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威爾第[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家]

蒙特威爾第[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家]
蒙特威爾第[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 (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是介於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之間的人物。蒙特威爾第被認為是古典音樂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他的牧歌創作是這一文藝復興時期音樂題裁的巔峰,而他的歌劇創作則是這種體裁的奠基之作。他是巴洛克音樂的早期代表。他雖不是第一個寫出歌劇的作曲家,然而他所創作的歌劇卻可以一直流傳至今日,甚至影響在後世各樂派的作曲家。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音樂史上第一位能在今日國際樂壇享有令譽的作曲家,當屬蒙特威爾第。他是義大利作曲家,對歌劇、和聲學、交響樂的發展都有深遠影響。他的歌劇被認為是歷史上的第一批歌劇,包括《奧菲歐》(L'Orfeo)、《坦克雷與克羅倫達之戰》、《尤里西斯的歸來》、《波佩亞的加冕》。而其他很多作品已經遺失。除歌劇以外他還寫了超過250首牧歌、2套尊主頌以及其他很多聲樂作品,但是他從未寫過純樂器作品。

雖然在今天基於實際需要,他的音樂風味聽起來與三百年前曼多瓦或威尼斯愛樂者耳中所聽到的實況,有了很大的差距,但是卻又仿佛能永遠契合於現代人的心靈。自古以來,非但音調已經改觀了,甚至蒙泰韋爾迪在世時所慣用的樂器到今日亦不見其原始風貌。雖然如此,他的音樂聽來仍然激越、聰靈,富含人性。這是一種大膽的音樂,背後更有蒙泰韋爾迪卓爾不凡的創作技巧烘托著。

從許多方面來看,蒙特威爾第的歌劇甚至比華格納或普契尼的作品更符合現代人對歌劇的概念。就我們的觀點來說,出現於蒙特威爾第之前的音樂,甚少具有斐然的個人風味,唯獨蒙特威爾第在這方面顯得出類拔萃。他那強而有力、風味盎然,又能將心境表達淋漓的聲音,藉著清晰直接的方式,讚頌著人生的喜怒哀樂。

人物生平

牧歌集專輯封面 牧歌集專輯封面

蒙特威爾第1567年5月15日出生於義大利克雷莫納。 早年在克雷莫納天主教堂擔任唱詩班歌手,很小就開始創作牧歌。16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一位優秀的器樂演奏者,並出版了一卷三聲部的經文歌和一本宗教牧歌。1587年,他出版了第一卷非宗教牧歌,1590年出版了第二卷。1592年,他的第三卷牧歌出版了,他的名聲也隨之在義大利迅速傳開。

蒙特威爾第的牧歌情意盎然,技巧紛陳,自成一完美的音樂世界。他眼界開闊、歷練豐富以後,開始改造作曲規則,以求適才適性,悠遊於這些小品形式中而享有更大自由。其音樂中某些效果突出的和聲,足以令任何時代的愛樂者驚訝不已,因此許多人以“具有表達力的不和諧音”相稱。

歌劇占去蒙特威爾第絕大部分時間。他的搭檔是裘里歐·史卓希。這兩人都對劇本和情節表現抱持堅定的理想。兩人對文縐縐、典雅脫俗的語言同表鄙夷,只對角色的合理髮展感興趣。他們共同尋求音樂的真理,認為角色的本質要比一些不相干的音樂更具重要性。最重要的作品當屬1607年創作的《奧非歐》。其中揉合了牧歌的要素,以及佛羅倫斯小廳集團的主音音樂觀念。

1637年,威尼斯第一座公眾歌劇院投入使用,蒙特威爾第又創作了兩部受人之託為歌劇院創作歌劇,《尤里西斯的歸來》及《波佩亞的加冕》是其中保存至今的兩部傑出作品。後者超越了三世紀的時空,正中二十世紀理論家的下懷。因為他要求的,正是劇中無論大小細節都必須服膺於簡明的音樂性戲劇底下——把音樂與戲劇等量齊觀的態勢終於形成了。蒙特威爾第並不把歌劇看作為求表現歌手巧囀的歌喉、或者試驗作曲家創製優美旋律的的能力,而隨意將不相干的小品拼湊起來的大拼盤。

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及莎士比亞的戲劇,同是十七世紀前半葉的瑰寶,也同樣是問題叢生。包括編輯問題、他的真正意圖、管弦樂團的理想狀況、實際的表演情景、歌手們的表現等等。

蒙特威爾第跨坐在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代交替的門檻上,然而“巴洛克盛期”乍到,又沖毀了這位偉大威尼斯作曲家所代表的樂派。我們必須記得,在蒙特威爾第的時代,有幸付梓的歌劇寥若晨星(因造價太過昂貴),況且用以傳播思想的機械構造不多,而對歷史地位的看重,亦是後來才有的觀念。遭人遺忘的苦果並非由蒙特威爾第一人獨嘗,因為在他那個時代,根本沒人會以樂名而常駐人間。幸而今天鮮少有人會否認蒙特威爾第是第一位能以其音樂力量打動現代聽眾的作曲高手。1643年11月29日逝世於威尼斯。

創作過程

蒙特威爾第一生共寫了九冊牧歌,如《亞利安那的悲歌》、《戰爭與愛情牧歌集》 等,前四冊牧歌集的創作手法屬於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而後四冊牧歌集則具有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他還創作了三部歌劇:《奧菲歐》(L'Orfeo,1607),《尤里西斯的歸來》(Il Ritorno d'Ulisse in Patria, 1640)以及《波佩亞的加冕》(L'Incoronazione di Poppea, 1642)。他充分利用音樂和戲劇的表現手段,對歌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創作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582-1607年文藝復興風格(prima prattica)時期,創作了前四冊牧歌和兩首彌撒曲。

第二階段:1607-1614年前巴洛克風格(seconda prattica)時期,創作了第五、六冊牧歌,不僅採用單純的對位法,還以數字低音為基礎;歌劇《奧菲歐》也寫於這個時期。

第三階段:1614-1643年戲劇音樂風格(stile concitato)時期,創作了第七、八冊牧歌,這時的牧歌帶有伴奏,重視旋律、樂器和情感的表現。

代表作品

波佩阿的加冕 波佩阿的加冕

蒙特威爾第一生共創作了九部牧歌集、 二十一首宗教牧歌、二十一首三重唱、十五首三聲部諧謔曲、十首二聲部諧謔曲、近百首宗教作品和幾部絕對堪稱精品的歌劇《奧菲歐》、《波佩亞的加冕》等。這些還不包括他已經失傳的眾多作品。

藝術成就

奧菲歐 奧菲歐

(1) 是義大利牧歌的奠基人,牧歌領域的集大成者。

(2) 是寫作有情感的旋律,擺脫宗教的束縛的新音樂倡導者。

(3) 將不同的樂手(包括一些游吟詩人),召集起來演奏,埋下了民間音樂的種子,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樂隊指揮。

(4) 提出了“兩種常規”的思想。他在1605年第五冊《牧歌集》的前言中談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復調傳統,即“古代風格”,可稱為“第一常規”(prima prattica),而他自己所採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可稱為“第二常規”( second prattica)。他強調作曲家在運用“第一常規”時,“和聲(指復調音樂)是歌詞的主人”,即形式第一,內容第二;而在“第二常規”中則相反,“歌詞應成為和聲的主人”,即內容第一,形式第二。

(5) 歌劇《奧菲歐》是自歌劇誕生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歌劇,它使歌劇藝術從此進入一個成熟的發展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