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08~1972)又名金書。陝西鳳翔人。
個人經歷
1937年7月
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興起,長城內外的熱血青年紛紛奔赴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
的戰場。將近而立之年的董策丞,聯絡西府一帶的愛國志士,在鳳翔建立起一支有200餘人的抗日隊
伍,準備開赴華北前線。然而,蔣介石雖然在七七事變後發表了“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
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的講話,但他和他領導的國民黨及其政府,在實際上奉行的卻是一條單純
依靠政府和軍隊抗戰的錯誤路線。因此,董的這支抗日隊伍剛一建立,就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圍攻。他
將部隊拉往北山,在中共麟遊地下組織負責人趙伯經的幫助下,才脫離險境,隨後撤至乾縣,參加了
畢梅軒領導的“二五” 補訓處。 “二五”補訓處不久改編為游擊第六師,董任第一團第一營營長。
1938年春,部隊渡過黃河,開赴山西中條山前線,實現了他抗擊日寇、殺敵保國的志願。
中條山戰後,董返回陝西。1943年5月與陝西省保全第六團團長王少明聯繫,將所部改編為該團
第三大隊,任大隊長。6月,保全六團奉命開赴旬邑土橋,配合胡宗南的中央軍對陝甘寧邊區實行包
圍、封鎖。到旬邑後,董即寫信給趙伯經,請其指導前途、方向。10月,中共關中地委派董的故友、
交通員王生春到部隊,指示董把防區建成紅色交通線,護送進出陝甘寧邊區的幹部,為邊區經濟工作
人員賣出買進各類物品提供保護。董表示堅決完成任務。從那時起直至抗日戰爭勝利,由旬邑進出陝
甘寧邊區的抗日將士、愛國青年,以及向陝甘寧邊區輸送的各類物資,從未發生過事故。1972年11月23日病逝。
主要成就
1946年8月15日,在中共地方組織的策應下,董率保六團第三大隊200餘人宣布起義,並按預定計
划進入陝甘寧邊區關中分區。中共中央聞訊,邀請董代表起義官兵到延安。抵延後,受到中共中央和
中央西北局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彭德懷和習仲勛等的接見。毛澤東對董說:你們
起義在關中是第一次,進來的人數雖然不多,但影響很大。此後,這支經過整頓的部隊,參加了保衛
延安的戰鬥。董後來擔任西府總隊副司令員,還配合西北野戰軍參加了出擊西府、解放關中的戰鬥。
由於董作戰勇敢、指揮有方,曾受到西北野戰軍的通令嘉獎,並榮獲“戰鬥英雄”、“人民功臣”等
稱號。
個人榮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寶雞軍分區副司令員、漢中專員公署副專員、省人民政府視察室專
員等職。