間梁架用七架梁、梁與梁之間用瓜柱,梁下有隨梁枋,殿正面裝修明間為落地六抹隔扇,兩次間在坎牆上安四扇檻窗,稍間一半檐牆一半檻窗。明間處垂帶踏跺。殿前有一對方一尺的石雕,雙獅盤臥,雕法古拙,中國少見。殿之檐掛一道光時的木匾額,上書“福緣善慶”。據碑文記載圓覺殿建於元代,明清均曾維修。
梳妝樓:建於棧道中段南側之懸崖,屬硬山式小木二層樓,用布瓦敷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五架梁無彩繪。據清代雍正時《創建梳妝樓記》載,有本山住持僧人義來,矢志創建,募化十方;遂鳩工於雍正二年秋七月,落成於雍正七年春三月,立石以志。
藏經樓:建在峰迴軒的絕壁上,屬懸山二層小木式建築,面寬五間,進深一間,占地51.2平方米,五架梁,用布瓦和琉璃瓦敷頂,底層用磚砌牆圍柱,上層露柱。台基用石條砌築。創建於明代,清代進行重修。
關帝廟:建在峰迴軒處,屬單檐硬山小木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建築面積26平方米,五架梁用磚砌牆包柱,抹白灰。創建於明代,清代重修。
公主殿:位於西峰崖間,座西朝東,屬單檐歇山式大木靠山建築,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瓦頂形式和檐下斗拱與圓覺殿相同。檐下飛頭上原掛鳳鐸(已不存)。周圍用一圈柱,五架梁放在前後檐斗拱上,有隨梁枋,梁與梁之間有角背、瓜柱。兩端三架梁,樑上用叉手,瓜柱、角背和十字相出的麻葉頭斗拱,托著脊檁,檁下有墊板,前檐明間開一石券門,按朱紅木門兩扇,石券門用五塊青石條券成,門券上浮雕三龍。次間牆腰處各作圓窗一個,後檐明次間,柱間均安有木框門額,上有蘇式彩繪。明間有天花,天花做法與橋樓殿相同,其天花上無彩繪。
殿內南北壁上的壁畫,畫幅均為4.65×2.05米,兩幅壁畫的內容都是公主的神話傳說故事,大體上分為“禮儀、落難、削髮、修道、顯靈、敕封、佑民、行雨”八部分。據碑載:公主殿始建於金代,原名妙陽公主真容堂,明代改為真容殿,明清均有重修。
大乘妙法蓮花經塔:該塔位於公主殿南,平面為六邊形,五層樓閣式仿木實心塔,高約10米,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座高2.26米,原為須彌座,由基座局部坍塌磚塊嚴重酥鹼,維修中將須彌座改為方形座.塔身高7米,出五層檐,檐均仿木一斗二升拱,拱上用挑檐枋,拱下普柏枋,每層斗拱下圈飾懸魚式花邊,每層檐角出木角梁,以掛風鐸,風鐸今已不存。塔的第一層最高,正面劈券龕,門楣浮雕二龍戲珠。門楣上端鑲嵌長方形青石匾,上面鐫刻“大乘妙法蓮花經寶塔銘”。背立面,設對開式方形假門,門楣上有青石匾,鐫刻“經塔寶記”。其它四側面均設有假窗。塔剎今已不存。塔創建年代今已無任何記載,風格上看不早於金代。
和尚墳和經幢:位於今寺垴村內,已無存。據當地人述說:過去該處塔幢林立,該處及附近的經幢到處可見,沒有一個完整。今存於南天門處經幢,就是從此搬遷的。經幢高2.7米,由十二塊灰青石雕築而成,刻於元武宗至大元年(1380年),其中八稜柱上正面刻“蒼岩山福慶禪寺洪福大師宗主燈公壽塔經幢記”20個大字,其它側面刻陀羅尼經及和尚排名,中小八稜柱上線刻佛像。
石碑:蒼岩山福慶寺碑碣夾道,都屬廟碑,有記事碑,布施碑、詩碑等165餘通,從其題額看,可見題額繁多,如“游蒼岩辭、敕賜福慶禪寺、皇帝萬歲、水遠流芳、萬歲同歸、福庇、普結良緣、千古不朽、重修碑記”等。 從其內容看,記事碑很少、只占10%左右,布施碑較多達90%左右。從其形制看,有龍首魚跌碑、方首碑和圓道碑幾種,從時代看,最早碑為2通宋碑,金碑11通、元碑1通、明碑10通、清碑107通、民國碑12通及其它碑石共達165通之多。
蒼岩文化
井陘拉花形成和流傳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中國獨有,是一種優秀的中國民間舞蹈藝術。她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起源於宋元,盛行於明清時期。其舞蹈動作主要有“擰肩”、扭臂、翻腕、吸腿、撇腳等,這些舞蹈語彙形成了剛柔並濟、粗獷含蓄的獨特藝術風格。井陘拉花的表演人數多少不等,少則2人,多則百人千人。其道具繁多,有傘、扇、鞭、彎弓、四塊瓦等,且各有寓意,如傘象徵風調雨順,花瓶象徵平安美滿……
井陘拉花的音樂為獨立樂種,由民歌、民間曲牌、戲曲音樂、寺廟音樂和宮廷音樂組成,樂曲共有30餘首。其古樸典雅、剛健深沉、韻味剛而不野、柔而不糜、華而不浮、悲而不泣,突出特點是節奏鮮明。
建國以來,井陘拉花經過多次挖掘繼承,改革發展,從而響譽中國,名揚海外,屢創輝煌。1957年,井陘拉花首次進京參加了“中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榮獲二等獎,受到了朱德、周恩來、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79年井陘拉花再次進京參加了“慶祝建國30周年中國文藝調演”,榮獲創作表演二等獎;1991年,井陘拉花在瀋陽參加了“中國優秀秧歌大賽”,榮獲六項大獎;1996年,參加了“中國第六屆群星獎”舞蹈大賽,一舉奪魁金獎,同時井陘縣獲得“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1999年,井陘縣成立了“井陘拉花藝術團”其足跡留遍了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2004年,井陘拉花再次榮獲“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節”金獎。同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0餘萬字的《井陘拉花》藝術專著,暢銷中國; 2006年,井陘拉花被國務院正式列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同年《井陘拉花大家學》教學光碟被中央電視台審定並播出。
進入新世紀以來,井陘拉花發展迅速,應邀演出不斷,中央電視台等眾多新聞媒體陸續向中國及海外播放、宣傳、介紹,井陘拉花已經成為人們爭相品嘗的精神美餐。
旅遊資訊
交通
石家莊蒼岩山自駕車路線:
1.北京的朋友經京石高速轉石太高速,蒼岩山秀林出口下高速 (北京—蒼岩山272 公里); 天津的朋友經津保高速轉石太高速,蒼岩山秀林出口下高速 (天津—蒼岩山300公里); 太原的朋友經石太高速,蒼岩山秀林出口下高速(太原—蒼岩山 200 公里) ;山東的朋友經青銀高速轉石太高速,蒼岩山秀林出口下高速。
2.石太高速至蒼岩山路口(5號口)下道後右拐沿景區專線公路直達。
3.307國道井陘方向宜沙線蒼岩山方向。
石家莊蒼岩山乘車路線:
乘車地點石家莊西王客運站(市內火車站乘9路、314路抵達)乘石家莊——微水班車終點——長城賓館轉乘微水——蒼岩山(多趟),
票價:石家莊—井陘縣城11元/人,縣城—蒼岩山7元/人 ;每 周六、日在西王客運站有石家莊——蒼岩山的直達班車,早晨7:30發車(客滿即發),票價單程21元/人,雙程40元/人。
氣候
石家莊地處中緯度亞歐大陸東部,臨近渤海,但受亞歐大陸的影響很大,氣候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和風現象顯著,四季分明。冬季南北溫差很大,夏季普遍高溫。因此秋季出遊最為適宜。
蒼岩山屬北方氣候,冬季乾冷夏季炎熱。蒼岩山風景區山麓陡峭,小路崎嶇。旅遊適宜的時間是,每年的春季4-6月和9-11月。蒼岩山廟會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日。適於攀登,觀賞和拍照;可以避開寒風吹拂和雨水的泥濘。其他季節沒有植被的復蓋和襯托,不能顯示出蒼岩山挺拔和壯觀。
注意事項
當地可能有人為你做免費導遊,但不必跟著他們亂跑,他們往往讓你多繞一些路去吃飯住宿。
餐飲住宿
蒼岩山景區門口的停車場周圍很多賓館可以住,但比較正規的是蒼岩山賓館,標準間價格在120元左右。自駕車從北京出發當天往返時間足夠,但乘車的話要住一宿時間方比較寬裕,天氣好時間合適的話且可以賞月。當然你也可以住在石家莊市區內。
門票
石家莊蒼岩山門票價格:
石家莊蒼岩山門票50元
軍人、學生,老年人憑證優惠。(學生票25元)
索 道:單程26元/人,雙程45元/人。
游在河北(1)
遊覽河北省各地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