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油酥燒餅

蒙城油酥燒餅

蒙城油酥燒餅是安徽蒙城頗具特色的民間名點,放久了也會變軟,再烤一下還會焦酥如初,但味道則比現烤出來的遜色多了。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蒙城油酥燒餅 蒙城油酥燒餅

油酥燒餅據說,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了。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有一個姓宋的孤身老人,在文廟大門西側,以賣油酥燒餅為生。後來,老人收山東人薛延年為徒。薛延年手藝學成之後,傳子傳女收學徒,以後更是代代相傳,於是會做油酥燒餅的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有名氣。

蒙城油酥燒餅選料非常精良,製作非常考究。麵粉要上等精白麵粉,豬油要上等豬板膘油。食鹽、大蔥、麻油、芝麻等佐料也要最好的。面要和得不軟不硬。佐料的用量和搭配都有嚴格的標準(當然也得要根據季節氣候的不同適當調整)。製作時,餅坯要拉得長,擀得薄,餡要抹得均勻、適度。爐火、爐壁的溫度要控制好,爐壁太熱或太涼,生燒餅都貼不上,會“落爐”。烤的時候,更要控制好火候,火候不到,燒餅不熟不酥;火候過了,又會焦糊。往爐壁上貼生燒餅或鏟子和火剪從爐壁上鏟下已烤好的燒餅看似簡單,其實不易。特別是烤好的燒餅用火剪從中一挑,力度大小有講究,力度小了挑不開,燒餅會酥得不夠;力度大了,就有可能把整個燒餅挑碎。小小的油酥燒餅,其中所包含的技藝和艱辛,恐怕不是局外人所能完全領會的。

聲譽滿滿

萬里到安徽任省委書記後,有一次來蒙城視察工作,住在縣委招待所。縣裡領導請劉傑民、劉志民師徒倆精心地做了油酥燒餅招待萬里同志。他吃了以後讚不絕口。沒過多久,劉志民就被調到了合肥稻香樓賓館,專門做油酥燒餅。這以後,下榻稻香樓賓館的貴賓吃了劉志民做的油酥燒餅都說好。一時,油酥燒餅成了稻香樓賓館的名吃,蒙城油酥燒餅蜚聲海內外。為了滿足供應,劉志民又教出了不少徒弟。後來,年齡大了,他也就改做管理工作,一般不再親自做了。

聽經常出差的同志說,在外地往往也能吃到油酥燒餅,問問賣者,有的說是蒙城人,有的說手藝是跟蒙城人學的,然而吃起來卻覺得並不怎么地道。

不少外地來蒙的人,就餐時往往會點名要吃蒙城油酥燒餅。有的賓館飯店可以自己做。有的自己不能做,就到市場上去買。

現在蒙城市場上賣油酥燒餅的不少。郵電局附近的一個叫薛素平(女),縣行政服務中心東巷子裡邊的一個叫薛聚財。他們都是薛家的第三代。劉傑民按薛家算,也是第三代(已去世)。不少薛氏後人到外地經營去了。劉傑民的後人,已無人以此為業了。

衷心希望蒙城油酥燒餅能夠永遠保持獨特風味,努力打造成更加聞名全國、享譽世界的一流品牌。

薛氏油酥燒餅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曾在中央二套、四套節目中報導,薛氏油酥燒餅從地方的名吃已聞名中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