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祭火

蒙古人祭火

蒙古人崇拜火,視火為生命與興旺的象徵。他們敬火為神,在草原上,火神是諸神中最受尊敬的神。過去蒙古人吃飯前首先要用奶酒敬火;現在則要在每年臘月二十三舉行祭火活動。

蒙古人祭火歷史

祭日凌晨,全家人在蒙古包前設香案,鋪墊子,燒香拜佛,請“火神在自家門前稍候”。拜畢,回到包內,將所有物品清掃擦抹乾淨,再將採回的枳機草用紅、藍、綠三色彩綢條捆成四束,插在一種蒙古語稱“圖勒嘎”的爐灶旁,開始點燃“圖勒嘎”內的牛糞,全家人樂融融地圍坐在聖火四周,由女主人雙手舉起一個盛滿奶食品、紅棗、羊胸叉及羊羔皮的小木桶,在火上搖動,頌祭詞。全家老少此時再將捆有彩條的枳機草投入火中,在男主人跪拜下齊念頌揚火神的讚美詞。“圖靳嘎”里的聖火將蒙古包映得彤紅,歡聲笑語中,牧人拉起馬頭琴,飲酒唱歌,吃手把肉,通宵達旦如同過節。

像精美香爐似的“圖勒嘎”,如今在蒙古人的居室內已不多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帶煙筒的爐灶了,然而,蒙古人對火神的崇拜之情絲毫沒減。

祭火儀式

蒙古人的祭火儀式,最隆重者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因為這天是小年,也是送迎火神的年火日。以鄂爾多斯地區為例,人們在二十三日早晨大掃除之後,開始做祭火前的準備工作:在爐灶中生火,用鍋煮羊胸骨和灌好的肥腸,同時加入奶豆腐、紅棗、葡萄和等食品,但不加鹽,謂之祭火濃縮胸脯肉。將煮好的胸骨肉撈出來,並從肉湯上面撇取少量的浮油盛於器皿中,然後往鍋里下糜米或大米,熬成稠粥,稱為祭火飯。同時把綿羊胸骨肉(或牛胸骨)剔淨,即把肉從骨頭上剔下來,並保持胸骨的完整性,把連著胸骨兩端的脯肉從外圍留一細條肉連起來。胸骨柄上那塊指甲大小的帶皮部分也要按原樣留下來。這塊帶皮部分是為了祭火,是在冬季宰羊時特地保存下來的。它含有用帶皮的整綿羊祭祀火神的意思。

祭火時胸骨排列起來,使胸骨顯得多。作為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的各旗王爺一般用牛胸骨,當然也有用綿羊胸骨祭祀的。左右胸骨大多在二十七個以上。平民百姓一般也要用九個胸骨。如果家境貧寒那么可以少至三個胸骨。 湊起這一吉祥數字的胸骨之後,用白公駱前額絨毛或白羚羊二茬短毛紡成的力度較松的單股絨,從胸骨柄起沿順時針方向,連同胸骨,順著壘放在盛有祭火飯的木盤中,上邊還要加針茅草、榆木屑或榆木枝和剔取胸脯肉時的碎肉末,以及稱作火神服飾的綢緞布條(黑色除外),最上面再放上哈達,紅棗和奶食品;同時,給每人盛一盤祭火飯,飯上面加放名曰火神胙肉的食物,還有從胸骨上剔下來的肉,以及切好的一份肥腸和油炸餅等。同時在準備招福儀式上用的方木盤或圓木盤中,也同樣滿滿盛上祭火飯,其上邊擺上從胸骨上剔下來的肉和從羊腹肚上切下來的陰阜部分或乳房部分,以及從肥腸上切下來的肛門,還有油炸餅等等。

供品齊備之後,在安放爐灶的地方鋪上一層乾淨細沙。沙土要鋪成四方形,在沙土上邊碼好新撿來的榆樹枝、樺木和檀木屑及乾柴,在沿著爐灶(即火撐子)周圍碼好乾牛糞,為延續香菸做好準備。在爐灶的西北邊擺上桌子,桌子上鋪好四方形紅紙和白紙各一張,並把盛滿供品的木盤放在紙上。同時在爐灶四周的淨沙土上也要放兩層紅、白四方形紙,把其餘供品盛盤擺在紙上。然後全家老小身著新衣或禮服,端坐在各自的坐位上,這時年邁的男主人打著了火鐮遞給年邁的女主人。女主人用這火種點燃備好的柴草。爐灶里的柴草燃燒起來之後,長者帶領全家大小背門站在灶前,年邁的男主人雙手高舉一托盤供品行跪拜禮。其他男性家庭成員以長幼次序跪拜於年邁男主人之後,女性成員則跪拜於最後面。

祭祀儀式開始,由高舉祭品的年邁男主人祈禱:火神即將升上天界,他將領受上天賜予我家的豐收和幸福。祈求火神將上天賜給我的豐收與幸福悉數帶回來!這時由專人吟誦祭火祝辭。祈禱畢,把木盤中的胸骨和其他祭品投入正在燃燒的灶火中。

投放完畢,由主人帶領全家人向火神行三三九次叩拜禮。接著戶主再次帶領全家人,將從煮胸骨湯上撇取的油脂、白酒或奶酒摻合成的名為哈里木的祭品,每行一次三三九叩禮,向爐灶中灑入一二滴。這時放在爐灶周圍的九隻佛燈和佛龕前的佛燈被全部點燃,霎時間家中變得燈火輝煌。祭火禮畢,人們回到各自的座位,戶主把擺放在爐灶周圍盤中的食品分發給每人一份。然後拿起墊盤的紅白紙邊放入火中邊說:敬請火神上升天界!

遂由全家人將手中裝有祭品的小盤子,雙手舉至齊眉,呼招福詞呼列!呼列!這時,戶主則舉起桌子--即大祭盤,帶領大家高呼呼列!呼列!此刻,專門請來的致祭詞的祝頌人尚來念完祭詞。

人們在敬送火神升天吟誦祝讚詞,祈禱保佑的同時,要用祭火飯祭爐灶,戶主拿起祭盤中的熟綿羊乳房,要求家中最年幼的孩子啃三口乳房。然後將孩子吃剩的羊乳房放回原盤內,並把它同神龕前的祭品一起存放起來,待三日後重新祭祀時,才由全家人分享該祭品。等戶主把祭盤中的食品作為祭祀物放好之後,全家人才開始吃祭火飯,祭火飯是在煮胸骨的肉湯里加入紅棗、葡萄、奶豆腐等做成的,煮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味道特別鮮美可口。但家庭成員中只能吃自己的那份祭火飯,分吃別人的是不允許的。 吃過祭火飯之後,喝祭火茶,並向戶主和長者們敬祭火酒。同時還把祭火飯分送給住在附近的親友品嘗。

祭火之後,因火神已被送上天,所以把新年(即春節)前的這七天稱無主的七天,太陽落山之後,人們不再到戶外大聲喧嚷,也不讓小孩大聲喊叫或哭鬧。這些習俗已逐漸淡漠,但作為民俗文化遺產,把即將消失的東西記錄下來其意義更加重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