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長調
蒙古族長調是一種獨特的演唱形式,以優美舒緩的鏇律和雄渾壯闊的格調構成深邃的意境,無愧為蒙古族音樂之魂。但是,蒙古族長調的演唱方法至今仍處於自然的摸索階段,沒有形成系統的、科學的演唱方法教學理論體系,探索蒙古族長調的科學演唱方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蒙古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自己輝煌的文明,並以能歌善舞而著稱於世。蒙古族長調這一具有遊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徵的獨特演唱形式,以它特有的語言述說著這個民族的歷史,演繹著這個民族繁衍生息的足跡。千百年來,草原上的人們用長調歌唱生活,讚美自然,抒發胸懷,祈祝未來。這個古老而又有時代特徵的音樂形式經過廣大的蒙古族民眾和卓越的歌手一代又一代傳唱至今。它已深深地紮根在人們的心中,那優美舒緩的鏇律和雄渾壯闊的格調構成深邃的意境,無愧為蒙古族音樂之魂。
蒙古族長調是一種獨特的演唱形式,以優美舒緩的鏇律和雄渾壯闊的格調構成深邃的意境,無愧為蒙古族音樂之魂。但是,蒙古族長調的演唱方法至今仍處於自然的摸索階段,沒有形成系統的、科學的演唱方法教學理論體系,探索蒙古族長調的科學演唱方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字】蒙古族長調 演唱形式 演唱方法
蒙古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自己輝煌的文明,並以能歌善舞而著稱於世。蒙古族長調這一具有遊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徵的獨特演唱形式,以它特有的語言述說著這個民族的歷史,演繹著這個民族繁衍生息的足跡。
千百年來,草原上的人們用長調歌唱生活,讚美自然,抒發胸懷,祈祝未來。這個古老而又有時代特徵的音樂形式經過廣大的蒙古族民眾和卓越的歌手一代又一代傳唱至今。它已深深地紮根在人們的心中,那優美舒緩的鏇律和雄渾壯闊的格調構成深邃的意境,無愧為蒙古族音樂之魂。
但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長調也要有新的發展。所以研究、提高和推廣長調就成為我們這一代蒙古族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之一。我們只有勇於探索、開拓長調演唱的新方法,才能使這一民族音樂瑰寶綻放出奇光異彩,使之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可和欣賞,才能使長調這一輝煌的傳統藝術保持經久不衰的魅力,永久流傳下去。
現在,雖然演唱長調的人日益增多,但大多數人在演唱方法上囿於傳統之中,也就是說長調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系統的、科學的演唱方法和教學理論體系。一些演唱家也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力求在長調的演唱方法上進行改革。但是,其進展還遠遠不能適應當前長調演唱實踐和理論教學之需要。探索蒙古族長調的科學演唱方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知道,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規律可循,我們只有了解其規律的基礎上才能談其發展變化。歌唱家的風采不僅僅表現在舞台上、廣播電視裡,更重要的還在於他們代表著每一個時代的演唱風格和音樂特點。本文通過分析他們演唱風格和演唱方法中的異同,以期探索出他們的演唱規律,尋求發展長調的新途徑。
A.第一代歌唱家哈扎布、寶音德力格爾時代。
他們是上個世紀老一代蒙古族歌唱家,是活躍於蒙古族民間的演唱長調的巔峰人物。他們分別演唱過《輕快的走馬》、《遼闊的草原》等長調曲目。他們從小生活在草原,心中自有一種能與草原溝通的語言,那便是長調。他們的演唱方法是自然形成的,運用丹田呼吸法,利用頭腔和鼻腔產生共鳴,使聲音聽起來位置*前。
這種演唱方法,是他們長期演唱實踐中逐步探索、反覆琢磨和積累而形成的,其中有著豐富的蘊含。但在許多方面對之未能進行深入的理論探討,以致未能形成系統的傳授方法,他們往往依*口傳心授的方法來傳授他們的經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長調的發展與普及。我們應該對老一輩歌唱家成功的經驗進行科學的、系統的總結研究,以解決掌握長調演唱技巧難的問題。
B.第二代歌唱家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有金花、拉蘇榮、德德瑪。
他們的演唱歌曲有所不同,有的演唱民歌,有的演唱長調。在演唱方法上也有很大不同並各有其特點,有的屬於純民歌演唱方法,有的是純民歌演唱法糅進科學發聲演唱方法,還有學院派介入長調演唱方法的。現分別簡述如下。
金花:她以演唱民歌而著名。將伊克昭盟民歌的演唱風格融進了歌曲演唱中,演唱了許多創作歌曲,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像我們所熟知的歌曲《乳香飄》、《金杯》等就是以伊克昭盟民歌韻味的演唱手法來演唱的。使人聽了耳目一新,為蒙古族音樂藝術帶來了新的活力。
拉蘇榮:他是繼哈扎布、寶音德力格爾之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長調演唱家,已故烏蘭夫副主席曾經稱他為“內蒙的小哈扎布”。在學習和實踐中,他在掌握了傳統的長調演唱技能的基礎上借鑑了科學的發聲方法,這是長調與科學發聲方法結合的新探索,給長調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聖主成吉思汗》、《金色的邊疆———我的家鄉》等優美動聽的長調和創作歌曲。另外他還為蒙古族著名藝術家哈扎布、寶音德力格爾撰寫傳記,記錄兩位藝術家的生活、人生經歷和他們卓越的藝術造詣,為我們了解認識蒙古族音樂文化及其歷史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
德德瑪:她在專業學院系統學習科學發聲方法和音樂技能之後,進入蒙古族長調和民歌演唱領域,《陽光》、《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是她的代表作。她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為她的演唱鋪平了道路,為長調音樂增添了更多更新的魅力,成為我們研究、改進長調音樂演唱方法的典範。
C.第三代歌唱家阿拉泰、那順、朝魯是第三代歌唱家的代表人物。
他們都在高等音樂學院接受系統的音樂教育,畢業後接觸並演唱民歌和長調。
阿拉泰、那順:他們曾在中國音樂學院進修,專門學習民族唱法。後來接觸到蒙古族民歌和長調歌曲,分別演唱《小黃馬》、《雕花的馬鞍》等歌曲,獲得成功。
朝魯:曾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美聲唱法,演唱了大量的西洋歌劇和歌劇片斷,例如歌劇《圖蘭多》、《藝術家生涯》,詠嘆調《今晚不能入睡》、《你這冰涼小手》等。畢業後演唱了許多長調歌曲,如《遼闊的草原》、《山峰》等。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把長調與美聲唱法科學地結合起來,摸索出自己的演唱風格,既保持了長調的民族特色,創新了演唱技巧,又提高了長調的藝術感染力。
這一類歌唱家的特點是他們通過在高等專業藝術院校學習、深造,掌握了科學的發聲方法,在演唱長調時將這種科學的發聲方法巧妙地與長調演唱形式結合在一起,構成蒙古族長調學院派演唱方法及風格的基礎。他們促使民族聲樂藝術走向理論化、科學化、系統化的道路,為蒙古族長調藝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和實踐經驗,從而賦予這一古老的民族傳統藝術以新的生命力。
這三代歌唱家代表了近代以來蒙古族民族聲樂發展的三個重要的歷史階段。無論是傳統演唱法時代,多種演唱形式並存的時代,還是後來的學院派演唱法時代,歌唱家們對蒙古民族音樂的發展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A、C時代的演唱方法有他們的傾向性,A是自然形成的傳統演唱法,C是學院派演唱法,而B時期的演唱法卻形式多樣,具有交替和過渡性質。由此可見,長調演唱風格的必然走向應該是學院派演唱法。
長調演唱藝術要想存在和發展就必須尋求一種新的發展途徑。就這一點來說,義大利美聲學派的產生和發展軌跡對蒙古族長調演唱藝術的存在和發展具有很大的啟示和借鑑意義。西方音樂藝術源於古老的宗教文化傳統———基督教的教堂音樂和唱詩班,其內容是讚美上帝的偉大和博愛,上帝創造世界的鬼斧神工和巨大精神力量。具有莊嚴、救生的聖樂傳統。到17世紀中葉,隨著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到來,在西方聖樂的傳統中融進了大量人文主義的思想和藝術內容,並從世俗的社會生活中汲取豐富的民間智慧的營養,產生和發展出義大利嶄新的音樂形式。作為真正義大利美聲唱法,從佛羅倫斯社的歌劇誕生開始,到那波里學派,已把義大利美聲唱法推向高峰,是經義大利幾代人的努力而取得的成功,充分地展示和發揮出歌唱技巧的功夫。如果不是歐洲歷史文化的變遷和義大利人的努力,美聲唱法就不會在很短的時間裡開創出稱雄世界的鼎盛局面。
我們可以借鑑義大利美聲學派的發展道路,為蒙古族長調藝術探索新的發展途徑。我們期待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蒙古族聲樂藝術,從自然音樂藝術開始進入理論化、科學化和具有實踐過程的改革之路。我們主張在學習長調時首先經過一個學習科學發聲方法的訓練階段,然後再進入長調演唱,將科學的發聲法與傳統的民族唱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走出一條嶄新的聲樂演唱與普及的道路,創立一個科學的、系統的長調演唱培養方法。
歷史實踐證明,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在其發展的進程中,一方面繼承自己的傳統,另一方面吸收外來文化,都是在吸收、借鑑、融合中得到發展的。作為蒙古民族藝術瑰寶的長調,要使它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使之躋身於世界藝術的巔峰行列,就有必要在全面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研究、探索,確立一個科學的、系統的、先進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使其在傳承、提高與普及上有一個新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