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報刊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名叫董顯光。在他的報海生涯中,有不少值得書寫的地方,而《庸報》無疑是其最為精彩的一筆。
事跡
1887年,董顯光出生於距離浙江寧波東南20里左右的一個小鎮。在這個小鎮上,董顯光度過了自己非常艱苦,也令人難忘的童年。由於家境清貧,全家人要靠三畝稻田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使他們一家人和鄉親們的日常起居並無二致,然而因為他家是小鎮上唯一的一個基督教家庭,所以信仰生活常常為鄰里們難以理解。對於董顯光來說,童年的學習生活枯燥乏味,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老師非常嚴格,常常用木板懲罰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董顯光從小便背熟了《百家姓》、《千字文》,算是受到啟蒙教育。後來,由於三畝稻田實在難以支撐包括父母和兩個妹妹在內的五口之家,他的父親在考慮再三之後,決定將稻田租給別人耕種,簽了在上海建築內地會房屋的契約,全家遂遷往上海居住。
到上海之後,董顯光受到比較正規的學校教育。他先後進入中西書院、清心中學及民立中學讀書。在民立中學即將畢業的時候,他的父親不幸去世了。由於全家沒有了經濟收入,董顯光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學業,到社會上去找事情做。在接到浙江奉化龍津中學的邀請之後,他立即決定出任這所家鄉中學的英語教師。在龍津中學教書的一年時間裡,董顯光結識了班裡的學生蔣介石。這為兩個人後來的交往一生奠定了基礎。1907年,董顯光和自己在清心中學讀書時便相愛的趙蔭薌女士結婚,同時經過原來他父親摯友的介紹,得以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
1909年,董顯光在美國基督教長老會的幫助下赴美留學。美國的工讀生活十分艱苦,董顯光在學校做過鏟煤、送牛奶和修理園圃等工作,此外還在中國餐館打過工,甚至在農田中駕著馬車鋤過草。雖然他飽嘗種種生活的艱苦,但是親身領略了美國人的生活,感受了美國社會與文化,從而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留學生活。經過刻苦努力,董顯光終於獲得了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學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位赴美國學習新聞專業並獲得學位的留學生。1912年,董顯光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普利茲新聞學院攻讀碩士學位課程,繼續深造。在此期間,董顯光主動開展社會實踐,積極從事採訪實踐,兼任《獨立》雜誌特約書評撰稿人,並且曾經訪問了羅斯福總統。
1913年春天,董顯光接到母親病重的家信,顧不得取得碩士學位便決定立刻回國。在歸國途中的船上,董顯光巧遇孫中山先生,並對他進行了採訪報導。回國之後,經孫中山介紹,董顯光出任上海英文《民國西報》副主筆,並成為該報派駐北京的記者。“二次革命”時,董顯光在報上無情揭露袁世凱指使黨徒刺殺宋教仁的真相。1914年6月前後,他還受聘擔任英文《北京日報》主筆,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辦報經驗。
1925年3月1日,董顯光在天津創辦了一份自己的報紙——《庸報》。經理王鏤冰是他原在順直水利委員會的同事,後來,又聘請邰光典為總編輯,增聘姜希節、王芸生、秦豐川為編輯。報紙的名字取自儒學的“中庸之道”。1927年後,董顯光親任社長,另請張琴南任總編輯,蔣光堂任總經理。報社開始的時候規模較小,人手不夠。在忙不過來時,董顯光常常一個人兼做發行人、主筆、編輯、廣告經理和外勤記者。董顯光用他在美國密蘇里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所學的辦報理論,結合多年的辦報經驗,精心策劃與經營這份報紙。
當時在天津出版的中文報紙一般多沿用英國報紙的格式,對此,董顯光把“美式”報紙經驗與中國報紙相結合,做出了大膽改革。首先,在版式上,放棄了中文報紙沿用英式的排版形式,把廣告放在第一版;其次,《庸報》刊登的新聞一律採用大標題,遇到重要新聞,則作跨欄的長標題。除了突出新聞特色之外,該報的編排也頗具匠心,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董顯光的精心安排下,《庸報》的版面一下子變得新穎別致了很多,加之配有照片,更加生動傳神。文章內容以突出編排本市各類新聞為特色,尤其是副刊,對體育界、文藝界的活動報導增加,因此很受民眾歡迎。1928年皇姑屯事件發生後,董顯光採用新的編排方式,在《庸報》上率先揭露日本當局是炸死張作霖的兇手,披露了事實真相,同時也收到了引起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讀者關注的宣傳效果。報紙的銷路大增,至1930年前後,該報的銷量接近兩萬份,發行量僅次於《大公報》和《益世報》,成為天津的第三大報紙。1935年的冬天,董顯光患病,不得不通過經理蔣光堂將《庸報》賣給了紅卍字會。後來發現紅卍字會竟然有日本的背景,他懊悔不已。1937年,天津淪陷後,《庸報》成為給日本侵略軍武裝占領中國作輿論宣傳的機器。1944年,敵偽政權命令天津的所有大小報紙一律停刊。而《庸報》由於已經淪為日本侵略者的喉舌,所以改名為天津《華北新報》後繼續存在。
董顯光在一生中,對中國近現代新聞報刊事業的發展貢獻良多。特別是從自己出資創辦、經營《庸報》開始,他有意識地把西方先進的辦報觀念引入中國,介紹給中國讀者,並在自己的辦報實踐中加以中國化。1930年,董顯光任英文《大陸報》總經理兼總編輯。抗日戰爭期間,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五部副部長、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專門負責國際宣傳。從外宣文案的設計實施到人員的培訓,董顯光幾乎全程參與。他還設立了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外文研習班,讓記者、編輯通過學習提高外語水平和業務水平。1957年,董顯光獲得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新聞事業服務獎章”,成為中國第二位獲此殊榮的新聞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