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蒲城縣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北部,兼具丘陵、台塬、平川地貌,盛產小麥、玉米、棉花、酥梨,是國家級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國家授時中心所在地;也是古長安宮廷文化和陝北高原文化的交匯點,橋、景、光、惠、泰五座唐陵神道石刻甲天下;距古都西安110千米;西延鐵路、京昆高速公路西禹段穿境而過。細狗攆兔歷史悠久。早在《史記.李斯》傳中就有“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的記載,漢時蒲城屬皇室上林苑的一部分,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有“兔園夾池水”的記述,可見蒲城當時已是皇室獵兔的狩獵之域,唐太祖李淵、太宗李世民也分別獵於(蒲城)伏龍塬和堯山。農業大縣的特定環境,加上唐時京兆赤縣的特殊地位,使唐皇室狩獵娛樂活動流傳於蒲城民間,產生出細狗攆兔的民間競技活動習俗。蒲城之細狗,乃渭北名犬。“黃瓜嘴,羊鼻樑,四蹄如蒜;腰似弓,腿似箭,耳垂尾卷。”攆兔獵鼠,機智靈活,看家護院,極通人性,是人類的極好朋友。
蒲城細狗攆兔競技活動每年農閒時在細狗愛好者中定期舉行,主要攆兔日有:元宵節、端午節、臘八節等。節日當天,蒲城周邊縣、市,乃至來自西安、山西、甘肅、河南的細狗愛好者為自己的愛犬穿衣掛彩,放開韁繩,信狗馳騁追逐,加上成千上萬名看熱鬧的民眾,山呼海嘯,煙障氣冒,蔚為壯觀。
蒲城細狗攆兔不僅氣勢磅礴,扣人心懸,而且對鍛鍊身體,釋放情緒,增強團結,減少獸害,增產增收,和諧生態也有十分積極地意義。2003年CCTV7套《致富經》、2007年CCTVl0套《百科探秘》欄目對此作了高度的評價,給予了十分積極的報導。蒲城細狗攆兔也正式為世人所知、所賞。
歷史淵源
細狗攆兔起源於先秦,“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史記》.李斯傳)《詩經秦風》“載獫猲獢,輶車鸞轆”記載了秦國太子攜狗狩獵的花菜場面,獫即為細狗。漢承秦制,蒲城在漢時稱“馮翊”,屬皇室上林苑,“兔園夾池水,修竹復檀月”(司馬相如《上林賦》),可見當時的蒲城已是漢皇室獵兔娛樂的狩獵之域了。又據《新唐書》和《蒲城縣誌》記載:“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十一月丁酉,高祖李淵獵於伏龍塬”,即今日蒲城平路廟鄉伏嶺村。“太宗貞觀十四年(640)閏十月甲辰,太宗李世民獵於堯山《新唐書?本紀》”。則更確切的記述了皇室權貴來蒲狩獵的史實。蒲城境內有橋、景、光、惠、泰五座唐帝王陵園,唐時稱奉先縣,屬京兆之地,氣勢恢宏的大唐皇室狩獵活動,人歡馬叫的盛況是可想而知的。皇親國戚們逐鹿攆兔,大顯身手,大批獵犬圍堵追截,所用獵犬,理應就是忠誠且善獵的名犬——細狗,“嘉彼御犬,即良且馴,蒙先朝之乃眷,向宮室而託身。”《陵園犬賦》就是最好的說明。
皇室馴養獵犬之風,至宋初得以終結。“即日放散所有狗犬。人願收養為警,購者亦聽。仍敕天下,今後不得更進鷹犬。”(宋太祖詔文《放五坊鷹犬》)從此,細狗回到了大自然,回到了普通百姓的手中。在此後漫長的歲月里,細狗在勤勞智慧的愛狗者的精心培育下,形成了一個性能獨特的地方獵犬名種。它體型適中,黃瓜嘴,羊鼻樑,四蹄如蒜,腰似弓,腿似箭,耳垂尾卷,善跑好獵,忠誠主人。
細狗攆兔體育活動流入民間後,逐漸發展為廣大農村民眾參與廣泛的傳統民間競技體育活動,按農時節令,約定俗成的攆兔日為:春節、元霄節、二月二、端午節、五豆節、臘八節。長期以來,熱情痴迷的愛好者、參與者遍布各地,並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飼養著數量不等的細狗。各地最基層的組織者稱為分片司令,縣一級的稱為總司令。細狗協會會長負責協調組織大型的攆兔盛會和優良種犬的訓練繁育。2003年中央電視台第七頻報導了蒲城細狗消滅兔害的情況,2008年3月份中央電視台第十頻道《百科探秘》欄目對蒲城細狗攆兔這一民間競技活動作了專題報導。
基本特徵
一、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態民俗體育競技活動。二、是反映了大農業區域民眾依據農業季節控制害獸的生態手段。
三、是反映遊牧文化向農耕文化過渡時代印痕的活化石。
四、是細狗繁育是在一定的地域內。
五、是參與者十分廣泛。
主要價值
一、全民健身運動多年來一直是國家和政府關注的焦點。在渭北地區,截止現在而言,任何一項體育活動,都無法和細狗攆兔活動的廣泛性、參與人數的眾多數相比較。特別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細狗攆兔更是參與人數最多的民眾體育項目,而且活動量大得驚人。它的健身功效和健美功能值得挖掘開發。二、細狗是一種觀賞功能和工作功能都十分優秀的地方良種犬。它體態俊秀優美,氣質高貴,聰明機敏,善解人意,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工作犬和觀賞犬。細狗攆兔民俗本身就涵蓋了諸多的娛樂觀賞和全民健身成份。
三、工作犬的各種功能,渭北細狗多已具備,看家護院、防賊捕盜,是其千多年來一直擔任的工作。在21世紀生態環境建設中,祖國300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治理中的兔鼠危害,是十分艱難的課題,渭北細狗的攆兔獵鼠絕技,為解決這一難題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開發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